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5日 · 自我愛護涉及到一種全面的方法將身體健康和心理力量融合在一起無論您是度過美好的日子還是遇到困難時刻保持正念並照顧好自己都是重要的。 如果您是那些感覺自己的日子在單調乏味的例行公事中過得飛快的人,那麼您可能正處於倦怠的邊緣,這絕不是一件好事。 幸運的是我們準備了這些簡單而切實可行的自我照顧提示可以幫助您開始或重新回到通往最好的自己的道路上。 我們誠邀您繼續閱讀! 不要過度沉迷於社交媒體. 現今世代,我們對社交媒體越漸沉迷,以至於年輕人最少使用一個平台上網! 以數字來說,全球社交媒體活躍用戶數量一年內增加2.66億,增幅為5.6%,遠高於0.9%的全球人口增長幅度。 社交媒體用戶平均每天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是2小時23分鐘,每個月平均會用到近7個社交平台。

  3. 自我照顧是衛生和社會保健的支柱這一概念意味著現代 醫療系統 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 委任立法 的約束。 [5] 自我照顧被認為是慢性病患者的一種主要護理方式這些患者會做出許多日常決定來自我管理 疾病 。 [6] [3] 自我管理是十分關鍵的而且自我管理教育是對 初級照護 患者傳統教育的補充,以使在患有慢性病時儘可能提高生活質量。 [1] 自我保健是需學習有目的且持續性的。 [7] 必需 [ 編輯] 有許多自我照顧的方式適用於所有年齡的人並且是基本人類需求所必需的。 [7] 例如,人類需要攝入足夠的空氣,水和食物。 在 排便 和排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 睡眠 與活動,孤獨與社交中必須保持平衡。 預防和避免人為造成危險以及參與社會團體也是必須的。 心理成熟 需要履行自我照顧職責。 [8]

    • 感到難以承受時:在行程中塞入活力滿點的運動計畫。舒緩的按摩或許像是你會需要的休息,放下一切事情放鬆一下。不過,Melito-Conners 表示,如果在師傅按摩背部時,還是在腦海裡細數待辦清單,事後可能會覺得更加不堪重負。
    • 睡眠品質不良時:泡個澡。壓力和失眠息息相關 ,不過小睡一下 (疲憊時典型的自我照顧方式) 其實會導致睡眠出狀況。亞特蘭大的合格心理學家兼心理學博士 Rebecca Leslie 指出,白天睡覺可能會讓生理時鐘出問題,讓你無法在就寢時間好好入眠。
    • 感到焦慮不安時:打電話給朋友。穿上睡袍喝杯紅酒放鬆一下,或是看場比賽,通常不是讓躁動的心安靜下來的最佳解方,因為思緒可能還是會繼續轉個不停。打電話給朋友可能更能提振精神、更安心。
    • 真的超級生氣時:試試冥想或深呼吸。憤怒指數升高時,不能只是掩蓋怒火。Melito-Conners 表示:「簡短的冥想 (短短五分鐘也行) 或是一些深呼吸運動,都有助於讓神經系統平靜下來,讓思慮清晰,重新恢復平衡。
  4. 照顧你的一般健康:花時間去留意自己的需要,並嘗試休息一會。 例如,如果你知道在生病時常常有感冒症狀,下一次你發現類似的情況時就休息一下。 與你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有傾訴和談話的對象十分重要,尤其如果你疲於應付難題。 想想你的生活中可以尋求支持的人;你可能有一個家庭成員能夠幫助你放鬆,或者一個善於讓你暫時忘記憂慮的朋友。 你可能對於尋找幫助或者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感到難以啟齒;Time to Change 提供了一些可以用來打開對話的建議。 假如你沒有跟人見面的時間,你可以用電郵、短訊、或者線上視像通訊與他們溝通。 學習放鬆技巧. 使用放鬆技巧可以幫助你感覺更舒適。 他們還可以幫助你騰出時間給自己。 大多數的放鬆技巧都可以每天練習幾分鐘,不需花大量時間以致失去其他活動的空間。

  5. 2021年5月10日 · 自我關懷的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Prof. Kristin Neffti在二一世紀初提出這是將對他人的關懷延伸到自己身上當自身面對痛苦時我們能夠像關懷友人一樣體諒和理解自己對自己予以適當的憐憫和同理。 自我關懷有三大部分,當中包括: 善待自己、普遍人道、靜觀。 一、善待自己(self-kindness) 關懷自己需要付諸實行。 當自己面對失敗和傷痛時,我們能夠以溫柔對待自己,體諒自己所面對的困境,明白每個人都有脆弱的一面,而非麻木地將傷痛壓抑故作堅強,或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與自己身上,終日活在憤怒和自責的陰霾之中。 二、普遍人道(common humanity) 普遍人道,所指的是一種認知,認知到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傷痛和失落的時刻,這是我們生而為人皆需面對的事。

  6. 2020年3月11日 · 我們可以透過很多不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善待自己首要的是照顧自己的生理需要 - 例如保證自己獲得充足休息、營養和水份,以及社交互動。 每個人都有不同善待自己的方式,以下是其中一些方法: 對自己有耐心是一種善待自己的方式!

  7. 2020年5月22日 · 你懂得自我照顧正視自己的生活而非以金錢作為活下去的養分.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蔡牧容. 博物館學碩士,德文系學士,現為接案工作者,從事寫作、翻譯、研究助理等工作。 研究興趣為酷兒理論、性別與文化地理,認為一切都與一切相關,研究只是起點。 近年歷任工作多與藝術相關,包括擔任台北市立美術館研究組助理與德國柏林SOMA Art Space的策展助理。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我們將金錢(以及背後付出的時間)大方投入得利的企業時,我們可以返回思考如何培養(cultivate)自己。 有可能是看一本書或讀一首詩,望著天空或聽朋友的心事,回顧今日完成事項與設想如何調整自己讓明天的自己不再為今天的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