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介貝類

      • 墨魚是帶有殼的水棲動物,所以也是一種介貝類水產,不過牠的殼在表皮下,不似一般貝類有明顯的外殼。
      www.healthymatters.com.hk/zh/food-nutrition/cuttlefish-health-benefits/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11月13日 · 墨 魚. 我是墨魚,比起我的另一個名——烏賊,我更喜歡這個名字,聽起來酷酷的。 和魷魚一樣,我也是十腕總目的成員,不過,我的噴墨本領可比它們強多了。 章魚、魷魚和墨魚同屬於軟體動物門中的頭足綱,也被稱為「頭足類」。 它們的殼基本退化或者消失,是海洋中靈活的游泳者,所有個體均為海生。 頭足類的足退化成腕和觸鬚,通常配有吸盤來捕獲獵物。 大大的眼睛一般在頭的旁邊,看起來非常「呆萌」。 章魚 有個圓圓的大頭,頭上長有八條腕。 每條腕均有兩排肉質的吸盤,平時用腕爬行,有時借腕間膜伸縮來游泳,能有力地握持他物,用頭下部的漏斗噴水進行快速退遊。 章魚是海底的居民,它們把岩石的裂縫或者廢棄的瓶瓶罐罐當作「家」,最愛吃螃蟹、龍蝦、小蝦等。

  3. 墨魚是帶有殼的水棲動物所以也是一種介貝類水產不過牠的殼在表皮下不似一般貝類有明顯的外殼。 墨魚的分佈很廣,在中國南部、日本、東南亞和歐洲等地都有。 之所以被稱為墨魚是因為它的墨水量很多,被驚嚇時會大量噴射,而這些墨汁可用於意大利菜餚。 相比起魷魚,墨魚體型更細小,口感亦更嫩滑,常被製成魚丸、魚滑,亦可作滷味和湯水。 墨魚含有 omega-3 脂肪酸、 鐵質 、 維他命B12 和 抗氧化 物,可預防 貧血 和有助 心臟健康 。 墨魚種類. 花枝 體型較圓胖,身上有花紋. 軟絲/銀絲 比花枝細小,體型橢圓,體內無硬殼. 墨魚產地. 沿海地區. 墨魚盛產季節. 12月至2月. 墨魚卡路里及其他營養成分. 根據 食物安全中心 與 衛生署 的資料,每100克墨魚的營養成分為: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墨魚簡介
    • 結構特徵
    • 形態結構
    • 生活習性
    • 生存現狀
    • 民間傳說
    • 營養成分
    • 營養分析

    墨魚是貝類,亦稱烏賊魚、墨斗魚、目魚等。屬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十腕目,烏賊科。中國所指的“墨魚”或叫“烏賊”,大多是中國東海主產的曼氏無針烏賊和金烏賊兩個種。

    兩者的外形差別不大,主要差別是:前者胴部卵圓形,稍瘦,無骨針,乾製品叫螟蟲甫鯗;後者有骨針,乾製品叫烏賊乾。烏賊遇到強敵時會以噴墨作為逃生的方法並伺機離開,因而有“烏賊”、墨魚等名稱。其皮膚中有色素小囊,會隨“情緒”的變化而改變顏色和大小。烏賊會躍出海面,具有驚人的空中飛行能力。墨魚殼,既烏賊板,學名叫烏賊骨,也是中醫上常用的藥材,稱海螵蛸,是一味制酸、止血、收斂之常用中藥。

    •別稱:烏賊魚、墨斗魚、目魚烏鰂、花枝等

    •界:動物界

    •門:軟體動物門

    •綱:頭足綱

    •亞綱:鞘亞綱

    •目:十腕目

    墨魚亦稱烏賊魚、墨斗魚、目魚等。乾者叫明魚。屬軟體動物中的頭足類,產地分布很廣,中國、朝鮮、日本及歐洲各沿海均有出產,我國舟山群島出產最多。墨魚肉、蛋、脊骨(中藥名為海螵蛸)均可入藥。李時珍稱墨魚為“血分藥”,是婦女貧血、血虛經閉的佳珍。

    在浩瀚的東海,生長著這樣一種生物,它象魚類一樣遨遊,但並不屬於魚類,人們習慣稱它為“墨魚”,也叫它為“烏賊”或“烏魚則”。它是我國著名的海產品之一,在浙江,和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統稱為“四大經濟魚類”,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墨魚不但味感鮮脆爽口,蛋白質含量高,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且富有藥用價值。墨魚乾和綠豆乾煨湯食用起到明目降火等保健作用;“烏賊板”學名叫“烏賊骨”,又是中醫上常用的藥材,稱“海螵蛸”。然而,大名鼎鼎的“墨魚”,似魚非魚,沒有魚類的基本特徵(如骨骼、鱗、鰭等),為何又稱其為“魚”呢?它究竟歸屬於哪一類呢?讓我們從生物分類學的角度去觀察就自然明白。我們的生物學家、水產專家將其歸屬於貝類。講到這裡,人們不禁要問,它也不象通常所見的貝類呀?如泥蚶、縊蟶、文蛤、貽貝、鮑魚、螺絲等,外邊都有或單或雙的貝殼,這些貝類的外貌與它大相逕庭,它應該屬於“四不象”,無類可歸。

