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15日 · 2022年經濟增長預測調整.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了今年頭幾個月的經濟表現,支持經濟的三頭馬車——出口、私人消費及固定投資表現均欠佳,令今年首季經濟收縮4%,中斷了之前四季的增長勢頭。 受疫情影響預計四月份的經濟數據仍然偏弱經過最近的定期覆檢我們決定將本港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測由原來的2至3.5%下調到1至2%。 這意味本港GDP在2021年增長6.3%後,復蘇的動力比預期還要疲弱。 除了疫情的打擊,中美關係張力持續、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外圍通脹升溫及加息趨勢,都困擾著全球以至本港的經濟前景。 本周將發表的失業率是二至四月份數字,期內仍反映著疫情高峰期的狀況,故可以預期數字將進一步惡化。

  2. 2022年8月21日 · 扼要來說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各地消費開支組成有所不同。 國際能源價格高企令歐美通脹加劇,但能源項目在本港的消費物價指數中佔比只有約3%,令相關項目的變化對整體消費物價的影響相對較小。 加上,在本港的消費物價指數中,佔比40%的住屋開支部份近期持續錄得跌幅;佔比27%的食品價格方面,在中央堅實支持及關心下,來自內地的鮮活食品及菜蔬供應和物流配送保持穩定,相關物價的升幅亦已從三月時的高峰稍為緩和。 面對著內外的逆風,香港經濟正在承壓中繼續前行,特區政府正力求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 疫情至今已經超過兩年半,由於社會已更廣泛地接種了疫苗,各種醫療和隔離設施亦已得到大幅提升,加上貫徹以科學和實證為本、精準防控的原則,我們已具備更有利的條件去兼顧「穩住經濟」的需要。

  3. 2022年8月21日 · 整体经济方面,虽然早前我们将对今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测下调到负0.5%至0.5%,但考虑到上半年经济已收缩2.6%,意味在疫情大致受控半年经济活动可望有所恢复,我们经济仍有相当韧力。 通胀方面,即使外围主要市场受通胀威胁,但本港情况仍大致稳定,上半年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升1.5%。 即使指数在五月及六月份升幅稍为扩大,而预计七月份升势持续,但全年通胀率预测仍维持在2.1%大致温和水平。 或许有朋友会问,当欧美通胀企在8至10%之际,香港通胀率为何仍能保持相对偏低水平? 扼要来说,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各地消费开支组成有所不同。 国际能源价格企令欧美通胀加剧,但能源项目在本港消费物价指数中占比只有约3%,令相关项目变化对整体消费物价影响相对较小。

  4. 2022年5月15日 · 受疫情影响预计四月份的经济数据仍然偏弱经过最近的定期覆检我们决定将本港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由原来的2至3.5%下调到1至2%。 这意味本港GDP在2021年增长6.3%后,复苏的动力比预期还要疲弱。 除了疫情的打击,中美关系张力持续、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外围通胀升温及加息趋势,都困扰着全球以至本港的经济前景。 本周将发表的失业率是二至四月份数字,期内仍反映着疫情高峰期的状况,故可以预期数字将进一步恶化。 但是,过去这一个多月疫情逐步受控,社交距离措施亦分阶段放宽,向前看的话,只要疫情持续回稳,失业率可望见底及渐有改善。

  5. 2018年8月12日 · 本港家庭資產中約一半與物業有關一旦樓市調整難免會受影響但即使以最狹義的現金存款來作指標家庭淨資產是其負債的三倍比率高於多個主要外圍經濟體。 住宅按揭供款佔家庭入息比率亦是自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以來的新低。 此外,信用卡貸款的風險也維持在低水平,每月未償還而滾存至下個月的轉期金額佔總應收帳款比例,由2000年代初的超過50%下降至現時的20%。 而其他私人貸款方面,雖然增速較高,但超過70%都是有充足抵押的,當中大部份是私人銀行服務投資理財貸款。 至於地產商提供的額外按揭貸款,在2017年雖然增速加快,但總體只相當於銀行按揭貸款的2.6%。 可以說,總體而言,本港家庭的借貸情況並未構成金融安全隱患。

  6. 2023年10月29日 · 「拼經濟、謀發展」是香港社會當前最主流的民意和最廣泛的共識。 誠然本港經濟自今年起穩步復蘇然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金融偏緊狀況可能維持更長時間這持續困難的外圍環境無可避免會令本港經濟繼續受壓。 本周我們將公布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的預先估計數字,雖然是繼續增長,但增長速度則較預期緩慢。 香港作為細小、外向、全開放型的經濟體,無可避免會繼續受多方面的外圍因素所影響,但只要我們準確把握世界大勢,鞏固並善用好自身強項,把優勢產業做大做強,並聚焦培育具潛力的新產業,定能為香港提供持續的增長動能,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並更好應對經濟波動的挑戰。 上周我聯同幾位局長一同出席《2023年施政報告》有關經濟及金融發展和樓宇需求管理措施的記者會。

  7. 在歐美發達國家的寬鬆貨幣政策之下流動資金充裕利率持續超低加上本地經濟增長強勁令本港的樓市異常的暢旺現在香港的樓價已經超越一九九七年的歷史高位市民的置業負擔比率也在今年第一季升至約49%只略低於過去二十年的51%長期平均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