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十三經 十三部 儒家 經書的合稱, 儒學 的核心文獻,即《 周易 》《 尚書 》《 詩經 》《 周禮 》《 儀禮 》《 禮記 》《 左傳 》(附《 春秋 》)、《 公羊傳 》《 穀梁傳 》《 孝經 》《 爾雅 》《 論語 》和《 孟子 》。. 「十三經」的整體性概念成熟於 ...

  2. 十三經 是十三部 儒家 經書的合稱,是 儒學 的核心文獻,即《 周易 》《 尚書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礼记 》《 左传 》(附《 春秋 》)、《 公羊传 》《 穀梁传 》《 孝经 》《 尔雅 》《 論語 》和《 孟子 》。 “十三經”的整體性概念成熟於 明朝 (1368-1644),以 萬曆 十二年(西元1584年) 神宗 頒佈詔令欽定《 十三經注疏 》為完全確立的標誌;是從 漢武帝 (前156-前87在位)確立 五經博士 開始,學術潮流與政治權力不斷調整儒家經書名目的共同成果,是儒家經書的最近一次結集。 [1]

  3. 十三經 是十三部 儒家 經書的合稱,是 儒學 的核心文獻,即《 周易 》、《 尚書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礼记 》、《 左传 》(附《 春秋 》)、《 公羊传 》、《 穀梁传 》、《 孝经 》、《 尔雅 》、《 論語 》和《 孟子 》。 “十三經”的整體性概念成熟於 明朝 (1368-1644),以 萬曆 十二年(西元1584年) 神宗 頒佈詔令欽定《 十三經注疏 》為完全確立的標誌;是從 漢武帝 (前156-前87在位)確立 五經博士 開始,學術潮流與政治權力不斷調整儒家經書名目的共同成果,是儒家經書的最近一次結集。 [1]

  4.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 :十三經. 外文名稱 :the thirteen classic works. 創作年代 :春秋,戰國時期. 作者 :孔子,弟子,繼承者. 所指 :儒家的十三部經書. 起源. 十三經是由漢朝的 五經 逐漸發展而來的,最終形成於 南宋 。 漢代儒家的最早經典,稱為六經,為《易》、《書》、《詩》、《禮》、《樂》、《 春秋 》,《 樂經 》早佚,便只有 五經 。 其中《易》、《書》、《詩》在孔子之前早已流傳,《 左傳 》中曾多次引用,《禮》是對當時社會禮儀的總結,不知成書為何時。 相傳孔子立學,曾以這四部書作為教材。

  5. www.wikiwand.com › zh-hk › 十三经十三經 - Wikiwand

    十三經是十三部儒家經書的合稱是儒學的核心文獻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春秋》)、《公羊傳》、《穀梁傳》、《孝經》、《爾雅》、《論語孟子》。 「十三經」的整體性概念成熟於明朝(1368-1644),以萬曆十二年(西元1584年)神宗頒佈詔令欽定《十三經註疏》為完全確立的標誌;是從漢武帝(前156-前87在位)確立五經博士開始,學術潮流與政治權力不斷調整儒家經書名目的共同成果,是儒家經書的最近一次結集。

  6. 其他人也問了

  7. 教育Wiki. 模板:儒學. 經書 在南宋後通常包括十三部儒家著作,稱為 十三經 。 分別是《詩經》、《尚書 (經)|尚書》、《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周禮》、《儀禮》、《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十三經是從先秦到南宋,經書逐漸增刪的結果,歷代研究十三經的學問稱為經學。 目錄. 1 歷史. 1.1 “經” 1.2 從先秦六經到南宋十三經. 1.3 影響較小的分類. 2 十三經簡介. 2.1 詩經. 2.2 尚書. 2.3 禮記. 2.4 易經. 2.5 周禮. 2.6 儀禮. 2.7 春秋左傳. 2.8 春秋公羊傳. 2.9 春秋穀梁傳. 2.10 論語. 2.11 孝經. 2.12 爾雅. 2.13 孟子. 3 注疏. 4 影響. 5 外部連結.

  8. zh-classical.wikipedia.org › wiki › 十三經十三經 - 維基大典

    十三經 - 維基大典. 今本 (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夫 十三經 者,儒典十三部合稱,儒學之要義也。 曰:《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 其名十三成於明萬曆十二年,時神宗詔令欽定《十三經註疏》,可誌之;然自漢武帝立五經博士以來,結集數經之事不絕,得增刪其目者,學界風尚及社稷權術也。 十三經言繁而雜,非出於一時一手,然多成於秦之先。 有上古之章,先孔子出者;亦有出於戰國儒士者。 目內數經若《春秋》、《周禮》、《左傳》者,何繫乎仲尼之言、先儒之思、他儒之典,學者猶議之,有辯偽之議者,若《書》之數編,尤烈。 理經之事,道遠且阻,自孔丘授徒以古籍,至十三經定,兩千餘載,尚迄於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