    墨魚是一種大型的肉食性軟體動物,之所以與普通的貝類不像,有其生存的演變過程。習見的貝類,由於背著重重的貝殼,或埋棲在灘涂里,或匍匐在岩礁上,或用足絲附著於固著物上,守株待兔式地濾食著細小的浮遊動植物,活動範圍很小,移動速度很慢;而墨魚為了主動出擊掠取高營養食物,需要更大的活動空間,因而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外型有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適應游泳,它的身體漸呈卵圓形、腹背扁;貝殼退化成一個石灰質的小舟板,被越來越發達的外套膜所包裹,形成胴部;作快速運動時,沒有魚類尾鰭的擺動功能,就利用液壓原理,把吸進的水經嘴巴噴射出一道水柱,藉以推動身體前進,瞬間遊動速度可超過普通魚類;特別是遇到敵害時,不但象火箭似地作反向逃離運動,還會施放“煙幕彈”,從墨囊里噴出“墨汁”,製造屏障,迷惑對方,然後逃之夭夭;並且,“墨汁”中含有毒素,可以用來麻痹敵害,起到較強的禦敵效果。不過,這種“墨汁”需要儲積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墨魚非到萬分危急時刻,是不肯輕易噴放“墨汁”的。平時,墨魚在漫遊時,一般靠兩側肉翼和頭部腕足作正向運動,它既是“雙向運動者”,又是“反向短跑健將”。

    由於它象魚類一樣游泳,且腹腔里藏有墨囊,所以沿海漁民把它叫做“墨魚”,這是它的俗名;而它在分類學上歸於貝類,是有科學依據的。貝類的基本結構是:身體柔軟,不分節或假分節,通常由頭部、足部、軀幹部(內臟囊)、外套膜、貝殼五部分組成;除瓣鰓綱外,口腔內有顎片和齒舌;神經系統包括神經節、神經索和一個圍繞食道的神經環;體腔退縮為圍心腔。據此,墨魚當然是貝類,它屬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十腕目,烏賊科。它有三個屬(金烏賊屬:有金烏賊等9個種;無針烏賊屬:我國只有曼氏無針烏賊一個種,浙江產量最多;後烏賊屬:有圖氏後烏賊)。我們溫州民眾所指的“墨魚”或叫“烏賊”,大多是東海主產的“曼氏無針烏賊”和“金烏賊”兩個種,這才是它們的“尊姓大名”。兩者的外形差別不大,主要差別是:前者胴部卵圓形,稍瘦,無骨針,乾製品叫“螟蟲甫鯗”;後者有骨針,乾製品叫“烏賊乾”。

    屬軟體動物中的頭足類。我國沿海各地均有出產,以舟山群島出產最多。每年廣東2~3月,福建4~5月,浙江5~6月,山東6~7月,渤海10~11月為出產旺季。

    1. 體分頭部、足部和胴部;

    2.石灰質內殼;

    3. 心耳和鰓的總數相同,為2個;

    4. 口內有顎片和齒舌;

    1、頭部:

