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照腸鏡 相關

    廣告
  2. 也包括無痛內窺鏡腸鏡檢查。歡迎24小時查詢及預約

搜尋結果

  1. 照腸鏡時需把 90 公分的內窺鏡放入腸道若不進行麻醉過程會相當不舒服。 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靜脈注射鎮靜劑,效果有如安眠藥加止痛藥,病人會進入淺層睡眠狀態。 另一種是由麻醉科醫生進行的監察麻醉,病人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過程中不會有知覺。 那完成照腸後,何時要再做檢查呢? 這要視乎檢查結果而定,包括瘜肉的數量、體積、種類,以及病人本身的患癌風險。 若腸內沒有瘜肉,亦無家族病史,便可十年後再檢查,較高風險人士則可能要較常檢查。 至於照腸鏡的併發症風險,麻醉藥物引起過敏的情況並不常見,穿腸或出血的機會分別約 1000 至2000 分之一及 200 分之一。 若醫生評估病人有出血風險,會採取適當措施以減低出血機會。 病人亦要留意,照腸鏡後 10 日內是否有大便帶血。

  2. 照腸鏡時需把 90 公分的內窺鏡放入腸道若不進行麻醉過程會相當不舒服。 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靜脈注射鎮靜劑,效果有如安眠藥加止痛藥,病人會進入淺層睡眠狀態。 另一種是由麻醉科醫生進行的監察麻醉,病人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過程中不會有知覺。 那完成照腸後,何時要再做檢查呢? 這要視乎檢查結果而定,包括瘜肉的數量、體積、種類,以及病人本身的患癌風險。 若腸內沒有瘜肉,亦無家族病史,便可十年後再檢查,較高風險人士則可能要較常檢查。 至於照腸鏡的併發症風險,麻醉藥物引起過敏的情況並不常見,穿腸或出血的機會分別約 1000 至2000 分之一及 200 分之一。 若醫生評估病人有出血風險,會採取適當措施以減低出血機會。 病人亦要留意,照腸鏡後 10 日內是否有大便帶血。

  3. 腸道健康檢查計劃. 腸道健康檢查計劃﹙「計劃」﹚ 是針對關注腸道健康人士而設的檢測服務。. 計劃採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發、全球首創透過檢測糞便的細菌基因 (M3)的偵測方法*﹙ 「此檢測」 ﹚。. 此非入侵性檢測方法除了能偵測早期大腸癌之外,亦能 ...

  4. 2021年,死亡個案達2,298宗。 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現正提供大腸癌篩查計劃政府全數資助 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無需額外付費參加者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檢驗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若有會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瘜肉避免其演變成癌症更多有關大腸癌篩查計劃的資訊可參考以下網頁: https://www.colonscreen.gov.hk/tc/public/index.html. 查詢: 3468 7141.

  5. 若患者過去一年內沒做過大腸鏡檢查通常會安排於康復後八星期照一次腸以排除有其他嚴重疾病 25%憩室炎個案會演變為較嚴重及複雜的炎症可導致膿瘡腸塞瘻管甚至腸道穿破等情況此時便需要其他治療

  6. 腸化生是指胃部的細胞內膜被小腸內膜細胞所取代仍算是良性變異但因涉及在胃癌演變過程之中故被視為癌前病變。 在這解釋一下,胃癌是一步一步演變而來,由最初正常的胃細胞,變為發炎細胞,再轉化為腸化生,繼而是不典型的增生,再演變成為胃癌。 整個演變過程受多個因素影響,包括基因、有否感染幽門螺旋菌、飲食習慣及環境等等。 患有腸化生的人,罹患胃癌的風險確實會相對較高,但絕對風險則不算高,以每一千人年計算,腸化生病人患胃癌風險為2.5%。 即是說,每一千名有腸化生的人,在一年內約有2.5人會患胃癌;若以一百名病人計算,則十年內才會有約2.5人患胃癌。 臨床上,腸化生不算十分常見,病人亦通常沒有徵狀,往往是因為其他原因做胃鏡檢查才發現。

  7. 2021年9月2日 · 最近得悉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透過分析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息肉復發的風險這項測試屬於非入侵性檢查患者只需在家收集小量糞便樣本送交至相關醫療機構作進一步測試便可倘若發現風險屬高級別便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否則可以暫緩大腸鏡檢測對於一些暫時抗拒接受大腸鏡檢測的人士是另一種選擇隨著人口老化相信愈來愈多病人將受惠於這類非入侵性的檢查。 希望不久的將來,應用更廣泛,為預防大腸癌立下一個新的里程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