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但月入低於8,000元的低收入長者佔比則從2006年的56.9%減少逾倍至2016年的24.2% [1] ,估計這變化與 最低工資 實施有關而特區政府在2015年發表的香港貧窮情況報告2015顯示65歲及以上長者的貧窮人口及貧窮率為31萬人及30.1%但當中85.6%居於非 綜援 戶,其中17萬 ...

  2. 社會救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社會救助 是一種 社會福利主要是協助低收入戶以及遭遇急難的受災戶維持其基本生活水準又稱為公共救助是所得維持政策中的一環目的在維持國民最低基本生活水準所需的所得。 實施方式包括: 低收入戶生活補助或醫療補助。 災害救助、急難救助。 透過 以工代賑 的方式,積極協助人民自立,使其能自給自足。 《社會救助法》於1980年頒布,經過多次修正。 最新修正日期為民國 104 年 12 月 30 日。 秉持原則:主動關懷,尊重需求,協助自立。 制定目的:照顧低收入戶及救助遭受急難或災害者,並協助其自立。 工作面向:分為生活扶助、醫療補助、急難救助及災害救助等方面。 分類 : . 福利. 社會保障.

  3. 美國的 聯邦醫療補助 (英語: Medicaid )是一項由聯邦和州共同提供經費的 醫療衛生 計劃目的是為某些收入和資源有限的人所提供的醫療費用協助。 Medicaid還提供通常 聯邦醫療保險 (Medicare並未涵蓋的福利包括療養院護理和個人護理服務這兩個計劃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Medicaid計劃為低收入人群支付醫療費用而Medicare計劃為老年人提供 醫療保險 。 對於能同時享有Medicaid和Medicare的人還有 Medicare雙重合格 (英語:Medicare dual eligible) 計劃。

  4. 香港老人福利 是指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或 慈善团体 为65岁或以上 香港市民 提供 福利 , 社会福利署 是统筹老人福利官方机构。 香港统计处 进行人口普查时会把65岁及以上人士定义为 长者 (老人),在策划长者服务时一般都以65岁及以上人士作为目标受众,不过部分香港长者福利亦提供予60至64岁人士 [1] 。 香港有不少老人福利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是没有为长者提供,例如只兴建予长者居住公共房屋,香港房屋委员会对每位申请公屋后长者安排申请后三年内即获分配一个市区公屋单位承诺。 香港政府每5元 公帑 开支就有1元用在长者,在长者福利方面领先全球 [2] 。

  5. 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是 香港 規劃中的一種 社會保險 制度,簡稱 全民退保 。 當市民到達 退休 年齡後,無需通過任何經濟審查從政府取得固定金額以應付生活開支。 全民退休保障的原則是以 稅收 和工作人口的供款,為長者退休後提供穩定及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應對 人口老化 及長者貧窮的政策。 香港老人貧窮及人口老化現狀:根據統計處的數據,2012年香港65歲以上老年人口多達92萬,並預計老年人口將會持續上升,2039年將會多達249萬,佔整體人口28%,老年撫養比例高達454(每1,000名15至64歲人口需要供養老年人的數目),平均每兩個工作人口就要供養一個老人,香港明顯面對嚴重人口老化問題。 隨人口老化而來的,正是老人貧窮問題,因此香港社會必須為這嚴重社會問題作長遠。 背景 [ 編輯]

  6. 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是向符合申請資格並選擇到廣東或 福建省養老的綜援受助長者繼續提供現金援助符合資格而選擇到廣東或福建省養老的綜援受助長者可繼續領取每月的標準金額及每年一次的長期個案補助金﹕. 援助金額. 符合資格的申請人可獲每月發放一次的綜援標準金額及每年發放一次的長期個案補助金。 但不會獲發特別津貼或其他援助金。 公共福利金計劃 [ 編輯] 主條目: 公共福利金計劃. 公共福利金計劃包括高齡津貼、普通傷殘津貼、高額傷殘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及廣東計劃。 高齡津貼 (生果金) [ 編輯]

  7. [1] [2] 長者生活津貼對象為香港65歲或以上的 永久性居民 長者,申領人需要簡單入息及資產申報,申請資格與當時的65歲至69歲普通高齡津貼相同。 申請人必須符合以個人/夫婦為單位的入息及資產規定。 [3] 現時領取高齡津貼包括廣東及福建計劃的70歲或以上長者即使超出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及資產上限仍然可以繼續領取每月HK$1,515的高齡津貼。 此外,在海外居住的香港人只要合乎申領資格,亦可以委託親友或一些機構(例如 長者安居協會 ),遙距申請長者生活津貼,定期發放至海外港人在當地的銀行戶口。 入息及資產限額 [ 編輯] [4] 普通長者生活津貼 [ 編輯] (由2022年2月1日至8月31日生效)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 編輯] (由2021年2月1日至8月31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