    口:頂部中央。

    眼:1對,兩側。

    嗅覺陷:眼的後方,靠近外套膜的邊緣,

    漏斗陷:頭部腹面的凹陷,漏斗貼附部位。

    足部:分腕和漏斗兩部分。

    生活方式 運動方式

    通過漏斗噴射水流形成反作用力推動身體前進。

    食性方式

    用觸腕兇猛掠食,以游泳浮游生物為食;同時本身又被鮪魚、鯊魚、帶魚、鰻魚、抹香鯨等捕食。

    繁殖方式

    雌雄異體,用莖化腕傳送精莢,產出的卵粒象成串的葡萄附著其它物體上,雌雄親體雙雙用漏斗,向卵進行噴水清洗。

    分布海域

    多分布於高鹽溫暖的海洋中,近海、遠洋,水層、海底均有分布。

    經濟意義

    1、食用; 2、藥用; 3、餌料用,經濟魚類的重要餌料。

    捕撈季節

    全國沿海的捕獲季節南早北晚,舟山捕獲時節為5-6月。 中國近海漁場有魚類l7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70多種,其中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是中國人民喜歡食用而且產量較大的海洋水產品,被稱為“中國四大海產”。可惜,由於過度捕撈,這四種海洋水產資源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其中大、小黃魚,已經多年形不成漁汛,年產量由幾十萬噸下降到3-5萬噸;上世紀90年代以來,墨魚種質資源明顯衰減,產量急劇下降。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有一年南巡到海邊,和眾隨從都被黃海的美景迷住,一太監觀賞得樂不可支,竟將一隻裝有文房四寶和奏章的白綢袋子丟失在海灘上,天長日久,袋子受大海之滋潤,得天地之精英,變為一個小精靈,袋身變成雪白的肉體,兩根袋帶變成兩條腕須,袋內的墨裹在肉體中的墨囊內,小精靈生活在海里,神出鬼沒,一遇強敵,即鼓腹噴出墨汁把水攪黑,趁機逃之夭夭,小精靈噴射墨汁,行動神速如賊,故後人又稱墨魚為“烏賊”。

    每100克墨魚的營養成分

    硫胺素 0.02 毫克

    脂肪 0.9 克

    葉酸 7.2 微克

    能量 83 千卡

    煙酸 1.8 毫克

    1. 墨魚含豐富的蛋白質,殼含碳酸鈣、殼角質、粘液質、及少量氯化鈉、磷酸鈣、鎂鹽等;

    2. 墨魚中的墨汁含有一種粘多糖,實驗證實對小鼠有一定的抑癌作用。

  4. 2021年1月25日 · 平時,墨魚在漫遊時,一般靠兩側肉翼和頭部腕足作正向運動,它既是“雙向運動者”,又是“反向短跑健將” [2] 。. 墨魚. 由於它像魚類一樣游泳,且腹腔裏藏有墨囊,所以沿海漁民把它叫做“墨魚”,這它的俗名;而它在分類學上歸於貝類有 ...

  5. 墨魚科 又名 烏賊科 (學名:Sepiidae),屬於 軟體動物門 頭足綱 墨魚目 的一科,這一科動物在台灣和閩南語地區又俗稱為 花枝 、 銀絲 , 墨魚 和 魷魚 都屬於「 烏賊 」的一部分,但是當「烏賊科」這個定義出現的時候,則直接指向本條目的「墨魚科」,尤其在中文語境之下,華人所食用的烏賊和墨魚就是本科的生物。 墨魚科所有物種的游泳方式依靠兩邊的「鰭」像魚類一樣自由的往前運動;而在危急時刻則和管魷目一樣噴墨,並且急速往後運動。 墨魚有一種船形石灰質的硬鞘內殼,稱為 墨魚骨 (英語:cuttlebone) ,這從 角石 、 箭石 等遠古近親或者祖先中演變而來。 牠的皮膚中有色素小囊,會隨「情緒」的變化而改變 顏色 和 大小 。 春末把 卵 產在木片或者 海藻 上。

  6. 2020年1月17日 · 你不知道的烏賊傳說! 精選書摘 2020/01/17. 最後更新 2020/01/17. 烏賊. 墨魚. 烏賊和墨魚是一樣的嗎和小卷透抽軟絲又有什麼不同嗎在海鮮中,會噴墨汁的「烏賊」,它的名稱聽起來帶有些許負面的印象,但你知道為什麼有這樣的命名由來嗎? 烏賊在過去古代其實還流傳許多名稱和有趣的傳說,聽說烏賊很喜歡吃水鳥? 烏賊長得像是纜繩? 喜歡烏賊、海鮮的你,快來認識烏賊的小秘密: 海洋黑道「烏賊」 其實小卷、透抽、軟絲、魷魚都噴墨,連章魚也會,為何只有烏賊被汙名化為海洋社會的黑道? 簡單來說,這些噴墨族以烏賊肚子裡的墨水最多,學術用語是墨囊最大,常噴墨染黑海水,以障蔽天敵或捕捉獵物,所以又名墨魚。 烏賊與其他噴墨族的不同,則要從軟體動物的分類系統來說明。

  7. 名稱解釋. 分類. 化石紀錄. 人類食用.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墨魚目. 此條目介紹的烏賊目的正式生物學名稱。 關於單獨「 烏賊 」一詞的正式生物學名稱,請見「 十腕總目 」。 關於墨魚目下屬的分類及中文語境下食用墨魚,請見「 墨魚科 」。 關於在身體尖部有兩瓣肉鰭的可食用 頭足綱 ,請見「 魷魚 」。 維基物種 上的相關資訊: 墨魚目. 墨魚目 ,又稱 烏賊目 (學名:Sepiida),簡稱「 墨魚 」或者「 墨斗魚 」, 軟體動物門 頭足綱 鞘亞綱 十腕總目 的動物。 所有墨魚目的動物含有獨特的內殼,稱為「 墨魚骨 (英語:cuttlebone) 」或「海螵蛸」,可作為中藥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