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Find local businesses, view maps and get driving directions in Google Maps.

    • Google Maps

      由於此網站的設置,我們無法提供該頁面的具體描述。

  2. 海珠區,是 中國 廣東省 廣州市 的一個 市轄區,位於 珠江 南面的一片區域,古稱為 「江南洲」,民國以後俗稱 「河南」,是廣州『老八區』中的四個老城區之一。. 海珠區大部分原為農田,後於民末伊始工業發展迅速,工廠林立,但90年代逐漸搬遷,工廠開始 ...

  3. 海珠区,是 中国 广东省 广州市 的一个 市辖区,位于 珠江 南面的一片区域,古称为 “江南洲”,民国以后俗稱 “河南”,是广州『老八区』中的四個老城区之一。. 海珠區大部分原為農田,後于民末伊始工業發展迅速,工廠林立,但90年代逐漸搬遷,工廠開始 ...

  4. Trip.com 自由行旅遊攻略帶您探索 海珠區 好去處、隱藏秘境、地道文化、特色活動,讓您感受不一樣的 海珠區 魅力!.

    • 廣州市海珠區map1
    • 廣州市海珠區map2
    • 廣州市海珠區map3
    • 廣州市海珠區map4
    • 廣州市海珠區map5
    • 概览
    • 建置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人口
    • 经济
    • 社会事业
    • 交通运输
    • 历史文化

    广东省广州市辖区

    海珠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南部,介于东经113°14′~113°23′,北纬23°3~23°16″之间, [14]北部与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隔江相邻,东部、西部、南部分别与黄埔区、荔湾区(原芳村)、番禺区相望。 [2]辖区总面积90.40平方千米。 [14]区域主体为海珠岛、河南岛,此外还有官洲岛和丫髻沙岛。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海珠区常住人口为1819037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市政府于1950年7月将现海珠地区的3个区(蒙圣、洪德、海幢)合并,成立河南区。以后30年间,其名称多次变动。1980年7月,称海珠区。1986年6月,赤岗街道和新滘镇划入海珠区。 [14]截至2021年10月31日,海珠区辖18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地海珠区广州大道南999号。 [2]2021年8月17日,海珠区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10]2022年7月,海珠区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40。

    2022年,海珠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2.5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478.02亿元、增长14.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市政府于1950年7月将现海珠地区的3个区(蒙圣、洪德、海幢)合并,成立河南区。以后30年间,其名称多次变动。

    1980年7月,称海珠区。

    1986年6月,赤岗街道和新滘镇划入海珠区。

    1993年至1994年11月,海珠区与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番禺县等周边县、区开展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完成区域之间的界线勘定约40千米,制定《海珠区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意见》。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海珠区辖18个街道(26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区人民政府驻地海珠区广州大道南999号。

    位置境域

    海珠区位于广州市南部,介于东经113°14′~113°23′,北纬23°3~23°16″之间, [14]北部与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隔江相邻,东部、西部、南部分别与黄埔区、荔湾区(原芳村)、番禺区相望。 [2]辖区总面积90.4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海珠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北部,北面、南面分别濒临珠江广州河段的前、后航道。总的地势是北高南低,地貌类型可分为低丘、台地和平原三种,以三角洲平原为主。北部从西往东为一列略有起伏的低丘岗峦,海拔一般约50米,最高的圣堂岗海拔54.3米;台地分二级,一级海拔约40米,另一级海拔约20米;南部和东部为河海冲积的沙洲平原,河网密布,一般海拔10米以下。区内有很多由风化剥蚀、海浪侵蚀或堆积而造成的遗迹,如七星岗海蚀遗迹、七星岗丹霞地貌、七星岗“鳞石”地貌、松岗及赤沙的沙堤及赤岗塔瓯穴群等。

    气候

    海珠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由于四周环水,气候具有海洋性较强的特点。全年暖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较小,干湿季节明显。年平均气温21.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3.3℃,极端最低气温0.0℃,出现在1957年2月11日;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38.7℃,出现在1953年8月12日。日平均气温全年均在0℃以上。无霜期年平均33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06小时,年总辐射4489兆焦/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约1694.1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4月至9月,雨季长达6个月,平均降雨量为1391.1毫米,占年降雨量的82.1%。旱季总降雨量只有30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7.9%。5月最多,达293.8毫米,占全年的降雨量的17.3%,最少为12月,只有24.7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5%。极端日最大雨量为284.9毫米,出现在1955年6月6日。冬夏季风交替是区内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夏季吹偏南风,每年4~8月盛行夏季风,9~3月盛行冬季风。夏季风盛行季节,有时会受热带风暴和台风侵袭。冬季风盛行季节,有时会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会形成“寒露风”和“霜降风”天气。

