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2日 · 港聞. 政情. 拆解陳國基傳升任政務司原因 特首辦經驗、無政治對手成加分位. 撰文:文維廣. 出版: 2022-06-02 19:48 更新:2022-06-02 21:49. 距離新一屆政府上台不足一個月,《香港01早前報道特首辦主任陳國基出任下屆政務司司長的行情看漲原先的司長大熱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則有機會升任政務司副司長。 此消息一傳出,隨即打破原本盛傳由鄧炳強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兩人相爭的局面。 今次陳國基在最後階段「跑出」,背後又有何原因? 政界料陳國基升任免鄧曾二人不快. 曾任入境處處長的陳國基,與鄧炳強和曾國衞同樣是「武官」出身,有政圈人士指出陳國基出任特首辦主任期間,涉獵政府各範疇施政,為他大大加分。

  2. 1 天前 · 陳國基:社工註冊局有混亂情況 需透過修訂《社工註冊條例》改善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出席啟動禮時表示,社工註冊局以往有些混亂和不適當的情況,「我們的目的是希望透過這次修訂《社工註冊條例》,能夠改善社工註冊局的制度、改善安排,從而令社工、社福界有更好、更專業的發展。

  3. 2023年12月8日 ·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下調香港的評級展望至負面與內地的評級展望看齊招來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批為抹黑香港但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唱反調認為不是抹黑」。 陳國基作為政府第二把手葉劉淑儀作為猶如特首內閣的行會召集人他們對外發言的口徑理應統一而本地財資市場也未見有強烈反彈究竟為何態度會如此南轅北轍呢? 穆迪預測2020年中國將在低水平基礎之上小幅上升。 (VCG) 要理解箇中緣由,或者必須首先了解,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三大公信度最高的評級機構分別為:標準普爾、惠譽國際與穆迪。 金融業中,信用評級機構是市場中重要的服務性中介機構,其工作是評估風險,從而決定債券發行人是否能向投資人償付所承諾的本金和利息。 穆迪先後下調中美評級展望.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6月2日 · 陳國基紀律部隊出身在入境處由紅褲子爬升至處長於2016年退休2017年半爆冷加盟林鄭月娥政府出任特首辦主任當時有傳是直接由北京點將」。 香港實施國安法後陳國基於2020年獲任命為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外界普遍認為擔任此職者須獲中央高度信任。 鄧炳強有望一年兩升官 政界:政治前途不止局長. 鄧炳強亦是政務司司長黑馬,政界人士分析,鄧炳強的政治生命肯定不止於局長,但由於之前未主理過保安以外政策範疇,若先升政務司副司長,作為暖身及跳板,不失為折衷方案。 政界人士分析,鄧炳強的政治生命肯定不止於局長。 (資料圖片 /羅君豪攝) 根據下屆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副司長職級高於局長,倘鄧炳強出任新職,就是繼去年6月由警務處處長升任保安局局長後,一年內第二次升官。

  6. 2024年2月8日 · 陳國基接受電台訪問時引述西方勢力指23條立法是破壞香港自由和人權他認為現實剛剛相反稱2019年香港未有國安法時亂象叢生西方勢力一直破壞香港安寧形容香港無人權自由可言國安法立法後國家安全才得到保障社會回復正常享受自由他指23條立法除了是憲制責任亦是保護香港的良藥你可以理解成香港有病啦外部勢力入來搞到香港好亂就係靠呢啲國安法23條呢呢啲係藥嚟㗎係幫我哋醫返好佢㗎咁我哋一定要靠呢啲良方妙藥先至能夠確保香港能夠健康發展。 陳國基引述夏寶龍指,有時不要計較「小我」的利益,一定要以香港和國家的「大我」作為考慮點(盧翊銘攝) 陳國基:叛國、顛覆政權、間牒罪同普通市民無可能有關.

  7. 2024年4月12日 · 政府司司長陳國基今早12日出席一個校園國安教育活動時指國安教育要從小做起加深年輕一代對憲法》、《基本法》、《香港國安法及新通過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認識培養國民身分認同是特區政府未來的工作重點之一他稱剛成立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會盡快召開首次會議動員政府和社會各界力量在社區上將愛國主義和國安教育等精神更好結合並傳遞開去。 + 1. 教育局聯同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悉心在多間學校舉辦「心繫家國」國安教育活動,陳國基今早偕同國安委秘書長區志光和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到黃大仙官立小學,與約100名來自廣東道官立小學和愛秩序灣官立小學的學生一起參與活動。

  8. 2024年3月27日 · 陳國基今日27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專題論壇致辭指香港與全球貿易伙伴的關係建基於基本法賦予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地位指香港堅定支持自由貿易香港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創始成員之一在全球貿易中擔當重要角色前年香港是全球第10大商品貿易經濟體系外來直接投資流入金額位列全球第4對外直接投資流出金額則位列全球第7。 他表示,將透過兩大方向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貿易中心的策略定位,包括積極開拓環球合作關係,兼顧歐美市場同時,全力擴展東盟、中東、中亞及非洲等新興市場。 同時不斷擴展香港全球經濟網絡資金,已經簽訂8份自貿協定,便利香港的貨物和服務進入內地及國際市場。 此外,香港也致力跟不同的海外經濟體簽訂投資協定,至今已達到24份,加強雙向投資流動和促進本地經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