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10日 · Aug 10, 2018. 27,258. 冥想作為培養心靈訓練法,在不同運動甚至宗教都備受推崇,普遍認為冥想可以鍛練精神集中力,調整自身呼吸和思想,達至身心靈同步境界。 以下為12個具科學根據冥想好處: 1. 減壓. 精神壓力會導致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水平升高,這會產生有害影響,例如釋放稱為細胞因子致炎化學物質。 這些影響可能會影響睡眠、引致抑鬱和焦慮、令u001d血壓上升以及導致疲勞和思考凌亂等等。 在一項為期八週研究中,一種稱為「正念冥想」b冥想風格有效減少了由壓力引起炎症反應。 而另一項近1300名成年人研究表示,冥想對減輕壓力非常有效,當中值得注意是,冥想消除最高水平壓力表現為最佳。 2. 控制焦慮. 壓力減少了其實亦意味著焦慮感會降低。

  2. 2020年1月17日 · 醫療頭條. 編輯 : Janet @ Medical Inspire. Jan 17, 2020. 4,749. 在心理學研究中,感恩與幸福感有密切關係。 哈佛醫學院有報道指,感恩可以使人們感到積極、開心,有助改善健康,並在逆境中有更正面的態度。 若我們嘗試將感恩融入每一天日常生活,會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益處。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Robert A. Emmons博士和邁阿密大學Michael E. McCullough博士在感恩心理學上做了很多研究,在其中一項研究中,他們要求所有參與者每週針對特定主題寫幾句話。 結果顯示,第一組人寫了他們一週內感激事情,第二個組寫了有關日常煩惱或使不愉快事情,第三個組即寫了影響他們事件(沒有強調是正面還是消極)。

  3. 2019年3月31日 · 研究指睡眠不足人士或會拒絕社交變得孤獨。. 健康生活. 編輯 : Nicholas @ Medical Inspire. Mar 31, 2019. 2,607. 你有沒有曾經試過有一天你睡得不夠睡眼惺忪你除了精神不夠以外還會整天不想跟別人溝通?. 原來這個現象是種社交孤立的狀態,當你睡眠 ...

  4. 2020年11月12日 · 事實上精神健康問題其實相當普遍, Medical Inspire 請來精神科專科黃瑋妍醫生為我們解構大眾對精神病的污名化問題。 據《香港精神健康調查 2010-2013 》的統計,在年齡介於 16 至 75 歲的成年人當中有 13.3% 出現焦慮、抑鬱等一些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簡而言之每 6 至 7 個人當中便有一人正面對精神方面的困難。 黃醫生坦言,精神健康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社會議題,她指出大眾對於精神病患經常有一個既有的刻板印象,認為他們的情況必然是很很嚴重、很失控,其實絕非如此。 就正如《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中患有自閉症的文尚泰,以及其他一眾患有精神病患的角色一樣,現實中的精神病患者亦擁有和藹可親的一面,位位亦是有血有肉的人,絕非異類、怪人,我們應當拋開成見,予以諒解。

  5. 2019年3月15日 · 健康生活. 編輯 : Peggy @ Medical Inspire. Mar 15, 2019. 5,355. 大家或許常會疑惑寒流來襲時,天氣報告顯示氣溫並不算低,但身體實際感受卻比實際氣溫數字寒冷得多,9℃為什麼感覺像3℃呢? 去到外地旅遊時,即使與香港是同樣氣溫,感覺會截然不同? 其實溫度可分為氣溫和體感氣溫兩種,到底是什麼因素影響了我們身體感受? Photo from Google. 什麼是「體感氣溫」? 為何氣溫與體感氣度總是不一樣? 顧名思義就是「反映人體對於氣溫感受」。 皮膚是人類身體抵禦寒流、忍耐酷熱第一層防線,由於皮膚構造和感知相當敏銳,可以感受到空氣中濕度、風速和日照程度。

  6. 心理學家阿德勒 (Alfred Adler) 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自卑感 (inferiority) ,而優越感即是自卑感補償。 換言之,每個人都嘗試追求卓越、完美和成功,從而達致「自我超越」,在過程中會通過「補償行為」來克服個人缺陷。 有一種較為極端現象稱為「過度補償」 (Over-compensation) ,指是個人否認其失敗或某一方面缺點而加倍努力,結果反而超過了一般正常程度。 這位博士家長透露他父母出生於窮困家庭,他們只是擁有小學學歷,筆者指出他們難以理解行為就是補償行為,因為兩位老人家童年物資短缺,連最基本生活條件如每天吃得溫飽也未能達到,因此他們除了對孫仔無微不至,其實也是在救贖和補償他們什麼都沒有童年。

  7. 2019年2月27日 · 然而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實際上導致某人養成不良健康習慣的原因。 肝癌治療新突破丨中大研新療法治晚期肝癌! 配合標靶藥/電療可延長至少1年壽命. 「我們的研究旨在探討心理健康與行為的因果關係是否存在。 我們發現,精神健康狀況不佳確實導致人們參與導致可預防的慢性疾病的常見行為,例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研究共同合作人Ian Li博士指,政府政策重點大多是鼓勵人們戒煙、減少飲酒、定期運動和均衡飲食以減少患上慢性疾病的機會。 「然而,現在或許已找到了導致不良生活習慣的原因,有必要將減少心理困擾作為解決慢性疾病計劃的一部分。 Source :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