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7月2日 · 假痛風雖然都是因結晶體沉積在關節內而誘發但其結晶是由焦磷酸鈣聚合而引致且不會像真正痛風症一樣形成痛風石。 因此部分假痛風患者,即使關節內已有大量結晶體積聚,但仍可無劇烈疼痛症狀。 要辨別兩者,除檢驗結晶物種類,或進行X光造影檢查外,從兩者的病發位置和症狀,亦可加以分辨。 防治方法各有不同...

  2. 2022年2月10日 · 痛風的發生是因體內的普林代謝異常導致高尿酸血症而使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腔內造成關節腫脹和變形。 大部分的成因與飲食習慣有關係! 如何注意飲食中的細節呢? 美國關節炎基金會列出11項什麼食物可以吃和避免吃什麼食物作為控制痛風的建議。 尿酸值維持在6 mg/dl以下有助於降低痛風發作的機會....

  3. 2021年10月11日 · 痛風症屬常見的關節炎疾病之一病因是由於患者身體內的嘌呤」(Purine新陳代謝紊亂使血內尿酸過高尿酸鹽積聚於關節而導致發炎及痛楚情況嚴重可能令關節變得畸形 [1] 。 甚麼是痛風? 營養師Annie...

  4. 2023年12月18日 · 日常生活中難以吸收足夠份量來降低尿酸 ,可以 選擇有助消走尿酸的保健品,選擇時要留意保健品是否有大學實證同由GMP認證的廠房生產,保證產品安全性 。 圖/翻攝自YouTube (健康2.0《江P! 醫件事》影片截圖) 醫生又提醒,遇上痛風發作,食止痛藥無補於事,反而可能傷腎又傷身,對身體造成額外負擔,並且會拖延甚至惡化尿酸問題,令痛風頻頻復發困擾生活。...

  5. 2021年3月30日 · Health Concept Editorial. 2021年3月30日 · 2 分鐘文章. 痛風是本港常見的風濕科疾病是關節炎的一種。 不少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痛風,身體關節反覆不定時出現腫痛,特別在夜間,主要痛症部位包括大拇趾側、足踝、膝頭及手指關節。 要理解痛風成因,就需要先認識尿酸。 尿酸是嘌呤代謝時產生的代謝物,嘌呤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存在於不少食物當中及人體組織中。...

  6. 2021年6月15日 · 當然還有其他食物含嘌呤,但一一列出恐怕什麼都沒得吃了,所以以上只最高嘌呤含量的食物。 暫時醫學界未有根治痛風的方法,所以要減低痛風復發,必須要戒口,除以上食物外,亦要保持體重適中,心情愉快。

  7. 2021年2月18日 · 痛風是甚麼? 初次的急性痛風發作會涉及某一關節,最常見的是大拇趾關節(腳趾公); 患處會突然出現劇痛、紅腫及發熱。 數日後,痛楚開始減退; 患者若未能接受適當治療,有可能演變成多個關節發炎,並且經常復發; 高尿酸血症和反復發作的炎症可導致慢性痛風關節炎,形成痛風石,令關節永久受損,甚至變形; 高尿酸血可促使晶體在腎臟沉澱,導致腎結石和痛風性腎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