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青光眼手術併發症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6日 · 養和醫院眼科名譽顧問醫生鄭澤鈞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時,在片中講解白內障成因、症狀和治療,以及手術時所用的3種人工晶體,可同時處理老花、近視、散光問題。 (採訪、剪接、拍攝:陳凱雯)【 相關熱點:青光眼可致盲 眼科醫生籲長者眼矇及早求醫 】 白內障與青光眼比較. 白內障及青光眼均是常見眼疾,鄭澤鈞講解兩者分別。 白內障做手術要等「熟透」? 白內障「成熟」後,晶體會變得白茫茫一片,視力嚴重下降,亦增加患青光眼風險。 鄭澤鈞表示,做手術毋須等待白內障完全成熟,現時多採用微創手術、用激光打碎白內障再吸走;若白內障成熟晶體會變硬,增加了微創手術風險。 長者實用資訊 相關報道: 長者康體設施鍛煉平衡防跌倒 雷雄德提醒使用貼士【短片示範】 長者失眠改善5招 中醫短片示範敲頭操【附養心寧神湯食譜】

  2. 2024年3月6日 · 今日(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養和醫院眼科名譽顧問醫生鄭澤鈞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時表示,青光眼有頭號致盲殺手之稱,長者屬高危群組。 青光眼一般與眼壓有關,眼壓愈高,眼神經線受的傷害愈大。

  3. 2024年2月23日 · 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主任及臨牀教授梁啟信表示,青光眼患者視力並非「黑色一撻撻」看不見,而是有部分影像消失,但由於大腦分析影像時會按周遭環境自動調節,患者普遍難以察覺。 他指青光眼初期病徵為夜間視力下降,倘發現日間視力有影響時,病情可能已惡化。 他又稱,年紀大患上青光眼的風險亦相對較高,呼籲市民50歲後定期做眼科檢查,而隨「ROTA」診斷方式推出,有望及早診斷。 71歲的謝先生早期發現自己外出時,經常碰撞人和物,於是在2011年接受眼科檢查,並發現患上青光眼。 他指現時只能看到視野中央的影像。 昔日熱愛行山的謝先生因青光眼而影響距離感,因擔心無法看清不規則的石級,早已放棄行山。

  4. 2024年2月24日 · 【明報專訊】青光眼暫未能根治,但及早診斷和治療可防止惡化。 奥比斯及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去年6月推出青光眼人工智能ROTA(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光學紋理分析)篩查計劃,為1159名50歲或以上公屋住戶檢查,發現約8%患青光眼,當中逾九成人篩查前未察覺患青光眼,目前已獲轉介至眼科門診跟進。 另外,研究結果指近九成患者的眼壓低於21mmHg,即屬正常水平,反映不能只靠測眼壓診斷。 眼壓多正常 難單靠測眼. 推AI技術 診斷更精準. 年過七旬的謝先生戴着眼鏡,雙目澄明有神,記者離他約兩個身位,看到他雙手放在腿上從容地坐着,然而他卻只見記者肩膀以上位置。

  5. 2020年11月9日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眼科專科醫生任卓昇提醒,改善紅筋的眼藥水治標不治本;含類固醇眼藥水則須經醫生處方,自行選用有可能導致青光眼或白內障。

  6. 2023年5月30日 · 是次計劃會採用港大眼科學系最新研發的「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光學紋理分析」(ROTA)技術,可提高早期青光眼的診斷敏感度30%。 上 / 下一篇新聞. 「法例沒禁悼六四」 前區議員續派燭 鄧炳強稱未來幾日「特別日子」 倘危國安果斷行動. 六四維園辦家鄉市集 主辦:不擔心示威騎劫. 料有人用別人名撤捐器官登記 鄧炳強:已作刑事調查. 鄭雁雄:社福界連繫千家萬戶 有傳播主流價值觀優勢. 消費券下周可申轉會 陳茂波:再派視經濟 開支大難恆常. 屋宇署證康城單位違規拆主力牆 稱無結構危險. 廣華新急症室明啓用 新流程料縮輪候. 涉收萬元助囚犯家屬送眼鏡 懲教助理控3罪. 昨發酷熱警告 料續熱數日. 控方首提國安法前已違法 官憂不公 處理共謀者原則爭議 官不滿提控兩年始提出. 引美僅有案例證共謀 官質疑.

  7. 3 天前 · 養和醫院眼科名譽顧問醫生鄭澤鈞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視像訪問,講解長用手機對眼睛的刺激,以及使用「深色模式」、「夜覽」功能的注意事項。 (採訪:陳凱雯) 護眼貼士. 1. 雙眼每20分鐘休息20秒,往20呎遠方眺望。 2. 避免在昏暗環境使用手機。 3. 屏幕亮度不宜太高,以免刺激眼睛。 4. 使用「深色模式」和「夜覽」功能時若閱讀感困難,不宜繼續使用。 5. 老花患者宜盡量避免用太細屏幕。 眼睛健康實用資訊: 短片:青光眼可致盲 眼科醫生籲長者眼矇及早求醫. 白內障vs.青光眼大不同|短片:手術根治白內障 減老花近視散光. 相關字詞﹕ 護眼 手機 醫生教路 夜覽模式 深色模式 編輯推介 熱門HOTPICK.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