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台灣飯店業受到什麼衝擊? 相關

    廣告
  2.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但要走,總要飛

      Agoda而家幫你搵埋平機票

      給你體貼入微!

搜尋結果

      • 各國嚴格實施邊境管制影響下,觀光旅館業成為最直接面對疫情衝擊的產業之一。 即使在疫情管控相對得宜的台灣,仍因海外旅遊人潮急遽縮減,導致旅館產業陷入艱難處境。 尤其在疫情影響最為嚴峻的2020年4月份,台灣觀光旅館業整體住用率甚至一度降至15%的低點。 雖然2020下半年受惠於國旅潮爆發拉升住用率回穩,但全年觀光旅館業營業額仍難擋疫情造成的龐大衝擊,整體規模與2019年相較重挫32.4%,產業規模退縮至2010年水準,創下10年來新低。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10月1日 · 以團體旅遊為例,日本仍是最旅客歡迎的地區,占比高達約49%,其次分別是歐洲19%及東南亞8%;國際機票銷量也有成長,大阪機票開票張數一口氣增加5.65倍。 台北晶華酒店和雲品旗下君品酒店在疫情前,都有85%的旅客占比來自海外觀光客。

    • 一個指標:用 RevPAR 來說飯店業的故事
    • 回顧台灣飯店史:政策主導台灣飯店產業的發展
    • 四張圖: 供需指標看透產業發展,台灣飯店業供需早已在 2015 年出現失衡轉折
    • 供需失調狀態早在 2015 年中即看到轉折,疫情後的未來仍有待結構調整

    交通部觀光局(官網、台灣旅宿網)會定期發布觀光旅館業和旅館業的營運統計,從整體的營運數據中,我們可以進一步計算衡量飯店應營運效率的指標: RevPAR ( 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 )。這個數字同時考量到住房營收(需求端)、以及房晚供給量(供給端),因此,這個數字的起起伏伏,可以看出飯店業的供需狀態。我們可以從這個指標的計算方法,來說明為何一個指標即可觀察整個產業的供需狀態。 1. Room Revenue (住房營收)= ADR (平均房價) x Available R/N (可售房晚) x Occupancy Rate (住房率) 2. RevPAR = Room Revenue (住房營收) ÷ Available R/N (可售房晚) Available ...

    回顧台灣飯店產業發展,最初可以追溯到 1956 年,當時台灣可以接待外國貴賓的飯店僅有 5 間,目前只有圓山大飯店依舊營運中。 1964 年起,統一大飯店、台北國賓、中泰賓館陸續開幕,開啟大型觀光旅館時代,台北國賓同樣屹立在中山北路上,而中泰賓館在歇業改建後成為台北文華東方飯店。台灣第一家國際連鎖品牌飯店「台北希爾頓」於 1972 年開幕後,國際品牌飯店才緩慢地陸續進駐台灣市場。而政府在 1969 年公告「發展觀光條例」,遲至 1977 年才發布「觀光旅館業管理規則」,以此規則規定「觀光旅館業」的軟硬體標準,以及營運守則。 另外,在 1985 年前,一般旅館業是歸「警政單位」管轄的「特殊營業場所」,因此,一般旅館業在此之前被認為是「不太好」的場所,直至 1990 年後才轉由政府觀光單位管理;...

    在觀光旅館的部份。若我們以長期(過去 30 年)的供需指數來看,在 2019 年前的觀光旅館供需指標是呈現上揚的趨勢,但我們可以看到具備觀光資源的「花蓮」和「風景區」,指數表現較為穩定,尤其是當面對金融海嘯或疫情時期,更能逆勢上揚,這主要是來自於國旅的支持,如此的現象在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下,表現得更為顯著。而在陸客滿滿期,很明顯地可以看出陸客造就觀光旅館產業的一番榮景;陸客不來後,也讓各地區的觀光旅館吃到不同程度的苦頭,尤其是「桃竹苗」、「花蓮」、「風景區」等地區,以往為陸客環島遊的過夜下榻地,受災嚴重;相對的,「台北」的觀光旅館則受惠於新南向客源的弭補,受陸客衝擊影響較小,供需指數較為持平。 ▲圖片來源: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同樣的,觀察一般旅館的供需指數,亦有同樣的趨勢。但我們可以...

    儘管這只是後見之明,但我們從四張圖中看到,台灣飯店產業早在 2015 年中即有供需失衡的轉折;而 2016 年至 2018 年間,整個產業氣氛低迷,不論是政策或產業界皆無顯著的轉型,導致失落的三年; 2018 年起,儘管有新南向的客源、以及源源不絕的政策補貼,但前者的客群特性與以往不同,產業結構和飯店業營運模式也沒有跟著轉變,讓 2018 年及 2019 年的經營環境和成果變動劇烈,而後者的政策補貼若是被抽掉,則會進一步突顯出產業供需失調的狀態。 總體而言,台灣飯店業的供需失調狀態一直存在。並且是早在各種可追溯的衝擊事件之前,即看到轉折點。後面幾年,都只是增添各種故事。在不久的未來,退出者少、進入者挺多,若產業結構、客源需求、企業營運模式都沒有進一步調整或改變,整個產業(或者是供需指標的圖形...

  3. 2022年6月8日 · 財訊. 根據《財訊》報導,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補充,旅館經營模式概分為自資自營、加盟連鎖、租賃經營、委託經營等 4 種,但簡單從物業所有權的角度來看,可分為「重資產」、「輕資產」兩大類。 重資產的自資自營業者包括:王朝大酒店、國賓、福華、西華、華園、華泰、神旺等,以及連鎖加盟的大直萬豪、W Hotel;輕資產則有晶華、喜來登、寒舍艾美、艾麗、寒沐、寒居等。 延伸閱讀: 西華飯店今熄燈、將改建成豪宅! 為何商務飯店難獲利,賣房反而更有賺頭? 黃舒衛分析,新冠疫情讓不動產投資、經營出現結構性的轉變,其中又以海嘯第一排的旅館業者轉型、調整最快。 「重資產」因負擔沉重的財務壓力、經營挑戰,又遇上政策鼓勵都更、危老重建,因此出售或活化成為企業轉型、存活的最佳出路 。

  4. 2021年8月8日 · 儘管長期而言,國際旅客對台北飯店業者仍然不可或缺,但國旅的復甦,能讓飯店服務業有望在短期內避免更大的衝擊。 疫情獲得控制後,最大的問題將變成民眾什麼時候能再次安心出遊。

  5. 台灣的疫情控制得當,但旅遊休憩業仍受到相當大衝擊。 受影響的產業橫跨交通運輸飯店餐飲免稅店、旅行社等產業。 究竟,台灣的旅遊休憩業如何在「後疫情時代」進行數位轉型?

  6. 2021年3月28日 · 時序走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無差別的待遇衝擊全台飯店業歷史的回顧中,我們發現台灣飯店產業的發展,主要是受到政策的引導。

  7. 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面爆發,各國逐漸採取嚴厲的邊境管制措施,對全球觀光旅宿者造成嚴峻衝擊。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21年1月來臺旅客人次較2020年1月減少98.2%,而在出國人次方面,2021年1月較2020年1月減少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