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因在港之北

      • 北港舊稱「笨港」,係為平埔族語「Ponkan」的音譯。 「諸羅縣志」記載:「笨港街 (商賈輳集,臺屬近海市鎮,此為最大)」; 雲林縣采訪冊又載:「北港街,即笨港,因在港之北,故名北港。
      data.yunlin-memory.cool/data/Place/4801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5年12月24日 · 笨北港即今雲林縣北港鎮笨南港後來因遷移分成新南港舊南港新南港即今嘉義縣新港鄉舊南港則位於今新港鄉的南港村。 雖然有新港必有舊港,但舊港的河道如果淤積陸化,則舊港的地名往往就會消失。 十七世紀荷蘭地圖,圖中出現笨港最早的地名標示,左上方為地名放大圖。 (圖源:海牙國家檔案館) 彰化縣的伸港鄉,其實舊名叫新港,但因與嘉義的新港同名,在 1959 年改為臺語同音的伸港(伸的文讀音 sin,與新的音相同)。 高雄市的小港區,舊名港仔墘(墘的台語音 kînn,邊緣的意思),在日本時代 1920 年行政區域畫分及地方制度改革時,才改為日式地名小港(Kominato)。 屏東縣的里港鄉,舊名阿里港,早年是下淡水溪(今稱高屏溪)的一個港口,在日本時代 1920 年把阿里港簡化稱為里港。

  3. 2016年1月20日 · 以雲林的北港來說最早稱之笨港荷蘭地圖標示Ponkan可能源自原住民語),後因笨港溪今北港溪氾濫分成了笨北港笨南港。 笨北港即今雲林縣北港鎮,笨南港後來因遷移分成新南港、舊南港,新南港即今嘉義縣新港鄉,舊南港則位於今新港鄉的南港村。 雖然有新港必有舊港,但舊港的河道如果淤積陸化,則舊港的地名往往就會消失。 十七世紀荷蘭地圖,圖中出現R....

  4. 以雲林的北港來說最早稱之笨港荷蘭地圖標示Ponkan可能源自原住民語),後因笨港溪今北港溪氾濫分成了笨北港笨南港。 笨北港即今雲林縣北港鎮,笨南港後來因遷移分成新南港、舊南港,新南港即今嘉義縣新港鄉,舊南港則位於今新港鄉的南港村。 雖然有新港必有舊港,但舊港的河道如果淤積陸化,則舊港的地名往往就會消失。 十七世紀荷蘭地圖,圖中出現R. Ponkan(笨港)最早的地名標示。 (圖/海牙國家檔案館, 貓頭鷹出版提供) 彰化縣的伸港鄉,其實舊名叫新港,但因與嘉義的新港同名,在一九五九年改為台語同音的伸港(伸的文讀音sin,與新的音相同)。

  5. 2016年1月25日 · 雲林的北港來說最早稱之笨港 (荷蘭地圖標示Ponkan,可能源自原住民語),後因笨港溪(今北港溪)氾濫分成了笨北港、笨南港。 笨北港即今雲林縣北港鎮,笨南港後來因遷移分成新南港、舊南港,新南港即今嘉義縣新港鄉,舊南港則位於今新港鄉的南港村。 雖然有新港必有舊港,但舊港的河道如果淤積陸化,則舊港的地名往往就會消失。 十七世紀荷蘭地圖,圖中出現R....

  6. 北港鎮地名由來.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北港舊稱「笨」,係為平埔族語「Ponkan」的音譯。 「諸羅縣志」記載:「笨街 (商賈輳集,臺屬近海市鎮,此為最大)」; 雲林縣采訪冊又載:「北港街,即笨,因在,故名北港。 東、西、南、共分八街,烟戶七千餘家。 郊行林立,廛市毘連」。 乾隆15年(1750),笨溪山洪暴發,溪水水路變更,笨街亦為洪水所沖毀,居民乃遷建於新溪流 (今之北港溪)兩岸,南岸稱之為笨南 (簡稱南),岸稱之為笨北港 (簡稱北港)。 乾隆47年(1782),笨一帶發生漳泉械鬥,泉州人占上風,漳州人遂遷移到北港街東方的蔴園寮居住,稱之為新,至此時,笨居民乃一分為三,分別是北港、南、新

  7. 北港 (西班牙語: Pacan ; 荷蘭語 : Packan、Puncan 等眾多拼寫法; 臺灣話 : Pak-káng )在16世紀後半原是指 台灣 西南海岸,後來17世紀演變成台灣全島的稱呼。 有說法認為源自 台灣原住民 西拉雅語 [1]:83頁註釋 。 當時漢人漁夫常季節性前往北港捕抓 烏魚 ,留日漢人與日本海商或海盜與原住民進行鹿皮貿易,17世紀初以後,留日漢人與日本海商或海盜、荷蘭人先後在此聚集進行絲銀貿易,逐漸成為台灣的總地號。 記載 [ 編輯] 推定16世紀末成書的 明代 航海針路手冊《 順風相送 · 松浦 往 呂宋 》記載「 五島山 過去遠用坤申放洋五十四更(往西南行約五天半),若不見山,用丁未二更(轉南南西約5小時)見小琉球雞籠頭山。

  8. 2023年1月30日 · 1894年光緒二十年)《雲林縣採訪冊則記載:「北港街即笨港因在港之北故名約北港。 東、西、南、北共分八街,煙戶七千餘家。 」「北港」已成為我們今天稱呼此地的名稱,而「笨港」則逐漸隱沒消逝在歷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