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25日 · 作者: Esor Huang 9月 25, 2020. 發現一個 Chrome、 Friefox 瀏覽器外掛套件,很適合想在 Netflix 上精選電影節目觀看的使用者簡單來說, 他可以在絕大多數 Netflix 影片介紹介面上,插入來自 IMDb、 爛番茄(Rotten Tomatoes)、Metacritic 和豆瓣的評分。. 早期 Netflix 上還有 ...

  2. 5 天前 · 從 2016 年 1 月開始,我在自己的 Evernote 筆記中持續撰寫「每月/週/日待辦清單」,至今沒有間斷,累積了 101 則每月待辦清單筆記,3000多天的每日待辦清單記錄。3年前我寫過一篇:「比較持續 5 年的列每週行動清單習慣,復盤我的待辦清單筆記技巧」,主要針對我如何從流水帳的清單,慢慢變成 ...

  3. 2011年8月14日 · The Last Stand - Union City 殭屍生存遊戲重現活屍電影恐怖元素. 作者: Esor Huang 8月 14, 2011. 除了「 植物大戰殭屍 」很可愛之外一般來說殭屍題材的電影與遊戲都瀰漫著迷人的絕望與反社會情結例如活死人之夜」、「活人生吃」、「28天毀滅倒數都是我 ...

  4. 2017年10月10日 · 最近有兩個恐怖故事作品給了我上述的啟發。 一個是 2017 上半年推出的台灣電影:「 目擊者 」,他有精彩的剪輯運鏡也有懸疑驚悚的故事。 但最大的翻轉,不是每個人看到的真相不一樣,而是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真相前,對私心的妥協,於是無預謀的共謀出一齣沒有真相的悲劇。 另一個作品,則是這篇文章要跟玩家們推薦的「 Distraint 」,這是一款 2015 年在 PC 上推出的「 2D 心理恐怖冒險遊戲」(遊戲是這樣自稱的), 2017 年陸續在 Android 與 iOS 上架,其中 Android 版還可免費下載(包含廣告),並且目前遊戲已經具備簡體中文的翻譯。 雖然「 Distraint (扣押)」自稱恐怖遊戲,但害怕恐怖的玩家不要卻步,因為這款遊戲「外在上」一點都不恐怖 !

  5. 2015年1月19日 · 來源: 電影官方網站. 鳥人為什麼可以連贏各大影評獎項,獲得媒體廣泛好評? 在這個週末跟風的看完它的首輪院線後,我想一個讓這麼多人感同身受的原因是,他道出了創作者的心聲,而我們都是各式各樣的創作者。 每個創作者看完鳥人莫不要留下幾行淚,但這不是為男主角流的,而是為自己而流。 就像是戲中,鳥人對著尖酸刻薄影評的怒吼:我可是用我的生命去創作這部作品,這就是我的全部熱情。 而影評人依然只是用著賣弄機智諷刺的形容詞冷冷的回答他:你不屬於這裡的舞台。 創作者的心底事,有誰能夠知道? 鳥人這部電影,將要為大家一一揭露。 但是,現實裡的第一層揭露就來得異常冷酷無情,創作者那種想要把自己奉獻給世界的創作心情,恐怕對絕大多數世界上的人來說:不關我的事。 不是無人能解,而是大家根本不在意。

  6. 2017年1月14日 · 陽光的冒險故事,是透過外在成就實現自我成長,就像英雄找到神器打敗魔王。 而陰暗的恐怖故事,則是在象徵心牢的建築、時空、夢境中被罪惡追趕,英雄也會變狗熊,直到他(她)能推理真實而醜惡的潛意識自我,解開內心的謎題,才能衝破心牢。 由台灣赤燭團隊發開的「返校」,就是這樣一款關於自我內在旅程的國產恐怖、推理與解謎遊戲,遊戲中透過以台灣 60 年代戒嚴時期為背景的架空校園,完美結合白色恐怖、民俗禁忌、社會議題、家庭問題等外在恐怖支線,讓玩家跟著主角 潛入自我意識的最恐怖深處 ,演繹出一齣精采且充滿思辯的青春變奏曲。 關於「返校」這款遊戲在歷史背景、台灣文化上獨一無二的設定,我在之前試玩版的評論就有著墨,想了解這部分的朋友可參考前一篇評論: 返校:難得的台灣60年代校園恐怖遊戲! 試玩下載中 。

  7. 2016年4月10日 · OpenAI 昨天晚上(2024/5/13)的發布會, 公布了類似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即時語音、視覺智慧型助理: GPT-4o (“o”代表“omni”),具備 GPT-4 的文字、圖像處理能力, 但語音回應的速度接近真實人類對話反應 (不像之前要等待很久才回應),而且具備視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