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8日 · 我過往做了10年銀行工,在日常工作中,常看著客戶買賣賺蝕,觀察了很多不同類形的客戶,當中有賺有蝕,但是總括來說是蝕的人多,賺的人少。 散戶在財力、時間、消息、技術等各方面都不及大戶,但我認為這些都不是他們輸的致命因素,主因在於他們的心理質素。

  2. www.hkmoneyclub.com › 2019/03/28 › 教你如何愈花愈有錢教你如何愈花愈有錢!

    2019年3月28日 · 長期下來,你會習慣性地審視自己的花錢模式,逐漸把「浪費」的部分減少。. 省出來的錢,當然要撥入「投資」類別。. 2. 必須「浪費」一下. 過份苛刻自己,把「浪費」減至零,絕對不是好的做法,這只會讓你容易墮入「一次過大浪費」的陷阱。. 容許自己有5 ...

  3. 2020年11月18日 · 讀過不少理財書籍都是關於儲蓄一部份薪金,然後利用這個儲蓄部份增值。經典財務書籍 <<巴比倫富翁的秘密>> 是以收入的 10% 作為投資本金。 而 FIRE 是走極端的,他們建議盡所能把儲蓄率提升至好,見部份人達到驚人的 85% 儲蓄率。邏輯就是每一塊洗出的錢都會令你的退休年期不斷延後。

    • 交易背景
    • 雙方的戰略合作
    • 結語

    利豐已成立過百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公司之一。起初,利豐利用香港的戰略位置,主要從事採購和對外貿易的業務。如今,它還涉足供應鏈和物流行業,提供配送中心和運輸管理等服務。 利豐是前藍籌股,大股東在兩個多月前成功將其私有化,從港交所(SEHK:388)除牌退市。利豐除牌兩個多月後,就獲得京東的投資,以1億美元認購其新發行的股份。 交易完成後,利豐的大股東家族將繼續保留公司的控制權(擁有60%的投票權),而京東則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少數股東。

    京東是内地的科技巨頭,而利豐則主要從事傳統行業,兩者看上去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京東投資利豐,顯然不是看中它在貿易和采購等夕陽行業的影響力,而是想透過是次股權投資,來促進它與利豐在物流業務上的戰略合作。 對於京東這樣的電商平台來説,銷售和貨運快遞缺一不可。例如,阿里巴巴(NYSE:BABA)(SEHK:9988)旗下的菜鳥網絡,就是專門負責物流的。菜鳥目前是内地覆蓋網絡最廣泛的物流服務提供商之一。 京東在内地的物流,即京東物流,主要是由自己內部來經營。近年來,京東與阿里巴巴在内地電商競爭的差距越來越近,但在海外市場淘寶仍是主要的内地電商平台。 利豐在全球物流管理方面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助京東進一步拉近與淘寶在海外市場的距離。 另一邊廂,對利豐而言,擁有京東這樣的戰略合作夥伴,有助其供應鏈的數字...

    筆者認爲如今利豐得到京東的支持和輔助,業務能夠變得更數字化。公司將具有更多的“科技成分“,説不定在不久的將來更能以貼近科技股的估值再度上市。對於京東而言,擁有像利豐這樣的戰略合作夥伴,絕對可以加強其全球供應鏈的運營,來支持它拓展海外業務。

  4. 2020年6月3日 · 中概股回歸 剖析港交所為何是贏家. 2020-06-03 Alvin Yu. 瑞幸咖啡假數醜聞促使納斯達克收緊上市標準,中美關係緊張下,中概股上市門檻或會漸提高,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資公司更有可能回流來港上市。. 到底港交所可否受惠呢?. 以下分析中概股回流 ...

  5. 2019年9月30日 ·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 委托了 香港民意研究所 ,進行有關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的調查,發現有78%的受訪者有儲蓄習慣,比去年下跌5%,而每人每月的儲蓄中位數是5000元,比去年稍為增加7%。 這些數據反映了什麼? 儲蓄僅是理財規劃中的其中一環,怎樣善用儲蓄加快達到理財目標? 平均要有78萬才感安全. 今次研究的調查對象,包括一千名18歲以上的港人,另外「加碼」針對退休儲蓄的議題,深入訪問了308位50至65歲的在職人士。 結果顯示18至59歲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達78%,較去年下跌5%,但每月的儲蓄金額中位數(5000元)及平均數(7500元)都比去年增加。 研究所的解讀是,由於收入減少,生活成本增加,可定時儲蓄的人數減低;至於儲存金額上升,就可能因為通脹。

  6. 2019年5月20日 · 經濟教科書都說央行「最」重要的任務,是做最後貸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是指金融體系一旦出現結算問題,央行會扮演緩衝、協調和穩定的角色 。 但是,金融風暴不斷重演,最近一次更導致全球出現 流動資金「被困」(liquidity trap或稱流動性陷阱) 。 奇怪的是:量化寬鬆做成巨額資金,但並沒有因此推高物價,理論上是「不行的」,但實際上工業國家「有驚無險」。 這種現象,一方面是跟所有視物價為內在參數的經濟發展模型「不太吻合」,即:貨幣供應增加和物價上升,不再是生產力提高的經濟後果,背後更可能是連鎖的「政治決定」,導致一些市場參與者認為「穩定物價」才是央行「更」最重要任務。

  1. 相關搜尋

    胡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