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位于香港岛西区石塘咀皇后大道西470号,西环大楼旁,内设街市、熟食中心、图书馆及体育馆等市政设施。. 中文名. 石塘咀市政大厦. 外文名. ShekTongTsuimunicipalServicesBuilding. 地理位置. 香港岛西区石塘咀皇后大道西470号 [1] 石塘咀市政大厦(英语 ...

    • 概览
    • 西营盘
    • 地理位置
    • 石塘咀
    • 坚尼地城
    • 西区

    香港岛西部

    西环(又称西区)是中国香港的地名,指香港岛西部,即中西区西部上环以西的地区,包括西营盘、石塘咀和坚尼地城等地,但不包括摩星岭。西环的名称源自19世纪的香港行政区划的“四环九约”,第一环正是西环。而九约中第一、二和三约则分别为坚尼地城、石塘咀和西营盘。四环则组成维多利亚城。

    西营盘位于香港香港岛西部的一个住宅区,为香港最早期发展的地区之一。地区行政上,西营盘属于中西区。

    历史背景

    西营盘的“营盘”,是军营的意思。对于指谁的军营,共有两个传说:第一是海盗张保仔的基地,第二是英军的营地,原因是英军曾在该地驻防。1841年英军登陆水坑口之后,便在今水街的山边设立军营,驻有八百名印籍士兵。 西营盘拥有悠久的历史。香港开埠之后,英国人发展维多利亚城,其西端成为了华人聚居之地,有很多售卖海味和中药材的店铺,一直发展至今。

    交通

    1851年,因为太平天国的关系,造成大量中国难民的涌入。当时的港英政府为了安置这些难民,便开发西营盘一带,在原有东西走向的皇后大道西开始,向山上发展,划出了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和高街(原称第四街)。而这个住宅区的东和西分别以东边街和西边街为界,而正街(原称中正街)则为这个区域的中心点。结果形成了一个“目”字形的街道规划。 东西走向 干诺道西 德辅道西 皇后大道西 薄扶林道 第一街 第二街 第三街 高街 般咸道 南北走向 威利麻街 东边街 正街 西边街 朝光街 水街 嘉安街 公共交通 港铁 西港岛线: 西营盘站 (计划中) 电车 巴士 新世界第一巴士 城巴 过海隧道巴士: 101, 104, 113, 904, 905, 970, 970X, 971, 973, A10, A12 小巴 专线小巴 公共小巴 西区海底隧道

    发展历史

    在清初时,石塘咀一带只是一个荒芜的山坡。由于盛产优质的花岗岩(麻石),可作建筑材料之用,吸引了一批以打石为业的惠州客家人到来开采。 至1880年,当时石塘咀已形成一个花岗岩石矿场,在采矿完成后,该处剩下一个凹陷的大石塘,而向海的一段较尖而窄,状似鸟咀,所以得到“石塘咀”此名。 1903年,石塘咀的填海工程完成,却成为一荒芜而偏远的地方。1904年,香港第13任港督弥敦抵港,刚好上环水坑口街妓寨被大火夷平。弥敦灵机一触,下令所有妓寨一律迁至石塘咀,决定利用色情事业该区得以开发。石塘咀因而名盛一时,成为集黄赌毒于一身的红灯区。当时石塘咀有数百间妓院,“大寨”70多家,妓女近2000人,酒楼40家,而依靠妓寨维生的人更接近5万人,遂有塘西风月之称。以当时香港人口不足50万来说,香港有十分之一的人都是依赖石塘咀生存。 此外, 香港的第一家戏院亦是位于石塘咀,名为太平戏院。太平戏院位于德辅道西,是香港当时最大的粤剧戏院。 而在1935年,港英政府依随英国法例立法禁娼,昙花一现的塘西风月暂告一段落。 不过在香港日治时期,因为日军总督部颁令所有华人妓院必须迁到石塘咀的“娱乐区”,所以石塘咀曾再度繁华起来。当时石塘咀被易名为“藏前区”(假名:くらまえく),大酒家和妓寨都相继复业。高峰时期,领有牌照的妓院有五百多家。不过当时民不聊生,能够上妓院的只有一批日宪密侦。 时至今日,随着社区的发展,石塘咀已经找不到一点昔日的历史痕迹。

