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6日 · 林鄭月娥一度尋求修補香港撕裂,經歷兩大危機後走向執政終點. 林鄭月娥表示不尋求連任,意味著香港主權移交以來四名特首,沒有人可以完整 ...

  2. 2022年4月6日 · 林鄭月娥一度尋求修補香港撕裂,經歷兩大危機後走向執政終點. 林鄭月娥 表示不尋求連任,意味著香港主權移交以來四名特首,沒有人可以完整 ...

    • 修例風波嚴重衝擊特區管治
    • 第五波抗疫失當成致命傷
    • 劉兆佳:林鄭應對修例、疫情力有不逮
    • 蔡子強:無論北京還是港人角度 林鄭皆不合格

    林鄭月娥任內最大爭議事件,非2019年修例風波莫屬。因應台灣殺人案,林鄭與時任保安局長李家超推動《逃犯條例》修訂,結果民意巨大反彈,觸發大規模遊行示威,政府起初仍堅決去馬,但之後警方與示威者衝擊愈演愈烈,包括7.1衝擊立法會事件後、理大事件等,政府一直處於癱瘓狀態,無力處理各項爭議,結果香港經年累月的政治矛盾一次過引爆。 最終亂局由中央直接使出「霹靂手段」,制定《港區國安法》並直接頒布在港實施,暴力示威衝突才告停止,反對派力量其後亦被一舉掃平,但香港社會已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對內,香港社會「黃藍」進一步撕裂,黃營固然在政界再無立足之地,但民間矛盾有增無減,不同政見之間各種各樣「你死我活式」辱罵、抹黑敵對陣營的言論仍然充斥網上。修例風波導致香港社會進一步撕裂,青年移民情況加劇,與林鄭當初競選...

    民生工作方面,住房、貧富懸殊等深層次問題仍然嚴重,例如公屋輪候時間達到6年,遠離「三年上樓」目標;最新貧窮人口達165.3萬續創新高,貧窮率達23.6%。不過,林鄭月娥任內亦有兌現選舉承租,例如提出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方案、引入兩級制利得稅,又把免費乘車優惠降至60歲等。 《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政府施政阻力大減,理應更有條件做到良政善治,但第五波抗疫失當,可說是林鄭未能連任的關鍵。在短短三個多月之間,香港確診個案由一萬多宗急增至破百萬宗,死亡數字超過8千,高峰期日增近300宗死亡個案。一幕幕以往難以想像的情景,近月相繼出現在香港:公營醫療系統癱瘓,醫院迫爆,確診病人要冒寒冬在醫院外度宿;政府資訊發放混亂,市民因恐慌情緒搶購日用品;死者遺體未及處理,病人在病房與遺體「共存」;抗疫策略「兩頭唔到岸...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林鄭月娥不尋求連任是明智之舉,雖然她勤力、用功,但過去5年應對修例風波和新冠疫情兩大危機,始終力有不逮、應對不足,令中央要主動出手協助。 劉兆佳指,本港國際聲譽已經受影響、市民在經濟民生付出沉重代價,特區政府管治威信受到很大挫折,如果林鄭月娥尋求連任,恐怕引起社會很多反對聲音,亦難以獲得中央充分信任和支持。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北京對林鄭的不滿始於修例風波,最終要勞煩北京出手,一定程度顯示她穩定不到香港局面;而北京下重手解決危機,也導致國際社會的批評。林鄭本人民望徘徊在二、三十分的低位,大批市民爭相移民離港,因此無論從中央還是港人角度,相信林鄭月娥都不是一個「合格」的特首。 他又指,林鄭與建制派關係破裂,後者對林鄭不滿已溢於言表,形容林鄭在性格上有一定缺憾:「說起話來得罪人多,稱呼人少,例如叫建制派去『反思』,這些用詞會激起很多意氣之爭」,認為林鄭既無民望,又無法得到北京賞識。 蔡子強相信第五波新冠疫情處理失當,是壓垮了林鄭連任的最後一根稻草,因國家領導人亦表明香港政府有防疫工作「主體責任」,已有相當的問責意味。他指在國內其他地方,官員如處理疫情不當要即時下台,香港由於情況有所...

  3. 2022年4月9日 · 林鄭月娥4月4日宣佈以家庭為由,不會競逐連任特首,意味着她任期至6月30日,結束42年公僕生涯。2017年,林鄭月娥「受到上帝感召」參選行政長官,她在勝選時表示,「我首要工作是修補撕裂和解開鬱結。

  4. 2024年4月20日 · 香港建制派對林鄭月娥的評價都顯得有保留,而最大建制政黨民建聯的元老級人物、時任行政會議成員葉國謙直言,她的作風得罪不少人。其實她上任時與建制派的關係並不差,有與林鄭月娥交手多年的建制派向《德國之聲》表示,她執行力強,令眾人 ...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2年4月6日 · 林鄭月娥主要是因為尋求中國官員的認可為人所詬病,後者被指責重新定義了作為香港回歸的一部分而達成的「一國兩制」框架。 該框架旨在讓香港保持一些有別於大陸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