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4日 · 你一虛榮的話,它就沒有了──專訪從《詩》走入日常生活,抵抗隨波逐流的許鞍華. 年過70,許鞍華終於以紀錄片《詩》完成了將詩搬上大銀幕的夢想。. (攝影/林彥廷). 2024/3/24. 共同採訪、核稿/李雪莉;責任編輯/張詩芸. 2024/3/24. 共同採訪、核稿 ...

  2. 2021年12月7日 · 專訪 第一爐 許鞍華. 去年,文念中導演的《好好拍電影》上映, 仔細記錄許鞍華的生活及想法,不久,她獲 得威尼斯影展頒發終身成就獎,再次成為傳 媒焦點。. 今年《第一爐香》公映,自然受人 矚目。. 可惜由籌備到上映,電影一直飽受批 評。. 70 有4,許 ...

    • Madame Figaro
    • 許鞍華訪問1
    • 許鞍華訪問2
    • 許鞍華訪問3
    • 許鞍華訪問4
    • 許鞍華訪問5
  3.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窮一生的詩——許鞍華與黃燦然 | 明報 | LINE TODAY. 明報. 更新於 2023年07月09日04:07 • 發布於 2023年07月08日20:30. 黃燦然(左)、許鞍華(右)(馮凱鍵攝) 左起:紅眼、許鞍華、黃燦然(馮凱鍵攝) 【明報專訊】那天忽晴忽雨,用黃燦然的說法,應該是傲慢的詩神也在旁聽,怕他和許鞍華詆譭自己。 紀錄片《詩》早前於電影節首次公映,廣邀本地詩人與文學界數代師生出席,但主角並不是導演許鞍華。 她笑瞇瞇問道:「你最想問為什麼選他和廖偉棠吧? 」黃燦然聞言大笑:「如果要論資排輩,看誰得過多少獎,地位又是怎樣,這樣的電影最多就是拍給詩人自己看,外面沒有人會理你。 」剛從深圳回港的他,點起那天第一根煙。

  4. 2023年11月23日 · 被迫慢下腳步的許鞍華,反思自己最想拍的題材,仍是腦裏縈迴了數十年的香港詩。 「在我這個年紀,這隨時是我最後一部電影。 」新詩在香港從非主流,許鞍華偏偏對這個題材情有獨鍾,這個心願源於那個從青年時期就寫詩、讀詩的自己。 許鞍華很久以前已渴望以香港詩為題進行拍攝。 (電影劇照) 電影和詩,一個主流一個小眾,彷彿處境不同,其實兩者也有着共有的狀態──例如時刻都在商業和藝術之間掙扎擺蕩。 「精神上,你會覺得詩才是最重要的,但問題是詩賺不了錢。 」自言在香港生活得被迫要「經濟流亡」到深圳的黃燦然道。 「不只是賺不了錢,而且是虧本的,所以我要有一份正職來養活詩,寫一些評論、寫一些專欄,總之做甚麼都是經濟上的考慮,為了讓詩可以生存下來。

  5. 2021年11月14日 · 許鞍華在《好好拍電影》的最後一段訪問提到,體力已大不如前,往後未必再可以勝任導演工作。 鏡頭前,她說,希望自己可以拍到75歲。 許鞍華再過幾個月便75歲。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2年7月6日 · 《七人樂隊》單元故事 - 《 #校長 》導演許鞍華訪問. Media Asia Film 寰亞電影. 26.9K subscribers. 110. 6.3K views 1 year ago. 《校長》細膩描繪六十年代含蓄的愛情,娓娓道來淡然樸實卻心領神會的情感。 許導更寄語新一代電影工作者不需以香港電影業的「黃金時代」作指標,拍出自己想拍的故事,令觀眾感動更好。 ...more....

    • 4 分鐘
    • 6.4K
    • Media Asia Film 寰亞電影
  8. 2023年11月23日 · 許鞍華接受傳媒訪問時說過,詩如各種藝術,並非人人會欣賞,但她覺得不應存有詩是「高級」造作的成見,浪費了當中的文化寶藏。 《詩》也不曲高和寡,並非由詩人高談闊論,而是全片均見許鞍華現身與他們逐一聊天,即使你是詩的外行人,亦會感受到貼地的生活氣息。 詩人淮遠。 50後詩人淮遠談到什麼題材都可寫成詩,就相當妙趣。 有次淮遠準備掹一條過長的鼻毛,剛好有曱甴爬到電視機上,太太著他趕快殺牠死,他卻掙扎若一鬆手,那條鼻毛便找不回了。 他把此事寫進詩,朋友讀了都樂透。 淮遠說:「好多人覺得,咁又係詩咩? 」「我話,點解唔得呀? 」短短的群像序幕,瞥見多位詩人的創作魂,也觸及香港現況。 飲江被許鞍華問到「香港年輕人在精神上有沒有出路? 」,表示由不得他去想,帶來一絲凝重。 兩個重點詩人 兩種生活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