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批警員在靠背壟道的工地外戒備,以防發生衝突事件。. 2007年香港紮鐵工人大罷工 ,是發生於2007年8月初至9月中上旬,歷時達36日,成為 香港 戰後 第二長的一次 工人運動 (最長的為 2013年葵青貨櫃碼頭工潮 ) [1] ,目的主要是爭取加薪及更多的休息時間,及 ...

  2. 2013年3月28日, 和黃集團 旗下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爆發嚴重 工潮 ,外判工人不滿意自1997年來 薪酬 有減無增,連續工作24小時只得1,300 港元 ,比較1997年時的1,480港元低13%,而且工作環境及條件惡劣。. 逾100名外判工人於碼頭抗議,要求加薪兩成,其間與 ...

  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香港海員大罷工 是一場於1922年發生的 勞工運動 ,因其體現 團結 、 和平 、 談判 的重要性被部份人士用作如何處理勞資關係及 公共行政 的重要參考個案。 此次工運與 廣州國民政府 、 孫中山 及 中國國民黨 關係密切, 中國共產黨 和 香港親共人士 因其「反英抗暴」性質而對其持正面評價。 背景 [ 編輯] 在1920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 後 通貨膨脹 ,很多 工人 生活困苦,每況愈下,希望能夠上調薪資。 1920年初,香港的 船塢 工人要求增薪,僱主拒絕,勞資雙方成對立。 4月 清明節 ,華籍工人不約而同集體請假回鄉掃墓。 清明 過後,大多工人因工資不合理不打算回 香港 上班。 因為清明 罷工 事件,香港公共交通完全停頓,使香港工商業蕭條。

  4. 註釋. 參考資料. 香港勞工運動 為發生於香港的勞工運動。 勞工團體. 截止2022年底,香港已登記職工會有1454個。 [1] 以下為香港主要勞工團體: 香港工會聯合會 :於1948年成立,是香港最大的勞工團體。 [2]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 於1984年11月成立,為香港第二大勞工團體。 [3] [4] 香港職工會聯盟 :於1990年成立,曾參與 葵青貨櫃碼頭工潮 ,並於2021年10月3日解散。 [5] 香港政府華員會 :於1914年成立, 為全港最大的公務員工會。 [6]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 :於1989年成立,爭取婦女勞動權益的勞工團體。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於1973年成立,為香港最大的教育工會,並於2021年8月10日決定解散教協。 [7] [8] 勞工運動歷史.

  5. 文憑教師薪酬運動 ,是 麥理浩 擔任 香港總督 期間所發生的一連串由 教師 發起的 社會運動 。 1970年 [ 編輯] 1970年, 港英政府 宣佈委任一個 薪俸調查委員會 (簡稱薪委會),負責檢討 公務員 薪級架構和薪俸制度;該委員會由英國前 首席公務員事務專員 馬立本爵士 (Sir George Mallaby)出任主席,成員則包括 羅桂祥 和 李福和 等人, [1] 並由剛退休的外交部助理次官 莫勤 (James C. Morgan)擔任顧問,專門負責檢討 政務主任 及其他專業職系的薪級架構。 [2] 薪委會本訂於1971年3月開始運作,同年8月前向港府提交報告。 但港府未及薪委會召開,便在1971年2月24日率先宣佈調整教師和 護士 的薪級制度。

  6. 2019年中華航空機師罷工事件 是指自2019年2月8日早上6點開始,由 中華民國 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 發起,邀請 中華航空 機師針對該公司的 罷工 行動 [2] [3] 。 罷工歷時七天,經歷四輪協商後,於2月14日晚上10點15分落幕。 [4] 對於機師工會提出的五項訴求,勞資雙方於「疲勞航班」、禁止秋後算帳取得共識。 對於國籍機師工作權保障部分,改為公司在二年內研議規劃只進用外國籍副機師,不直接以正機師身分進用外國籍機師。 若無特殊情形,不再增加外國籍正機師之聘用;針對原工會訴求「撤換高層」,雙方研議後改為:「研議管理制度,罷工事件結束後,公司同意就勞資爭議起因詳加研議及改善管理制度。 同時未來將加強與工會溝通協商。 」第13個月全額獎金部分,改為飛安獎金。

  7. 集體談判 是指 勞方 集體性地透過 工會 ,與 資方 談判僱傭條件,而資方必須參與,而談判結果具有 法律 約束力。 其目的是希望勞資雙方能夠在一個較平等的情況下訂立僱傭條件,以保障勞方應有的權益。 而 集體談判權 就是一些國家及地區賦予 勞工 的一種 權利 。 各地情況 [ 編輯] 香港 [ 編輯] 在 香港英治 末期,英國殖民香港時期英方恐怕工會權力日增,損害英資在港利益所以一直不承認集體談判權, 香港立法局 於1997年6月26日通過由 職工盟 秘書長 李卓人 提交的《僱員代表權、諮詢權及集體談判權條例》(簡稱《集體談判權條例》)及多條與 勞工權益 有關的私人條例草案。

  1. 相關搜尋

    加薪談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