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9日 ·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181009. 【KOL排名】本港10大KOL 你識幾多個?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18/10/09 18:41. 最後更新: 2019/11/11 10:48. 分享: KOL(Key Opinion Leader)是網絡世界一股巨大的力量,一言一帖的影響難以估計。 每個人對KOL的定義都不同,你以為自己是KOL,定網民未必一致認同。 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 就以影響力指數及粉絲總數等為KOL打分,近日在娛樂新聞頻曝光的單文柔也擠身本港五大KOL。 以本港十大KOL計,你又識得幾多個? 根據網紅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的資料,香港第一名的KOL是Liz 리즈。

  2. 2021年4月11日 · 自從英國推出BNO「5+1」的居留政策後,令英國的香港新移民人數激增。已經定居英國30年的惠經營物業管理,協助不少港人在當地買樓租樓,她表示,近年有某些校網較好的地段簡直一盤難求,但她提醒各位家長,

  3. 2020年11月18日 · 最後更新: 2020/11/18 17:39. 分享:. 前新聞主播方健(Akina)已離開傳媒行業多年,6年前轉型為自由工作者Slasher(斜槓族),身兼多份工作,包括節目主持、活動司儀、KOL、作家及培訓導師等。. 有傳媒報道,近日她斥資1,849.7萬元購入沙田大圍站柏傲莊 ...

  4. 2020年9月21日 · TVB節目《我要做業主》昨晚(20日)播出最後一集,找來屯門屋邨出身的林子善,分享他多年來5度置業的故事。 子善坦言,當中兩次置業是「被置業」,幸好他平時勤奮節儉,才能夠負擔起買樓的開支。 父母為人大方且不懂守財 成理財反面教材. 現年38歲的林子善,早於16歲參演電影《喜劇之王》而正式入行。 自小住在屯門屋邨的他,年輕時每天只得300元收入,從沒想過自己能夠上車買樓。 他笑言,父母不重視金錢,也沒積極地守財,因而成為子善在理財方面的「反面教材」。 父母信佛,他們總覺得只要做好事,上天就會給好路你走。 所以不用儲錢,今日花光、明日再來。 初次置業後「落車」 再被母親「逼上車」 林子善初次置業,是在10多年前與哥哥合資,一家四口由屋邨搬到私人物業。

  5. 2023年5月17日 · 1.憤怒情緒轉換成引擎. 書中提到,當人們生氣時,往往沒有辦法冷靜地思考,學會控制情緒。 但事實上,生氣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學會辨別自己的情緒,並通過適當的方式表達出來。 有些人可能會將不安、憤怒、焦慮等情緒混為一談,這樣會讓自己更加困惑,要學會區分這些情緒,才能找到真正想表達的情緒,實現更好的溝通和自我表達。 亦注意不要掉入「生個氣就心想事成的陷阱」,以情緒威迫其他人順從。 當遇上無法理解的人,他們做事的方法令人看似錯誤,但別人做事其實不是「不對」,只是和自己不同,亦不要指出別人必須怎樣做。 把憤怒情緒轉換成引擎,才能讓自己脫離整天無謂地的生氣局面。 轉化為推動自己實現目標的力量。 2.養成「不怒體質」的方法. 從生理上而言,要先解決睡眠不足、為事情加上優先順序、多做運動、吃飯找回動力等。

  6. 2018年11月24日 · 鑽的創辦人梁淑儀Doris),在追數壓力下去年證實患上乳癌單是一年的醫藥費已近100萬元她是如何面對Doris由前電視台記者轉型成社企CEO幾經努力終令鑽的上軌道但後來突然失去一個可帶來穩定收入的車身廣告加上有競爭對手出現在追數壓力下她沒想過要休息一星期做足7日瞓不好也食不好去年證實患上乳癌。 公司有保險 幫補昂貴醫療費. 事實上,Doris並非第一次遇上健康問題,十多年前,Doris已發現子宮有纖維瘤,但那次診症的經歷並不愉快,也令她首次覺悟保險的重要性。 她不諱言由於想自己揀醫生,決定在私家做手術,當時「都有諗夠唔夠錢」問題。 最後公司團體保險賠償達八、九成,加上她本身有一份住院保險,最後自掏腰包只是數千元而已,令她驚覺保險傍身的重要性。

  7. 2020年9月14日 · 商業背後,不失溫情,結業消息一出,食客與街坊紛紛分享多年以來的「叙福樓回憶」。 黃傑龍說,原本只是想透過Facebook向大眾公布有關結業的安排,沒想到會引來如此大回響,曾有一名18年女熟客要求合照留念,談不及3句她便不捨流淚,令他動容。 他形容每一個食客的「叙福樓回憶」都是無價之寶,亦令員工的士氣轉好,「餐飲業是好卑微的行業,但原來都有其存在意義。 『叙福樓』這3個字在香港人心中有一定的分量,給予我們兩父子鼓勵及正能量。 食客及街坊的「叙福樓回憶」滿滿,黃傑龍亦於酒樓擺放紀念冊,供大家填寫心聲, 初初大家都是寫自己最愛吃的點心、菜式等,慢慢大家會寫與上一輩到酒樓用膳的回憶,你以為只是吃一餐飯般簡單,但原來這頓飯一直存在於食客的腦海裏。 不少食客在酒樓的紀念冊上寫下留言及感受(陳靜攝)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