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天前 · 愛啊,哈利!寫作風格一如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是所謂的「三觀」),其形塑必然被經驗、個性、看待和描述事物的方式所左右。練筆時期,我們追隨仰慕的作家之步伐開始寫作,這段時期寫的文章自然就帶有作家的影子。

  2. 2014年11月28日 · 什麼是立意?立意,指文章的主題、中心思想。我們要問自己,寫這篇文章,有什麼目的?(如果說為了考試,立意便屬低層次!)有什麼價值?應當自信,寫的文章有價值的,沒看過的人,要算有些損失了。

  3. 2016年11月18日 · 同學應特別留意借物說理。 借來的東西一般較為間接,借物抒情也不例外 (如借紅豆表達相思),真情不直接言明,故常有意在言外之感。 同學必須結合物件的特性,加以推敲,才能掌握論旨 (主旨)和辨析整個說理過程。 揭示論旨 先看題目. 一般情况下,說理散文的中心思想與文章題目關係極大,比如〈論趣〉,我們當然知道論趣 (希望大家不會噓我這一句! ),但臨場應試,緊張得心亂如麻,反而會忘記題目的啟示,如2015年的三式判斷題: 記得哪裏筆記有一段,說乾隆遊江南,有一天登高觀海,看見海上幾百條船舶,張帆往來,或往北,或往南,頗形熱鬧。 乾隆問左右:「那幾百條船到哪裏去? 」有一位扈從隨口答道:「我看見只有兩條船。 」「怎樣說? 」皇帝問。 那位隨行的說:「老天爺,實在只有兩條船,一條叫名,一條叫利。

  4. 2016年10月14日 · 後來登上西山,看到壯麗的景象,心情得到解放,並且瞭解遊歷的真正樂趣,就是個人的精神跟自然融為一體。 在此,作者呼應上文,指出只尋幽探勝不算是真正的遊歷,能夠改變心情,和自然融為一體的遊歷,才是作者想追求的。 個人的心情—— 由「恆惴慄」到「心凝形釋」: 文章開首交代罪人身份,貶謫永州後,生活一直誠惶誠恐,儘管多番遊歷,仍未能解開心結。 隨著登上西山及得望諸景後,驚嘆大自然的浩瀚偉大,也理解個人的渺小,結果心情得以解放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這一點跟上文的心情遙相呼應,上文交代心結何在,下文交代如何通過觀察山水解開心結,理解「遊」的真正意義。 4 借喻寄意. 作者描述西山高聳特立,其實處處寫山,也處處以山喻己,如 (圖一):

  5. 2022年4月1日 · 1. 正氣凜然. 釋義: 形容人物剛正不阿,受人敬畏。 文中句子: 我們受了感染,碰見慷慨激昂、正氣凜然的人發誓,往往信以為真。 2. 美言不信,巧言鮮仁。 釋義: 指好聽的話,內容並不可信;花言巧語的人,很少有仁心。 「美言不信」出自《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巧言鮮仁」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 文中句子: 美言不信,巧言鮮仁。 在現實世界裏,像荊軻、尾生那樣的人,少之又少。 3. 信誓旦旦. 釋義: 發誓誠懇。 語出《詩經.衛風.氓》。 這首詩說的一個衛地女子與外地男子相識後,男子催逼女子結婚,卻在成婚後苛待她。 原詩「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意思年少時日子安樂,彼此言笑和悅。

  6. 2020年12月15日 · 〈論仁‧論孝‧論君子〉從《論語》其中7章選出16則孔子說話,提及四個概念:仁、禮、孝、學為君子,仁與禮目標,孝與學達到仁與禮的兩條途徑。

  7. 一個好開始。 我建議你可以嘗試從「君子自省的作用」深入思考。 《荀子‧勸學》和〈論仁、論孝、論君子〉,當中就這個問題有不少討論,你可以參考一下。 試根據老師的意見,綜合《荀子‧勸學》 (節錄)及〈論仁、論孝、論君子〉所習內容,回應同學的提問。 (6分,答案見下一篇文) 作者簡介:高考3A,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一級榮譽,哲學碩士,現職中學中文科教師,曾任《5**作文系列》、《5**作文預備班》顧問。 文:甄沃奇.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