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12日 · 廣論消文331 能利他方便,令取令修行,如是令隨轉,四攝事應知。.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331 331頁4行-332頁1行. 第二,四攝成熟他相續分五:. ① 四攝自性; ② 立四之理由; ③ 四攝之作業;. ④ 攝受眷屬須依四攝; ⑤ 略為解說 ...

  2. 2019年5月15日 · 行者修禪定時,令心不散亂而住於一境者,共有九種心,即:(一)安住心,即能將心安住於某對象。 (二)攝住心,即當心念對外在對象起作用時,能令心念速返回本心。 (三)解住心,當解知(分別理解)之心對外在對象起作用時,能令心速返。 (四)轉住心,即停止解知之心,而樂於安住。 (五)伏住心,即久入禪定而生厭時,能速令折伏。 (六)息住心,即內心動念時,能速令止息。 (七)滅住心,當貪愛心起時,能速予滅除。 (八)性住心,當諸多妄念停止作用時,了知心之本性本來明淨,而自然安住。 (九)持住心,累積禪定功夫之結果,自能安住禪定,自然行善止惡。 〔大乘莊嚴經論卷七〕 p134.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修禪定時九種攝心的修習過程。 又稱九種心住。 依《大乘莊嚴經論》卷七所載︰.

  3. 2021年3月10日 · “ 聖 ” 意為超勝指超勝小乘聖者的大乘行者。 如果不勤學五種明處,比小乘聖者更殊勝的大乘行者, 也難以證得一切種智 。 所以,為了調伏眾生、攝受眾生和自己覺悟,應當分別勤學聲明、因明、工巧明、醫方明和內明。

  4. 2020年12月25日 · ⑥觀待三學數量決定. 佛薄伽梵略說六度總嗢柁南,最勝紹尊63如佛密意而為開解,解釋如是重要因相,令發定智,即此數量決定道理。 對於佛陀略說的六度總綱,彌勒菩薩在《大乘莊嚴經論》中依佛密意開顯、解釋了六度之所以重要的理由,目的是為了引發他人不可奪的智慧,其內容即是六度數量決定之理。 63.最勝紹尊:一生補處的彌勒菩薩,“紹”即承繼之意。 若於此理獲勝定解,則執六度修持為勝教授故,當得定解。 其中分六。 如果對“六度數量決定之理”獲得了殊勝定解,就會將修持六度執為殊勝教授,因此必須力求取得此定解。 換言之,只要對以下的道理思惟透徹,就會生起感受,而將六度執為殊勝教授,即對原先並不重視的六度,執為極殊勝的實修教授。

  5. 2021年2月25日 · 1.能讓未生精進生起的順緣——勝解力; 2.能讓已生精進不退失的順緣——堅固力; 3.能讓趣入時歡喜而入、已入時不想斷絕的順緣——歡喜力; 4.能讓精進長久相續的順緣——息捨力。 5.了知這些順緣之後,就能知道如何善巧發起精進,而非盲目躁動,這時候應當發起第五力——欣取精進力(欣樂之力),即欣求在自己身上取到精進的心力。 由欣樂力推動自己發起精進之後,還須了知在發精進的過程中,應該如何依止正知正念。 亥二、廣說分七: ① 發勤精進時應如何行 ② 必須依止其因——正念. ③ 正念依止之境 ④ 依止正念以修業果為心要.

  6. 2021年1月7日 · 廣論消文270 依下無貪進得中品,依中無貪進得上品。. 廣論消文270 271頁6行-272頁末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木二、當以何等加行佈施分四:. ① 自作加行如理佈施及其果報. ② 善巧助他加行及其果報 ③ 現無資財而修佈施的方便. ④ 擇勝妙物佈施、圓滿惠施. 當以 ...

  7. 謂於自所應起醫想,於法起藥想,於聞法者起病人想,於如來所起善士想,於正法理起久住想,及於徒眾修習慈心。 《消文》 第一想,是說法者對自己生起醫師想。 第二想,是把佛法當作藥品來想。 佛所說的法,就是能治癒眾生身心病痛的良藥。 第三想,是把聞法者當作是病人來想。 第四想,是對佛生起是勝妙士夫想。 第五想,是正法的內涵,生起久住世間想。 另外,很重要的是,對弟子們修習慈悲心。 應斷恐他高勝嫉妒,推延懈怠,數數宣說所生疲厭,讚自功德舉他過失,於法慳吝,顧著財物謂衣食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