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2月24日 · 期限職工盟指打工仔盡量不要同意沒有限期的無薪假停工安排因為僱傭條例保障僱員如被單方面停工4星期工作日數只得正常的一半或26星期工作日數只得正常三分一僱員就可以行使停工引致變相解僱的權利追討僱主代通知金及年資補償。. 責任編輯 ...

  2. 2023年5月11日 · 發布時間: 2023/05/11 18:24. 分享:. BBC報道,現在許多年輕打工仔中,全職之外再找一份副業正成爲熱潮,因爲他們認為單靠全職工作不足以充實職業生涯。. 世代更替、不確定的經濟和動態的工作環境,讓今天年輕人的職業模式與前疫情時代大不相同。. Z世代正 ...

  3. 2020年5月4日 · 根據《僱傭條例》規定,僱主必須在工資期屆滿後或僱傭合約終止後7天內支付工資給僱員,否則須就欠薪支付利息。 問:如被拖欠工資怎麼辦? 答:如果僱主於工資期屆滿後或僱傭合約終止後7天內仍未支付所有工資,僱員可到 勞資關係科分區辦事處 先尋求自願性質的調停服務。 如勞資雙方達成和解,調停主任可協助草擬和解協議,並安排雙方簽署。 如果和解牽涉金錢上的補償,調停主任亦可協助安排付款手續。 不過,調停會議的參與屬自願性質。 若任何一方未能出席會議,或雙方在會議中未能達成和解,調停主任可安排另一次調停會議;或應當事人的要求,按其申索金額,轉介當事人到小額薪酬索償仲裁處或勞資審裁處尋求仲裁。 如果經仲裁處追討欠薪,小額薪酬申索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有關僱傭關係中因法定或合約權利糾紛所引起的;

  4. 2020年2月24日 · 「今日理財筆記」精選以下3篇文章,click入嚟睇睇,有用記得與朋友分享哦。 1、 【No-pay leave】打工仔被逼放無薪假期? 職工盟教3招保權益. 唔少公司都要求員工放No-pay leave,打工仔要學識呢3招保障自己! 2、 【財政預算案2020】一文睇晒會計界對預算案預測 最悲觀估財赤700億. 財政預算案周三公佈,政府會唔會派錢? 睇吓會計界有咩預測及建議。 3、 【定期存款】資金湧美元避險 美元存息續跌 存7天最高15厘息. 美元存7天最高15厘息,邊間銀行咁高息? 撰文:hket小編. 欄名 : 今日理財筆記.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唔少公司都要求員工放No-pay leave,打工仔要學識呢3招保障自己! 財政預算案周三公佈,政府會唔會派錢?

  5. 2019年5月31日 ·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19/05/31 16:10. 分享: jobsDB發表最新的《2019年薪酬調查報告》,調查打工仔在今年的加薪幅度、花紅金額及轉工成效等。 當中發現,打工仔三年轉一次工效益最大,若一直沒有轉過工,加薪幅度會比轉工的人低。 三年轉一次工 效益最大. 該調查於本年三月中至四月中期間訪問了3,192位求職者。 報告發現,打工仔只要從第一份全職工作算起,在10年以內如有適當的轉工頻率,即是大約三次,現職薪酬與首份月薪相比將可獲得平均每年約17%的增幅。 然而,如打工仔在同一條件下轉工多達5次或以上,薪酬則反而只有14%的上升。 由此可見,打工仔的確「魚唔過塘唔肥」,但若單純考慮到收入效益,則轉工頻繁程度亦有適可而止的水平,大約三年轉一次左右就最見效。

  6. 2024年3月4日 · 在某些情況下,有些公司允許員工承擔額外工作. 但是,未經批准擅自承擔額外工作可能會違反某些合同,並可能被解僱。 跨國公司有機可乘 為兼職窮盡藉口. 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John是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位過度就業者,他靠兩份遙距工作年入逾30萬美元(約235萬元)。 他表示,自2021年身兼數職以來,他已經能儲蓄超15萬美元(約117萬元)的財產,並將這筆錢用於購置物業。 除了遙距工作,想身兼數職, 靈活的工作時間 也很重要。 John表示,如果有一份工作有「核心時間」——即所有員工都必須工作的時間,那麼這段時間應與第二份工作的重叠愈小愈好。 他表示, 跨國公司 是不錯的選擇。 因有多個時區的員工,這類公司的日程安排往往比較靈活。

  7. 2021年8月25日 · 香港打工仔雖然難以同時做2份全職工作,不過不少人都會額外找副業,下面4個分身打工貼士同樣適用,教你如何不被老細發現自己打2份工。 【疫苗未廣泛接種 48%受訪者希望繼續在家工作模式: 按此 】 1. 保守秘密. 第一條黃金法則,不要與其他人談論自己同時在做2份工作,尤其是同事或在從事同一個行業的人。 大多被發現同時做2份工作的人都是在共同圈子中找到,為了保護自己,還是不要和其他人分享自己正在做2份工為妙。 2. 不要「愛上」第二份工作. 如果你第二份工作只是為了賺錢,切勿愛上你的工作。 雖說喜歡自己的工作會令自己做事更有效率,不過太依戀工作時也容易令自己更難作出客觀的選擇。 例如是否需要辭職、是否需要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工作,愈愛自己的工作,就較難做出理性的決定。

  1. 相關搜尋

    吳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