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7日 · 01. “玻璃心的成因. 每个人都曾有过被冒犯的感觉,无论这是出于他人做了(或没做)或说了什么,或是出于我们对他人的言语、意图和行为的揣测。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我决不是说要容忍任何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如果被恶意对待,我们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明确边界,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当和对方保持距离。 但当你太过频繁地感到被惹怒、被冒犯或者由于他人(个人或者组织,例如政治团体等)的言行感到不愉快时,这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你要考虑一下是否需要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而非要求其他人做出改变。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一点,我们来看一看一些会激发某些人感到被冒犯的原因: 和过往经历有关的、未被治愈的心理和情感创伤。 他们感到自己的尊严、信念和公众形象正在受到威胁。 他们对某些事情的自我意识较强。

  2. 2019年2月27日 · 0 1 玻璃心是怎样形成的?这个世界上两种,一种是敏感的,一种是钝感的。敏感的,更容易形成玻璃心玻璃心首先与气质类型有关。教科书上对气质的定义是: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3. 2017年6月28日 · 2,454. 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问问的心理空间. 心理咨询师. 敏感和玻璃心我理解是一个意思。 就是对环境的刺激容易产生焦虑,恐惧, 低落 ,愤怒等情绪反应,以及相应的行为,比如回避,攻击。 玻璃心的形成,应该说是 内因和外因 相互作用形成的。 或者说,从咨询的实践来看,个性中的敏感可能有先天的因素,但是先天的因素以及形成的原因,很难有明确的解释和判定。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一个人的感受性特别敏锐,所以情绪的反应也就特别敏锐。 比如作家,艺术家,都对周围世界有敏锐的感觉和兴趣,所以会去关注,观察,引动相应的情绪,再把这种情绪用文字或者艺术,音乐,表达出来。 当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敏锐,对自己内心的感受也应该是一样的。

  4. 2022年7月14日 · 玻璃心本质是一种心理问题比如害怕别人评价适应力很差不敢做选择害怕失败其实背后都有心理原因。 玻璃心的人往往深层原因就是缺乏安全感,敏感是ta保护自己的一种防御方式。 那什么是心里防御机制? 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来的。 它是指一个人在情绪上受到干扰时,为了避开干扰,而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这种机制经常在我们无意识状态下使用。 自我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 (1)防御机制通常是无意识状态下使用的。 (2)防御机制目的是保护自己免于受伤害的,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 (3)防御机制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它有时候会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 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有时会歪曲知觉、记忆、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使自我陷入焦虑。 当然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方法。

  5. 2019年6月17日 · 玻璃心是什么网络上的定义是指心像玻璃一样容易碎主要是用来形容敏感脆弱的心理状态经不起批评指责或嘲讽也就是说这种玻璃心的人更容易受到打击容易胡思乱想太过脆弱说不得碰不得。 前一阵,网络上不断的出现诸如某某年轻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孩子跳楼了,某高中生与母亲争吵几句一怒之下打开车门跳桥自杀了,这样的新闻几乎每天都有,为何年纪轻轻的就视生命为儿戏,这么不珍惜它, 我们都知道,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有什么事是解决不了的,一定要用这种激端的方式来解决呢, 纵观这些事件以及事件中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具有一颗“玻璃心”,稍微一碰就会碎,他们无法承受外界的一丁点压力,为何会这样呢? 我们自身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6. 2023年11月18日 · 玻璃心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是指心理素质差心灵像玻璃一样易碎很脆弱经不起任何批评或指责当然它是指我们生活中的一群特定类型的人但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心灵像玻璃一样易碎很脆弱经不起批评和指责”,是不是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人生经历呢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那么我们面临着这样的一种经历要怎样来完成自我的救赎呢? 片田智也,日本心理咨询师,致力于解决大众的心理问题。 而他本身也曾经遭受着“玻璃心”重创,可是他凭借着自己的心理学素养以及深刻的思考,改变了自我,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带我们走出玻璃心的自救指南,也就有了这样一本著作《玻璃心:不再脆弱的命运》。 在这里,作者首先带我们了解玻璃心其实是一种人类自我保护的正常状态。

  7. 2023年9月15日 · 众多研究表明高敏感族更容易和抑郁焦虑和较差的情绪管理相关。. 但生活中这种状态容易被贴上玻璃心的标签也会让当事人面对周围人不解的指责而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高敏感不是玻璃心”,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每个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