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13日 · 內容分析. 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有人熱中品德修養,有人追求升官發財,也有人主張「茍利國家,不求富貴」 (《禮記?儒行》)。 孔子就說過,他發憤學習時會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忘記了憂愁,不知道老之將至。 在孔子眼中,「朝聞道,夕死可矣」,學問的價值比生命還要寶貴。 孔子又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論語?述而》)夫子讚美弟子顏回求道意志堅定,吃粗糧、喝白水,彎着胳膊當枕頭,卻是樂在其中。 孔子和顏回並非不求富貴,只是缺少仁義的富貴,就如天上的浮雲吧了。 他們這種安貧樂道、好學不倦的態度,我們稱為「孔顏樂處」。 杜甫和曹霸,都是落泊之人,一個能詩,一個擅畫,可謂惺惺相惜。 在他們眼中,功名富貴,都為等閒事,他們全心全意,都把精神放在藝術上的追求。

  2. 2024年3月22日 · 閱讀文言:飽漢不知餓漢飢--雪天不寒. 【明報專訊】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生性儉約。. 元嘉二十二年 (445年),文帝在武帳堂設宴,叫兒子們先不要進食,到宴會場所再賜他們食物。. 哪知道,一坐坐到天晚,也沒有東西送來,王子們面有飢色,一個個餓得不行。. 文 ...

  3. 妙文精點:謝中有嘲 嘲中有解. 【明報專訊】〈答張太史〉是明代文學家徐渭為答謝老同學之子張太史 (張元忭)送來衣酒而寫的短簡。. 當中對張太史既有致謝亦有譏諷,對一己同樣既有自嘲亦有解嘲。. 區區數十字,將一代才人複雜、矛盾的心情,畢呈紙上 ...

  4. 2022年1月18日 · 假設一個家庭富裕的孩子,備受父母溺愛,一味地投放資源予他身上以及滿足他的需求,卻忽視教育的重要,最終這孩子大有可能成為驕奢淫逸、恃仗家庭背景,對人呼呼喝喝之輩,最終敗盡家財,成為社會的蛆蟲敗類亦是可以預視的後果。 例如現時的「港孩」現象,有父母不惜豪擲萬元聘請一個碩士生兼保母,以教導他們的孩子學校課業和照顧其日常起居。 這樣做不單止對孩子的成長毫無用處,還使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在日常中的自理能力,對孩子成長的壞處不言而喻。 而在貧困的物質條件下長大,又是不是一定會失敗告終呢? 答案是非也。 若貧困必然會導致人類走向失敗或是一輩子都無法成功的話,那麼《送東陽馬生序》中的宋濂和小時候以荻草為筆的歐陽修豈不是非人類了? 可見其荒謬之處。

  5. 2019年11月29日 · 學習重點. 文憑試選取的現當代散文中,其中一類主題圍繞「個人與社會」,作者多表達對時代的承擔與個體生命的感受想法。 簡而言之,就是作者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與自身處世態度的反思。 例如二 一七年劉裘蒂的〈跑道〉,圍繞「跑道」取材,通過記敘自己跑步的習慣、所見所聞和與他人的互動,帶出由跑步而來的個人反思。

  6. 2017年1月7日 · [2017.01.07]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名導演費穆女兒、著名歌唱家費明儀離世,近日有不少人討論姓氏「費」嘅讀音。 Emily所知,「費」可讀「沸」或「秘」,好多人話如果以姓氏嚟講,費應讀「秘」,但點解唔少後輩都唔會叫費明儀做「秘」老師? 先秦讀「秘」 隋唐起有「沸」讀法. 有認識費明儀及其叔父、《大公報》前社長費彝民嘅人都提到,稱呼兩位姓氏時粵語發音都係「沸」。 香港中文大學粵語研究中心主任鄧思穎話,「秘」係上古音,因為先秦時期漢語沒有F音,例如孔子時代,「使費」會讀作「使秘」,但到了隋唐等中古時期,開始出現F音,開始有「沸」嘅讀法。 但鄧思穎認為「名從主人」,讀作「沸」或「秘」,好視乎姓「費」的本人希望外界如何讀其姓氏。

  7. 2023年12月5日 · 聚餐中途,氣氛突然變得無比尷尬,全因短訊的舊同學——允行。 允行中學時已口才了得,擔任辯論隊隊長三年,因才智兼備,可算是當年無人不曉的「明星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