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條約. 南極條約. 1959年12月1日訂於華盛頓1961年6月23日生效. 阿根廷澳大利亞比利時智利法蘭西共和國日本紐西蘭挪威南非聯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 承認為了全人類的利益,南極應永遠專為和平目的而使用,不應成為國際紛爭的場所和對象; 認識到在國際合作下對南極的科學調查,為科學知識作出了重大貢獻; 確信建立堅實的基礎,以便按照國際地球物理年期間的實踐,在南極科學調查自由的基礎上繼續和發展國際合作,符合科學和全人類進步的利益; 並確信保證南極只用於和平目的和繼續保持在南極的國際和睦的條約將促進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協議如下: 第一條. 一、南極應只用於和平目的。

  3. 2009年1月22日 · [3] 《南極條約條款概要 [ 編輯] 第一條 - 南極應只用於和平目的,一切具有軍事性質的措施均予禁止; 第二條 - 自由的南極科學調查和為此目的而進行的合作應繼續; 第三條 - 在科考信息及科考人員上實現自由交換; 第四條 - 凍結一切對南極的領土要求,並禁止新的領土要求; 第五條 - 禁止在南極地區進行核試驗或處理 放射性 物質; 第六條 - 規定適用該條約的範圍為南緯60°以南的所有陸地和冰架; 第七條 - 締約國觀察員可自由視察南極一切地區,包括一切駐所、裝置和設備及船舶、飛機等運輸工具;各締約國須對即將在南極開展的活動向其他各締約方提前通知; 第八條 - 締約國對各自派出的觀察員和科學家行使管轄權; 第九條 - 在涉及南極的重要問題上,締約各方應協商一致;

  4. 從1958年6月起阿根廷澳大利亞比利時智利法國日本新西蘭挪威南非美國英國蘇聯等12國代表經過60多次會議在1959年12月1日簽署了南極條約》(1961年6月23日生效)。此後南極條約協商國又於1964年簽訂了保護南極動植物

  5. 2014年6月23日 · 事實上自1908年起英國紐西蘭法國等國便陸續聲稱其擁有南極領土為了避免領土衝突同時維護主權權利美國於1948年提出一份關於南極國際地位的草案被視為南極條約的前身艾森豪總統上任後希望與蘇聯進行和平談判1958年他邀請蘇聯和其他十個國家參與南極研究12國代表經過60多輪談判協商終於1959年12月1日簽署南極條約》,條約於1961年6月23日生效。 《南極條約》旨在「為了全人類的利益,南極洲應永遠只用於和平目的,不應成為國際紛爭的對象或場域。 」確保南極洲不受軍事與核放射物質的侵擾。 提到南極,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是走路一搖一擺的企鵝們,還是燦美絢爛的極光?

    • 概觀
    • 基本介紹
    • 簡介
    • 議定條款
    • 體系

    1959年12月1日由阿根廷、澳大利亞、比利時、智利、法蘭西共和國、日本、紐西蘭、挪威、南非聯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1991年蘇聯解體後分裂出15個國家:東斯拉夫三國、波羅的海三國、中亞五國、外高加索三國、摩爾多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等國建立,承認南極洲永遠繼續專用於和平目的和不成為國際糾紛的場所或對象,是符合全人類的利益的;確認在南極洲進行科學調查方面的國際合作對科學知識有重大的貢獻。旨在約束各國在南極洲這塊地球上唯一一塊沒有常住人口的大陸上的活動,確保各國對南極洲的尊重。該條約中規定,南極洲是指南緯60°以南的所有地區,包括冰架,總面積約5,200萬平方公里。條約的主要內容是:南極洲僅用於和平目的,促進在南極洲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自由,促進科學考察中的國...

    •中文名:南極條約

    •外文名:The Antarctic Treaty

    •時間:1959年12月1日

    •作用:促進國際在科學方面的合作

    深信為繼續和發展在南極洲進行有如在國際地球物理年中所實行的那種在科學調查自由的基礎上的合作而建立一個牢固的基礎,對於科學和全人類的進步都是有利的:還深信一項保證南極洲僅用於和平目的和在南極洲繼續保持國際和諧的條約,將促進聯合國憲章所體現的宗旨和原則。

    該公約1959年12月1日訂於華盛頓,1961年6月23日生效。1983年6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向美國政府交存加入書,並自該日起對我國生效。

    議定條款如下:

    第一條

    1.南極洲應僅用於和平目的。在南極洲,應特別禁止任何軍事性措施,如建立軍事基地和設防工事,舉行軍事演習,以及試驗任何類型的武器。

    2.本條約不阻止為科學研究或任何其他和平目的而使用軍事人員或設備。

    第二條

    有如在國際地球物理年中所實行的那種在南極洲進行科學調查的自由和為此目的而實行的合作,均應繼續,但應受本條約各條款的約束.

    南極條約體系是指《南極條約》和南極條約協商國簽訂的有關保護南極的公約以及歷次協商國會議通過的各項建議和措施。

    從1958年6月起,阿根廷、澳大利亞、比利時、智利、法國、日本、紐西蘭、挪威、南非、美國、英國、蘇聯等12國代表經過60多次會議,在1959年12月1日簽署了《南極條約》(1961年6月23日生效)。此後,南極條約協商國又於1964年簽訂了《保護南極動植物議定措施》,1972年簽訂了《南極海豹保護公約》,1980年簽訂了《南極生物資源保護公約》。1983年中國正式加入《南極條約》。1988年6月通過了《南極礦物資源活動管理公約》的最後檔案,該公約在向各協商國開放簽字之時,由於《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的通過而中止。但由於南極條約環保議定書中的很多條款系直接引自礦物資源活動管理公約,因此,《南極礦物資源活動管理公約》仍被視為可引為參考的重要法律檔案。1991年10月在馬德里通過了《南極環境保護議定書》和“南極環境評估”、“南極動植物保護”、“南極廢物處理與管理”、“防止海洋污染”和“南極特別保護區”5個附屬檔案,並於10月4日公開簽字,在所有協商國批准後生效。

  6. 2021年6月26日 · Ajit Niranjan. 2021年6月26日. 《南極條約旨在保護南極地區免受資源開采等人類干擾。 然而,氣候變化正在使這一保護設想落空。 南極洲出現越來越多的巨型浮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lickwinkel/A. Rose. 廣告. (德國之聲中文網60年前,《南極條約生效簽署各方不知道它會有多成功。...

  7. 《 南極條約 》及相關協定,總稱 南極條約體系 ( 英語 :Antarctic Treaty System),旨在約束各國在 南極洲 這塊 地球 上唯一一塊無常住 人口 的 大陸 上進行的活動。 該 條約 中規定,南極洲是指南緯60°以南的所有陸地,包括南極大陸以及附近的 島嶼 和 冰架 。 南極地區總面積約5100萬7200平方公里,包括了南極洲和 南冰洋 。 目前共有54個國家簽署了該條約 [1] 。 Quick Facts 英語:The Antarctic Treaty法語:Traité sur l'Antarctique俄語:Договор об Антарктике西班牙語:Tratado Antártico, 類型 ... Close. 南極洲衛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