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想像自己是歐斯夫 為了那生命中的尤莉緹斯 乘著船 渡過苦惱河和悲嘆河 在那冥府內尋愛 河畔是不見光的黑暗 哀淒聲傳

  2. 歌劇起源的那ㄧ個精確點,如今看來有點模糊,不一定那麼容易考證,或那麼必要。. 但有種說法表示,「歌劇的前身就是希臘悲劇」,希臘悲劇當年的樣貌,就是帶有音樂的戲劇演出,只不過到了今天音樂早已都佚失。. 總之,今天我們熟悉的西方歌劇Opera這個 ...

  3. 過去「CD Hi」雜誌曾經票選「誰是最偉大的鋼琴家」,以台灣聽眾與樂評的觀點檢測鋼琴大師的「民意度」。. Philips 唱片公司更是大手筆,計畫以一年的時間,發行七十位(組)鋼琴家的一百套唱片(共二百張 CD)。. 看來公元二千年到來之前,針對二十世紀的 ...

  4. 因此管絃選曲成為熟悉全劇,以及理解華格納綿密且充滿變化的「主導動機」的重要入門磚。. 「指環」在拜魯特劇院的表現形式必須連演四夜,「萊茵的黃金」稱為序篇,「女武神」為第一部、「齊格菲」為第二部、「諸神的黃昏」為第三部。. 全套「指環 ...

  5. 2004年9月29日 · 前言:. 《看不見的城市》一書是義大利小說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vino )的作品,內容借用史實歷史人物,忽必烈 (中國元帝國皇帝)與馬可波羅 (義大利威尼斯商人),透過馬可波羅遊歷世界的經歷,向忽必烈皇帝報告其所遇見的城市。. 在兩個不同 ...

  6. 在音樂作曲中, 同時融合了西方與俄國的各種傳統元素. 而將近代的俄羅斯古典音樂逐步推向高峰. 這俄國五人組分別是: 巴拉基列夫(Mily Balakirev, 1837-1910) 鮑羅定(Alexander Borodin, 1833-1887) 庫宜(César Cui, 1835-1918) 穆索基(Modest Mussorgsky, 1839-1881) 林姆基-高沙可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 1844-1908) 然而,提到俄國五人組, 又不能不提一代大師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且容後再敘柴氏豐功偉業。 綜觀葛令卡與俄國五人組,

  7.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首推連篇交響詩「我的祖國」,此曲已成為捷克音樂的代表圖騰,捷克民族精神的象徵之一,每年「布拉格之春」音樂節均以此曲做為開場。 相對於貝多芬耳聾後完成最傑出的交響曲「合唱」,史麥塔納無獨有偶地於1874年耳聾之後,完成了這闕最傑出的交響詩「我的祖國」,堪稱音樂史上最知名的標題音樂、寫景音樂。 創作背景. 想要探討為什麼史麥塔納選擇以交響詩形式,寫作家鄉波希米亞的風光,就必須回溯他的成長經歷。 原本為農村子弟的史麥塔納,基於對音樂藝術的熱愛,1843年決定前往繁華的布拉格發展自己的音樂事業。 初期遭遇不順遂時,受到當時名噪一時的李斯特諸多資助與提拔,李斯特先進的音樂觀念影響他的美學觀,開創新音樂種子深植他的思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