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15日 · 廣論消文309 309頁1行-末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火一、於所應得破除退屈分三:. ①破除退屈之必要 ②破除退屈之理 ③宣說生起怯弱之因. 土一、破除退屈之必要. 所得佛者,謂是永盡一切過失,畢竟圓滿一切功德,我修一德、斷一過失且極艱難,故我豈能獲如是 ...

  2. 2020年4月14日 · 若於孤苦貧窮哀慼悲泣等者而行殺害。. 令對方遭受劇烈的痛苦後,再行殺害;或者脅迫對方在恐懼中做出不應該做的行為,再加以殺害;或者無視於對方弱勢、痛苦、貧困與哀泣哀號等等,仍對其加以殺害。. 【由無治故重者,謂不能日日,乃至極少時持一學處 ...

  3. 2020年3月9日 · 下當解說違犯這些學處將會導致的虧損與捨棄之因的道理。. 有人認為若違犯前三種別學、與及恒時修習皈依、即使犧牲生命也不捨棄、供養三寶等六種學處,如果違背這些即是捨棄皈依。. 又有人認為違犯九種學處,亦即加上後三種別學,便會構成捨棄 ...

  4. 2020年2月19日 · 【此若生者,則於佛所從生之法及修法眾,亦能發起如是定解,是則歸依至於扼要;此若無者,即能轉變心意歸依,且無生處,況諸餘道。 若能獲得這種定解,亦能對由佛所生的正法及修持正法的僧團生起這種定解,這樣便能把握皈依修持的扼要。 假如缺乏這種定解,便不會有能令自心轉變的皈依修持,不必說其他道軌(指後文的出離心、菩提心、止、觀、真言等修法),連能轉動內心的皈依都無從出現。 我要檢舉. 台長: deepmind.

  5. 雖然如此,若最初修行的時候,隨意選取所緣便作修持,縱然想要如自己所想地依循某種次第,修持某些數量的善所緣,也無法如願做到。 ,於是成為能夠隨己所欲趣相善所緣的重大障礙。 【若從最初令成惡習,則終生善行,悉成過失。 由於最初養成的惡習,因此一生的善行都帶有過失。 【故於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

  6. 還有,據說阿底峽尊者一次駐錫阿里,遇見一位咒師,初時這位咒不願聽聞尊者說法。 某日尊者看見一位文書人員,將牙齒的穢物揩拭在經書之上,於是深感不忍,說道:「哎呀,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這樣!

  7. 2020年7月7日 · 今初. 「思維苦諦生死過患」分二: ① 顯示佛說苦諦為四諦之首的意義。 ② 正修苦諦。 癸一、顯示四諦先說苦諦之意趣. 癸一 顯示佛說苦諦為四諦之首的意義: 集諦為因,苦諦是彼之果,故集是先,果應是後。 何故世尊不順彼義之次第而作是說:諸比丘此是苦聖諦,此是集聖諦耶。 大師於此違因果次第而宣說者,以有至大修持扼要,故無過失。 集諦是輪迴的因,苦諦是輪迴的果。 從因果的角度而言,應當先說集諦、再說苦諦,為什麼世尊不順著這個因果次第,反而說:「比丘們! 這是苦聖諦,這是集聖諦」呢? 佛陀之所以不按照先因後果的順序,而先說果(苦諦),後說因(集諦),是因為這其中蘊含著修行的重要關鍵,所以並沒有過失。 此復云何,謂諸所化,若於生死自先未發無倒希求解脫之心,根本斷絕,彼於解脫云何能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