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chinakongzi.org

      圖片: chinakongzi.org

      • 張仲景被醫界奉為「醫聖」,「其書為諸方之祖」,深究其因,在於其對於中醫臨床診病、治病認識之特殊貢獻,尤其是對於外感風寒邪氣所致傷寒熱病診療體系的貢獻。 在中醫臨床治病過程中,從《傷寒雜病論》中總結出來的「辨證論治」被認為是最具中醫特色的臨床優勢。
      scm.cuhk.edu.hk/en-gb/articles-redirect/236-hkej/1320-2019-01-09-2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張仲景的著作在中醫領域內影響深遠,遠自晉朝王叔和,唐朝孫思邈,下至金元四大家,清朝葉天士、吳鞠通,無不是由鑽研仲景學之後,才能卓然成家。

  3. 張仲景的著作在中醫領域內影響深遠,遠自晉朝王叔和,唐朝孫思邈,下至金元四大家,清朝葉天士、吳鞠通,無不是由鑽研仲景學之後,才能卓然成家。

  4. 2014年12月13日 · 一位醫者,一生亦官亦醫,留下了一本八萬字書,字字珠璣,無數晚生後學頂禮膜拜,常將其全文背誦作為必修功課。 書中260首方劑,張張拱璧,被尊稱為「經方」。 這位醫者,便是被尊為「醫聖」的張仲景,這本書,便是被譽為「方書之祖」《傷寒雜病論》。 作者: 詹華強. 2014-12-13. 閒談中藥. 中醫寶典——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編按:本文另一作者朱悅為香港科技大學中藥研究中心研究員. 一位醫者,一生亦官亦醫,留下了一本8萬字書,字字珠璣,無數晚生後學頂禮膜拜,常將其全文背誦作為必修功課。 書中260首方劑,張張拱璧,被尊稱為「經方」。 這位醫者,便是被尊為「醫聖」的張仲景(圖一),這本書,便是被譽為「方書之祖」《傷寒雜病論》。 「辯證論治」為後世醫家提供臨床診療範式.

  5. 他的醫學著作《傷寒雜病論》對於推動後世醫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張仲景生活的東漢末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動盪的時代。 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外戚與宦官相互爭鬥殘殺的“黨錮之禍”。 軍閥、豪強也為爭霸中原而大動干戈。 農民起義的烽火更是此起彼伏。 一時里戰亂頻仍。 百姓為避戰亂而相繼逃亡,流離失所者不下數百萬。 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 年),董卓挾漢獻帝及洛陽地區百萬居民西遷長安,洛陽所有宮殿、民房都被焚毀,方圓二百里內盡為焦土,百姓死於流離途中者不可勝數。 據史書記載,東漢桓帝時大疫三次,靈帝時大疫五次,獻帝建安年間疫病流行更甚。 成千累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

  6. 2019年9月1日 · 張仲景被醫界奉為「醫聖」,「其書為諸方之祖」,深究其因,在於其對於中醫臨床診病、治病認識之特殊貢獻,尤其是對於外感風寒邪氣所致傷寒熱病診療體系貢獻。在中醫臨床治病過程中,從《傷寒雜病論》中總結出來「辨證論治」被認為是最 ...

  7. 2019年1月9日 · 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是中醫學位課程之必修科目。 必修兩大著作. 《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屬於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二種,尤其是《傷寒論》,在中醫浩如煙海之典籍中,是歷代醫家對其進行註釋最多的一本醫著。 早在1400多年前,唐朝政府已經規定「為醫者皆習張仲景《傷寒》」。 由於其書在流傳過程中甚難求得,以致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曾感嘆「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 直至宋朝政府將其著作校訂而正式頒行於世,《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才得以廣泛流傳。 直至今日,此二書已經成了修讀中醫學位課程之必修科目。 《傷寒論》載方113首,《金匱要略》載方262首。 張仲景之方被後世醫家稱為「經方」,而且有「經方治病,效如桴鼓」之美譽。

  8. 张仲景的著作在中医领域内影响深远,远自晋朝王叔和,唐朝孙思邈,下至金元四大家,清朝叶天士、吴鞠通,无不是由钻研仲景学之后,才能卓然成家。历代注解伤寒论者,不下数十家,各有见解,这也推动了中医思想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