    截至2019年末,海珠区常住人口172.42万人,增长1.8%;户籍人口106.73万人,增长0.9%。全区户籍人口出生10911人,出生率10.14‰,死亡率7.08‰,自然增长率3.06‰。政策生育率97.22%,出生性别比112.40。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海珠区常住人口为1819037人。

    综述

    根据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海珠区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达到2086.93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亿元,同比增长9.0%;第二产业增加值342.95亿元,同比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1742.05亿元,同比增长2.1%。海珠区GDP增速高于全国(2.3%)、省(2.3%)、市(2.7%),增速位居全市第六。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1:16.4:83.5,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8%和57.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6.0%,经济密度达23.09亿元/平方千米,人均GDP达11.78万元。 2020年,海珠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55亿元,下降5.7%;其中税收收入32.76亿元,下降12.2%,非税收入18.78亿元,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2.90亿元,增长14.0%。 2020年,海珠区税收总收入203.86亿元,下降5.0%。按税种分,增值税总额下降20.8%,个人所得税增长12.7%,城市维护建设税总额下降10.5%,房产税总额下降9.8%,契税增长30.3%。帮助市场主体渡过疫情难关,推动区属国企物业、国资物业、园区等减免租金超1.66亿元,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50亿元。 2021年,海珠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2405.16亿元,同比增长9.3%。 2022年,海珠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2502.52亿元。

    第一产业

    2020年,海珠区农业总产值2.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3%。全年蔬菜产量1.43万吨,增长2.9%;水果产量0.44万吨,增长7.2%;水产品产量0.52万吨,增长6.0%。

    第二产业

    2020年,海珠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02.05亿元,下降3.7%,降幅比上半年(-17.1%)收窄13.4个百分点。在17家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集团)的强力拉动下,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产值126.68亿元,增长3.9%,增速比上半年(-11.2%)提高1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供应业受气价下跌影响,实现产值375.37亿元,下降6.0%,降幅比上半年(-19.0%)收窄13.0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达2.53亿元,与2019年相比实现扭负为正。 2020年,海珠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05.22亿元,增长7.4%。30家亿元以上重点企业中有12家实现正增长,龙头企业富利建设、中交四航局及中铁广州建设发展较好,合共实现产值498.17亿元,增长15.0%,拉动建筑业增速9.9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末,海珠区共有公办幼儿园52所(103个园区),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50.42%,普惠性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87.78%,已完成学前教育“5080”任务。实施中小学增扩班工程16项,五中、五中滨江学校等多个学校工程项目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成4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录用,公开招聘教师160名、校医14名、财务工作人员12名,全区82所学校的246名专任教师(不含中层及以上干部)参加常态交流轮岗,其中骨干教师占比26.57%。新增2所广东省信息化中心学校及2所广州市智慧校园实验校,并成功申报成为广州市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支撑区。

    医疗卫生

    截至2020年末,海珠区引进广州和睦家等医院,与辖区三级医院联通推动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海珠新院址已奠基,区妇儿医院完成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目前按专家评审结果完善初步设计方案。启动健康促进区建设,打造6个区域医联体、14个专科联盟。率先试点医保定点一体化管理。与香港联合医务集团开展家庭医生优培计划,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9%以上。打造16个自助式健康小屋。新增普惠托育学位77个、社区护理站15间,一老一小健康服务进一步规范。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80岁。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成19间发热诊室和4间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

    社会保障

    截至2020年,海珠区五大险种参保人数达255.12万人次,增长4.9%。其中参加养老保险49.02万人,失业保险51.68万人,医疗保险57.41万人。低保标准提高到1080元/月/人,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提高至1620元/人/月,孤儿养育标准提高至2570元/人/月,特困人员、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等标准联动提高。全年累计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约6964.14万元,惠及6万余人次,社会保险扩面圆满完成。疫情期间,对全区32间养老机构开展27轮疫情防控检查,出动工作人员1400余人次,巡查检查养老机构约660间次。积极协调防控物资,对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群众开展爱心助餐配餐875人次,杜绝困难群体出现“断粮”“断菜”“断药”情况。共劝导流浪乞讨人员5031人次,派发衣物、食品和卫生防护物品等737份。

