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金馬獎最佳導演戴立忍原定在趙薇執導的電影沒有別的愛擔綱男主角但因為被質疑台獨立場明顯遭片商換角。 排除簡單二分法的「是非論」,這個換角事件,從微觀到宏觀,透著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甚至可以這麼説某方面這成為另一種悲觀的卡珊卓預言是兩岸山雨將至的滿樓之風。 以這件事的本質論,對於陸方片商以質疑戴立忍是台獨為由,撤換戴立忍,我感到遺憾,也不能認同。 要先説明,我對戴立忍也有若干不認同的地方,主要是戴立忍在文林苑都更事件時,引領社會風潮聲援王家,對抗政府,但在幾乎是翻版的永春都更事件時,對於新的權力者,他選擇沈默噤語,這是一種不一致。 如果戴立忍也在永春案時表達相同立場,則不管對都更政策的態度認不認同,我會「尊敬」他這保持一致的勇氣。

    • 從劇場導演,到金獎影帝、導演
    • 角色跨度超大
    • 將感情寄託在作品裡

    從小就是電影兒童的戴立忍,當年以為戲劇系和電影有關,誤打誤撞進了北藝大戲劇系,主修戲劇導演,但他很快就受舞台劇吸引,1989年至1996年間曾執導10多齣舞台劇,他的舞台劇劇本《年少輕狂》更獲得文建會優良劇本獎。 他在學期間曾拍過多部廣告,也因此開始有劇團和劇組找他演出,從舞台劇到電視劇、電影,從台灣國片到國際合作都能見到他演出的身影,像舞台劇《寂寞芳心俱樂部》、電視劇《大醫院小醫師》、《白色巨塔》、電影《雙瞳》、《詭絲》等。 他的表演獲得多項金獎肯定,電視劇《濁水溪的契約》和《月光》讓他分別拿下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和金鐘獎單元劇男主角獎,電影《想死趁現在》則讓他拿下首座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另外電視劇《白色巨塔》、《訪客》讓他拿下金鐘獎入圍門票,《停車》、《寒蟬效應》、《大佛普拉斯》、《刻在...

    戴立忍飾演的角色跨度極大,亦正亦邪、壓抑、心理扭曲等各種角色皆詮釋得入木三分,在電視劇《白色巨塔》中,他是野心勃勃的外科副主任邱慶成,在電影《寒蟬效應》則成了濫用權力性侵學生的教授,也曾在電影《大佛普拉斯》裡演出荒淫、荒唐又殘忍,遊走在官場與商場間的藝術家黃啟文,跟在《人選之人-造浪者》詮釋的趙昌澤一樣,同屬斯文敗類角色,卻演出屬於角色獨有的層次,令觀眾驚嘆。 在電視劇的領域,他可以是《濁水溪的契約》中剛出獄的更生人王文東;可以是《月光》裡因為缺乏愛而不斷自殘的偽病症患者宗良;也可以是電視電影《訪客》裡一開始嚴厲、後來又轉化成對家人充滿執著且渾身謎團的父親韓文正。 而在電影中,他又可以化身為《想死趁現在》裡的暴力黑幫阿三;《夜奔》中為了喜歡的崑曲主演,不惜討對方歡心、控制對方,仿若恐怖情人的...

    戴立忍高中畢業後到金門、馬祖當兵,才去當兵不久,竟在電視新聞看到當時女友慘遭歹徒殺害的消息,他曾透露,軍隊怕他想不開,將他關禁閉,同梯弟兄來送飯時會附上一瓶高粱酒,他天天將自己喝個爛醉,希望這場離奇到不真切的事情從未發生過,動過想死念頭的他,為了逃避痛苦而參加海龍蛙兵的跆拳道運動隊,刻意讓自己過度操練,以身體的痛苦發洩精神痛苦。 他在《白色巨塔》裡飾演醫生邱慶成,劇情中失去了女兒,他寫了一句台詞:「寶貝,你在那邊,如果你想爸爸,爸爸就去陪你。」這是他當時失去女友的心情,花了10多年去消化這件事情的他,也同樣在《白色巨塔》中寫下另一句台詞:「人要跟自己最不堪的相處。」在電影《不能沒有你》中講述父女親情,但他寫下的台詞:「這兩年過得好不好?」還是與他遭遇的傷痛有關,將自己真實的情感呈現在作品中。...

  2. 2016年7月28日 · 取自高雄市電影館戴立忍被換角一事中國民族主義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關鍵其實是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還原整個過程,「沒有別的愛這部片在今年二月開拍並於四月公布演員名單當時就有中國網友攻擊戴立忍的台獨」,以及日本女星水原希子的辱華」。...

  3. 其他人也問了

  4. 8 小時前 · 三位法官昨頒下判詞中指,「35+」計劃源於案中已認罪的被告耀廷,是「35+」計劃的主腦,他向泛民人士提出協調選票機制,爭取在立法會選舉中取得過半議席後,藉否決《財政預算案》,逼使特首回應「五大訴求」、否則下台;法官認為,在推想的「攬炒十步」,直到特首下台這一步為止 ...

  5. 2024年1月4日 · 00:00 / 00:00. 台北市議員王欣儀昨天 (3日)在臉書淚訴姊姊王婉儀在19歲那年遭暗戀對象殘忍刺39刀殺害後冷血棄屍 姊姊當時的交往對象正是知名演員 戴立忍他曾在中天沈春華Life Show回憶此事當時從電視新聞得知上初戀女友遇刺殺的新聞這件事對他打擊甚大花了10多年的時間才終於走出陰霾。...

  6. 2016年8月2日 · 日前戴立忍遭到中國網民圍剿發表聲明自清並非台獨分子的事件展現了一種新型態的權力施為方式這種方式已經侵犯了中國於1998年與2001年簽署的兩公約》,包括對創造性活動之自由的保障以及對侮辱性待遇之禁止等規定。 正如漢娜‧鄂蘭在《平庸的邪惡》中所述:前所未見之事發生了,表示這不再是前所未見之事。 可以預期,這類侮辱性行為,並不會隨著這次事件過去。 然而,這一系列被迫公開道歉事件,從基督教觀點來看,更是值得深思:這近乎是政治版的「公開認罪」,只不過中國想要的,並不是與他者「彼此認罪,互相代求」,而是要「罪人」在「閉口不認罪時,終日哀哼,骨頭枯乾」。 事實上,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中,針對某些罪行,也以公開認罪作為行按手禮恢復領聖餐權利的條件。

  7. 1 天前 · 香港 Whatsnew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裁決日:一文看現場情況、判詞重點及兩被告脫罪理據 47人中,劉偉聰和李予信被法庭宣判脫罪,律政司下午指將提出上訴。2024年5月30日,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首日裁決,大批傳媒在法院外守候。攝:林振東/端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