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日 ·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今1日發表調查報告調查發現為680間財務公司提供信貸資料查核涉18萬名借款人資料的TE信貸資料庫」,在未獲投訴人授權下容許8家財務公司取閱當事人的資料等涉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公眾昨向負責營運資料庫的軟媒科技發出執行通知」,要求三個月內糾正問題否則將考慮諮詢律政司意見並作起訴。 涉事的「TE信貸資料庫」由軟媒科技由2016年1月建立及營運,用途是讓財務公司於批出貸款前作評估。 該資料庫並非多家個人信貸資料服務機構(MCRA)模式的服務機構之一。 私隱公署在2021年12月收到一名投訴人反映,有8間他不認識的財務公司曾查閱「TE信貸資料庫」內有關他的資料,其中一間財務公司在七天內更一共查閱其資料3次。

  2. 2023年6月2日 · 明報專訊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的軟媒科技TE信貸資料庫」,截至去年12月為680間財務公司提供查詢服務涉及約18萬人的信貸資料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建議監管當局向財務公司提供誘因令他們加入資訊保安程度較高的多家個人信貸資料服務機構MCRA)」模式下的平台又稱現時私隱條例罰則阻嚇力低有需要檢討。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3. 2023年10月11日 · 明報專訊被稱為海港sir的警司陳凱港涉於2019年向本地銀行及財務公司提供虛假受僱文件及資料騙取逾2600萬元按揭貸款他和49歲男商人同否認兩項欺詐罪案件昨在區院開審控方開案陳辭指陳凱港申請按揭貸款時無提及自己是警司反而報稱任職投資公司總經理月入約24.5萬元獲批出貸款後陳將部分款項用作償還其他債務。 被告依次為陳凱港(50歲)及報稱商人的汪浩毅(49歲)。 二人同被控於2019年5至12月隱瞞陳凱港為香港警務處警司,向東亞銀行有限公司及華僑永亨信用財務有限公司虛假表示陳凱港受僱於出眾資本有限公司(下稱出眾資本)及/或陳凱俊(陳凱港胞弟)受僱於新凱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新凱),因而獲批出分別約2146萬及480萬元貸款。

  4. 2022年5月14日 · 警方偵破一個低息貸款詐騙集團串謀欺詐洗黑錢罪拘捕22人涉款超過190萬元案中犯罪集團先從2間持牌財務公司取得其客戶的資料再致電推銷及騙取保證金

  5. 2021年11月1日 · 明報專訊對於今次騙徒利用盜取的樓契偽造身分證及偽冒業主的手法成功申請600萬元貸款大律師陸偉雄說一般情况下申請人若向財務公司申請樓按貸款須親自前往辦理且財務公司有責任要求申請人即時提交身分證正本以核對個人資料是否屬實並向申請人查詢大量問題包括申請貸款是否自願及知情具體還款細節等特別是審批長者樓按貸款會更謹慎,「一個81歲長者申請貸款都會想詢問她如何能夠還清款項」,質疑財務公司在事件上有蠱惑」。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6. 2024年2月4日 · 明報專訊近年全球掀起人工智能AI熱潮警方接獲一家跨國公司香港分行的財務職員報案稱上月中分別有同事收到假冒英國總部首席財務官的釣魚信息對方聲稱要做機密交易分別邀請各人加入有4至6人參與的視像會議其間指示各人共分15次把共2億元轉帳至5個本地銀行戶口。 由於「與會者」與現實樣貌一致,各人不虞有詐,其後向公司總部查詢後揭發事件及報案。 警方網罪科署理高級警司陳純青稱,案件反映深偽技術(deepfake)騙案由以往「單對單」,演變成網上會議亦使用相關技術,呼籲市民提高警覺。 多人開會 取公開影片AI配聲. 警方表示,此為至今單一損失金額最大、涉以人工智能詐騙的案件。

  7. 2023年9月29日 · 謝稱被捕人士包括一間持放債人牌照財務公司負責人股東及員工警方在該間位於旺角的公司檢獲逾300份借貸紀錄最大額約10多萬另檢取公司30萬資產包括16萬現金該公司名下戶口一年有近1500萬的交易記錄。 謝表示,公司會在網上宣傳及直銷方法接觸市民,在借貸人成功借錢時先收取10至25%手續費、轉介費,再以高利率要求還款,並委託黑社會人士收債。 深水埗警區刑事部高級督察蘇文浩形容,該公司雖持牌,但實際為「大耳窿」,呼籲市民考慮自身嘅財政負擔能力,光顧信譽良好財務公司。 另外,蘇文浩表示,部分市民的電話號碼被不法分子用作無牌放債或恐嚇受害人,亦有人名下帳戶被用作收取事主還款,結果墮入法網及被警方拘捕,提醒市民切勿因為金錢利益借出身份證、電話號碼或銀行戶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