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6 天前 · 蘇聯憲法 規定蘇聯實行 聯邦制 ,由15個權利平等的 蘇維埃 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但其聯邦性質不顯著,原因是蘇聯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由 蘇聯共產黨 一黨執政 ,並且是世界上第一個奉行完全的 社會主義 制度及 計劃經濟 政策的國家 [4] [5] 。 1945年蘇聯及其16個加盟共和國中的2個( 烏克蘭 、 白俄羅斯 )成為 聯合國 創始會員國,因為蘇聯是聯邦制國家,所以蘇聯是聯合國歷史上少有的「 三票 」主權國家。 [6]

  2. 苏联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語: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 羅馬化:Soyuz Sovetskih Sotsialisticheskih Respublik( 發音 ⓘ ) , 縮寫 : СССР , ( 見其他名稱 ) ),簡稱 蘇聯 [註 1] ,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 联邦制 社會主義國家 ,也是當時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涵盖 东欧 大部分區域,以及幾乎整個 中亞 和 北亞 。 1945年以後达到最大疆域,面积超过2,240萬平方公里,跨越11个 时区 。

  3. 2024年3月18日 · 史稱「 史達林主義 」的 政治 、 經濟 、 文化 體制,是一種高度集中和集權的體制。 二戰 之前各國也有採類似之體制以因應國內外緊張局勢,為集中一切人力、財力、物力對應備戰和應戰的需要所採用的特別制度,例如 德國 和 日本 在短短十多年時間裡取得快速工業化和極大增強軍力的顯著成果。 在同樣的指導原則下,二戰結束後蘇聯成為 歐洲 第一強國、世界第二 超級大國 。 然而,這種戰時體制在本質上嚴重背離 經濟學 的基本規律,壓抑了地方經濟部門、企業部門和部分勞動者的積極性,加上其力行於政治上 整肅 各種 反動派 和壓制 持不同政見 的知識分子,導致思想的單調化和極端化,使整個社會僅在特定方面急速進步。 史達林過世後,史達林模式失去動力,蘇聯從此陷入不正常發展軌道的困境。

  4. 苏联解体 (俄語: Распад СССР , 羅馬化:Raspad SSSR )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唯一一任 苏联总统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辞职,以及 蘇聯最高蘇維埃 于翌日(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佈 苏联 停止存在为最终节点,标志着立国69年 [註 2] 的苏联作为 ...

  5.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