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日 · 公民及社會發展科」將於2021/22新學年起取代高中通識科,教育局今日(2日)公布課程指引,透露已向出版社提供指引,講解公民科課程架構、內容及

    • 缺席須有實際困難及充分理據
    • 盼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思考如何貢獻國家和香港
    • 行程須涉中華文化或課程相關
    • 研習報告沒限形式 必須個人名義呈交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指引中,多次強調內地考察重要性,包括兩次提及內地考察是課程重要一環,「不應視為學生自選安排」;課程架構形容「內地考察同樣屬於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的組成部分,學生應該參與」。指引更提議學校利用全校旅行日舉辦一天內地考察團,讓部分級別的學生參加,代替在港旅行。 至於有實際困難及充分理據未能參與內地考察的學生,應事前向學校提出,校方按個別情況審慎處理及審批,校方同時須提供虛擬實境技術或影片遙距考察、成果分享會等途徑,讓沒考察的學生認識國家發展,完成專題研習。

    內地考察主題是「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須包含認識中華文化元素、國家最新發展和成就。教育局期望學生實地了解國家發展現況、國家成就及人民生活面貌後,「增加對國家的認識,提升國民身份認同」,發展慎思明辨、溝通及自學能力,在個人生涯規劃時可按兩地發展機遇及挑戰,思考如何貢獻國家和香港。

    至於考察次數、日數、行程路線遠近或舉辦年級等,教育局沒統一規定,學校可校本決定,團費則可獲教育局資助。 然而,學校主辦考察團必須涉及中華文化元素或與本科課程內容相關,如涉及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文化遺產保育活化,即可到歷史遺址、宗教或祭祀建築、文化名人故居或相關博物館展覽、國家發展最新情況及當代科技創新應用成果。 教育局建議教師利用內地考察設計延展學習任務,可設計工作紙、小組活動助學生反思旅程對認識國家發展、公社科及個人成長有何幫助。 另外,教育局會提供相關考察團予學校報名,主題包括環境保育、科技與創意產業、城市規劃與人民生活方式等。指引舉出一個廣州三天團作例子,行程包括參觀粵劇藝術博物館、聖心教堂、廣州市興豐垃圾填埋場、陳家祠、紅專廠創意藝術區等。教育局建議學校在考察團晚上舉行分享會,讓學生...

    教育局要求學校在考察前後預留約10小時學時,讓學生出發前自學搜集閱覽與行程相關資料,了解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育與傳承(如以科技保育),詳細計劃實地搜集資料的目標,事後總結再所得成報告。研習期間同學可商議及分享資訊,惟最終報告必須以個人名義呈交。 專題研習不納入公開評核內,沒統一格式或字數規限,文字、模型製作、影音短片、網頁等均可。由學校負責評核,再將表現列在學生學習概覽或學校成績表內。 資深通識科教師陳志華認為,指引無提及如何規範行程,以達至更高的學習層次,只流於行政安排,質疑教學成效。他續指,當局將內地考察列入課程的出發點良好,但卻未有考慮實際操作問題。他指安排全級約百多人旅行,學校須抽調十多位老師陪同,猶如「全民皆兵」,運作上有困難,也質疑學習成效;既然內地考察部分不計分,認為毋須限...

  2. 2024年3月15日 · DSE 2024 公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於4月16日開考,距今只餘下約一個月時間,相信一眾考生正在作最後準備。 「01教育」特意邀請德信中學公民科 港聞

  3. 2024年4月16日 · 中學文憑試首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今日開考,全卷涉三條必答題目,全部與國情及國民教育有關,涉及主題包括中國教育、人工智能安全及國民教育活動。. 有分題要求考生說明中國如何從經濟、科技及文化中,展現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亦要參考資料及自己 ...

  4. 2023年4月24日 · 隨住疫情緩和,中港兩地全面通關,教育局協助學校舉辦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活動。 教育局副秘書長陳慕顏早前在教育局網站專欄「局中人語」撰文交

  5. 2022年6月6日 · 教育局新修訂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已於本學年在中四級推行,以取代現時通識科,首屆DSE公民科將在2024年開考,惟一直未通過評審的教科書可使用。. 教育局今日(6日)終於公布首批公民科「適用書面表」,列出六套中四級教科書,價格由188元至288元 ...

  6. 2022年7月12日 ·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本學年已在中四級推行,取代以往的通識科,首屆DSE公民科將於2024年開考,該科要求學生在中四至中六三年內,至少要到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