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律師是什麼? 相關

    廣告
  2. 專業法律團隊,提供各類法律服務,全港17間辦事處,員工超過百人,規模大、實力厚,歡迎查詢. 專業辦理:證婚、公證、離婚、遺囑、商業法律、索償、債務重組、破產、刑事辯護、移民、改名等。

搜尋結果

  1. 律師 (英語: lawyer )是指受 當事人 委託或 法院 指定依法協助當事人進行 訴訟出庭辯護以及處理有關 法律 事務的專業人員。 現代律師一般而言是指學習法律、通過資格考試及(或)訓練、加入地方公會,被允許接受他人委託。 律師作為複數的概念,意味著律師職業和行為,以及由從事律師職業的所有職業人員構成的職業群體。 律師可能為任何人辯護,所有被控犯下刑事罪行的人,無論罪行輕重或是否罪證確鑿,也都有權利請求律師協助; [1] 這是律師職責的一部分;然而由於律師所辯護的部分人士的形象、辯護過程中所使用的辯詞,以及部分律師見利忘義,沒有原則以及高收費的行為,使得社會上有許多針對律師的笑話與諷刺文化;而一些律師在辯護時使用的辯詞,更可能涉及 指責受害人 的問題。 職業特徵 [ 編輯]

  2. 律師(又稱事務律師)與大律師之主要分別是甚麼? 香港的法律專業分為大律師律師兩分支,執業範圍有清楚的劃分。 律師的出庭發言權受到限制的(例如不能代表當事人於高等法院的審訊中盤問證人或於終審法院的聆訊中發言;當律師會完成擬定基本規則後,律師將可在高等法院享有發言權,可以進行審訊 )。 在訴訟方面,律師可以 (i) 代表當事人出庭應訊,或 (ii) 提取當事人的指示而再委託大律師出庭應訊(如案件在高等法院或終審法院審理此乃必須之法律程序)。 除處理訴訟外,律師亦會處理一般法律文件如草擬合約、準備樓宇買賣協議或遺囑等文件,律師亦可為顧客擔任法律顧問。 大律師在所有法院(包括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均享有出庭發言權。

  3. 2023年4月8日 · 「大律師」 (barristers) 則主要提供訴訟相關的服務,專門負責法庭訟辯、草擬陳詞、提供口頭及書面法律意見。 大律師與事務律師一個重大分別,律師在所有法院都有「發言權」 (right of audience) (即出庭的權利)。 而事務律師一般只能在裁判法院、區域法院及高等法院 (入庭聆訊) 中發言。 另一分別,律師須獨立執業 (而不受僱),亦須自行租用辦公室執業,確保其執業獨立性。 根據行業規定,市民如要聘用大律師處理訴訟,須經過事務律師轉聘,而不直接與大律師聯絡。 原因避免大律師基於某種偏見而揀選客戶,以保障客戶獲得法律代表的權利。

  4. 律師(英語: lawyer )是指受當事人委托或法院指定依法協助当事人进行诉讼出庭辩护以及处理有关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员。現代律师一般而言是指學習法律、通過資格考試及(或)訓練、加入地方公會,被允許接受他人委託。

  5. 2014年1月1日 · 在香港,法律專業人士有「律師」( solicitor,又稱事務律師 )和「大律師」( barrister,又稱大狀 )之分,可是近期的電視劇總是將律師和大律師混為一談。由於兩者都可概括地稱為「律師」,公眾往往也分不清楚兩者在訴訟過程中擔當的角色有何分別。

  6. 2022年3月31日 · 律師 (Lawyer)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托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在兩千多年漫長的封建社會裡,中國沒有律師制度,一直實行封建專制。. 在司法制度方面,行政權與司法權不分,刑事與民事不分,從君王到縣令都 ...

  7. 2020年12月4日 · 民眾遇到法律問題或糾紛,或是可能要成為原告或被告時,是不是一定要立刻找律師呢? (一)法律規定必須委任律師的情形. 原則上,多數的訴訟案件沒有規定非要委任律師不可,但有幾種情況,按照法律必須委任律師處理: 民事案件進入最高法院、行政訴訟進入最高行政法院,或是刑事案件在最高法院的言詞辯論 [12] 。 刑事案件依照刑事訴訟法第31條規定 [13] ,有些案件必須要由律師為被告辯護。 其他法律規定必須有律師的情形,例如刑事偵查中的羈押審查程序 [14] 、大法庭的言詞辯論程序 [15] 等。 法官認為由律師協助比較適當時,例如被告雖然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31條 [16] 第1項第1至5款情形,但仍然有欠缺為自己辯護的能力,則法官必須依照同條項第6款,為被告指定律師為辯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