    交通

    香港电车于石塘咀的屈地街设有总站。1989年,新的电车车厂于石塘咀设立。 政府于1980年代曾打算以地铁港岛线连接该区,并于区内预留了两个位置设置车站出口,惟计划一直停止。2005年6月,地铁当局决定开始港岛线西延的西港岛线计划,并于石塘咀设一地铁站,以山上的香港大学命名为大学站,但这个名称与九广东铁(现称东铁线)的大学站相同,因而引来了不少争议。大学站同时亦被建议为连接南区的港铁南港岛线的车站。

    概况

    坚尼地城(英文:Kennedy Town)位于香港的香港岛北岸居住区的最西端。坚尼地城南面背靠摩星岭,北面前临卑路乍湾,西面与大小青洲隔着硫磺海峡,东面与石塘咀相连。它的范围包括西宁街至卑路乍街与皇后大道西交界位。坚尼地城地区行政上属于中西区。它是香港最早期被开发的地区之一,是维多利亚城的一部分。在香港最初划定的四环九约中,坚尼地城为其中一环及一约的范围之内,即西环和第一约(由坚尼地城至石塘咀)。 根据港英政府1886年8月26日《宪示三百三十一号》,该地原写作坚利德城,及后写作坚弥地城,直至近年才简写成坚尼地城。而坚尼地城最西的部分,例如西环邨附近,又被俗称“西环尾”,意即西环的尽头。

    历史沿革

    由于坚尼地城处于香港岛北岸最西陲,地缘因素使该区在二战后的发展较同是北岸的中上环区、湾仔、铜锣湾和北角都要缓慢。坚尼地城一直被视为港岛区之中较为偏僻的住宅区。而且,很多较为扰民的社区和工业建设,如焚化炉、水泥厂、屠房、殓房和废物转运站等。 直至1990年代末,由于大多数港岛北岸的发展土地耗尽,政府在坚尼地城卑路乍湾填海。再加上由于社区团体的反映,政府将部份扰民设施迁移,例如关闭焚化炉,使坚尼地城在公元2000年起开始有高级住宅发展。

    西区是香港昔日的一个行政区划,范围包括现时香港岛的中西区的西部及南区的西部。

    1969年,政府推行民政主任计划,香港被分为多区,其中香港岛被分为西区、中区、湾仔区及东区四区。西区与中区之间以急庇利街为界,范围包括般咸道及坚道以北的西营盘、石塘咀及坚尼地城,还有摩星岭、薄扶林、香港仔、黄竹坑、深水湾、浅水湾,至南湾为止。

    1981年,香港岛重新分区,原来的西区范围中,摩星岭以南的地区给予南区,剩下来的西区则与中区合并为中西区。

    值得留意的是,现时香港警务处仍沿用“西区”的分区,现时南区西部仍属于“西区警区”负责。

  2. 中国香港香港岛境内的村落. 石塘咀石塘嘴)位于中国 香港 香港岛 西部,位置为 坚尼地城 以东, 西营盘 以西。 地区行政上,石塘咀属于 中西区 。 中文名. 石塘咀. 外文名. Shek Tong Tsui. 位 置. 坚尼地城 以东, 西营盘 以西. 粤 拼. Shek Tong Tsui. 目录. 1 发展历史. 2 现状.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在清初时,石塘咀一带只是一个荒芜的山坡。 由于盛产优质的 花岗岩 (麻石),可作建筑材料之用,吸引了一批以打石为业的惠州客家人到来开采。 至1880年,当时石塘咀已形成一个花岗岩石矿场,在采矿完成后,该处剩下一个凹陷的大石塘,而向海的一段较尖而窄,状似鸟咀,所以得到“石塘咀”此名。

  3. 西环大楼,是 香港岛 西环 的一组私人屋苑,共有8幢,自设小社区及 商店 ,位于 石塘咀 皇后大道西 450号, 石塘咀市政大厦 之东边及未来 港铁 之出口毗邻。. 西环大楼前身为西环中华煤气公司4个煤气鼓所在地点,供应全港煤气, 1934年 5月14日 早上其中一个 ...

  4. 牛头角区内的公共设施十分充足,有自修室、图书馆、救世军社区及自修中心、循道卫理观塘社会服务处、观塘社区中心等。 香港海湾 播报

  5. 太平戏院,是香港19世纪最早的戏院,建于1890年以前,位于石塘咀德辅道西。 整间戏院可容纳近1000人,分前、中、后座,两层超等及包厢。 东主为源杏翘。

  6.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石塘镇常住人口58903人。宋、元时期,属黄岩县六十六都;1992年,撤区,车关乡和上马乡4个村并入,仍称石塘镇;2001年10月,石塘、箬山、钓浜3个镇合并设立新的石塘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