    海珠区是广州市能通往珠江三角洲各市、县,和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重要通道。区内河涌密布,水上交通方便,不仅是广州市区内的重要水路航道,还可直通珠江三角洲各内河港口及沿海港口。区内有客运货运码头,船舶可直达汕头、海口、三亚、厦门等沿海城市。陆路有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路网遍布海珠区,12座跨江大桥与市内各区相连,内环路、环城高速公路横贯海珠区,广州地铁2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地铁4号线、广州地铁8号线、广州地铁18号线,广佛线、广州地铁APM线通过行政区。

    名称来历

    海珠得名于古代广州珠江中的海珠石。海珠石与海印石、浮丘石合称“广珠三石”,又称“羊城三石”、“珠江三石”。在古代广州珠江河段中,海珠石居中,海印石在东,今海印桥、海印公园均因在海印石而得名。浮丘石在西。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李调元的《粤东笔记》、范端昂的《粤中见闻》中对“珠江三石”均有记载。 海珠石因长年受泥沙冲积,渐与珠江北岸陆地部分连接,民国十七年(1928年),被辟为海珠公园,民国二十年(1931),扩筑新堤(今沿江西路)时,与珠江北岸连成一片。民国二十一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2-1933年),分别修筑建成的海珠路和海珠桥均以此命名。

    民俗文化

    海珠区大部分风俗与广州市其他老城区基本相同,区内东南部原为农村地带的居民传统风俗观念保留较多。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各种应节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地域特色,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增添趣味。民间诞会主要有正月十九“穿天补”、正月廿六“观音开库”、二月初二“土地诞”(社日)、二月十三“洪圣诞”、三月初三“北帝诞”、三月廿三“天后诞”、四月初八“浴佛节”、四月十七“金花诞”、五月十三“关帝诞”、七月十四“盂兰盆节”、七月廿四“郑仙诞”、九月廿八“华光诞”等,部分诞会已不再举办。

    文物古迹

    •综述 海珠区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琶洲塔、廖仲恺何凝香纪念馆、纶生白公祠及“乐善好施”牌坊、康乐园早期建筑、邓氏宗祠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海幢寺、纯阳观、古海岸遗址、赤岗塔等23处。更有黄埔古港遗址及黄埔村早期建筑。全国科普教育基地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个。辖区内有纪念馆3处,邓世昌纪念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十香园纪念馆。 • 邓世昌纪念馆,位于宝岗路龙涎里邓氏宗祠内。为纪念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而设,以省文物保护单位邓氏宗祠为馆址,1994年9月开馆,占地4700平方米,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位于纺织路东沙街18号,是以“广州大元帅府旧址”为名的,2011年底,建为纪念馆。孙中山先生于民国六年(1917年)、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此建立大元帅府,领导民主革命。纪念馆占地8020平方米,南北主楼属三层券拱式建筑。十香园纪念馆又称隔山草堂,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昌岗中路怀德大街内,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岭南画派启蒙祖师居巢、居廉居住、作画以及授徒的地方,被誉为“岭南画派发源地”。面积约530平方米,内有3座普通平房。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曾在此学画。 邓世昌纪念馆 • 琶洲塔,位于新港东路,又称海鳌塔,是清代羊城八景“琶州砥柱”一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外观9层内分17层,高59米。琶洲塔曾作为导航标志,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址。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琶洲塔 • 黄埔古港遗址,位于新港东路黄埔村、石基村一带。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埔古港素有“粤海第一关”之称,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见证了“海上丝路”的繁荣。黄埔古村因黄埔古港而繁荣,人才辈出,至今保存着古港口、古宗祠庙宇、古民居和名人故居等众多建筑遗迹。 黄埔古港遗址 • 纶生白公祠,位于华洲街龙潭村内,白公祠俗称白家祠,始建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落成。白公祠西面有“乐善好施”花岗石牌坊,是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两广总督奉旨建立,是广州现存唯一表彰慈善家的古牌坊。祠与牌坊于2002年7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纶生白公祠 •小洲村

  5. 海珠區地處廣州南部、珠江三角洲北部,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島區。海珠區水陸交通方便。水路可直通珠江三角洲各內河港口及沿海港口。陸上交通,往西及往北有7座跨江大橋與市內其他區相接;往南有2座大橋與番禺相通,是廣州市南面的主要出口。

  6. 地球仪 经纬度:查询、转换. 这是海珠地图网页,提供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卫星地图高清版,包括可以看到城市、村庄、房子和真实地貌景观的海珠区3D实景地图全图,是在线的超清晰卫星遥感影像地图,可放大全景图像。. 使用方法:可用鼠标或手指拖移 ...

  1. 廣州市海珠區map 相關

    廣告
  2. Booking.com 官方網站 – 飯店. Booking.com 提供超豐富的住宿類型任你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