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德格試圖不把人思考成世界的中心,而是認為人處於世界的整體聯繫中,他把這種整體聯繫稱為「四維體」。 人應該在世界中作為將死的過客居住並且珍惜它,而不是操控地球。 由於他的理論及學說得到很廣泛的接受,海德格成為了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雖然同時他的著作的內容被廣泛爭論著。
      www.wikiwand.com/zh-tw/海德格尔的思想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8年9月28日 · 海德格對死亡哲學的最貢獻是:他要我們正面迎擊死亡,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過一個真實的人生——誠實地活著,並明白生命真正的意義。 若不能意識到死,我們充其量只能算是半活著。

    • 訂閱

      募資訴求 哲學新媒體是一個以傳播哲學內容與推廣哲學教育為 ...

    • 死亡哲學

      by: 哲學新媒體, 09/28/2018 - 18:00 哲學新媒體 ...

    • 幽默

      哲學新媒體 Philosophy Medium 是由一群熱愛哲學的哲學人組 ...

    • 哲學家死亡錄

      哲學新媒體 Philosophy Medium 是由一群哲學人組成的新創團 ...

  3. 海德格批評常人從經驗他人的死亡來確定死亡,但逃避對自己死亡的確知。常人以死亡確定但暫時尚未,是讓自己仍可去通達與照料手邊之事。他們其實遮掩了真正對死亡確知的是:死亡隨時是可能的。

  4. 2021年1月13日 · 那麼存在的問題又是什麼呢?海德格所談論的存在,是確實存在、活生生存在之生命的生命意義,透過研究存有的活動,去揭露存在者與世界的關係。 他們說「人」,我們說「Dasein」 若要談論海德格對死亡的看法,首先要說明海德格對存在的觀點。

  5. 本文主要透過海德格前期哲學對死亡所做生存論分析,說明「死亡」這種「尚未」不能理解成一種「欠缺」,而是構成人整體性不可缺乏部分,透過揭櫫人作為一種意義存有者本身乃是「趨向死亡的存有」(Sein zum Tode ),而死亡將人從喪失自性「常人」(Das Man)之中喚醒,重新獲得一種重構現實選擇能力,因而透過死亡獲得自由(Freiheit zum Tode ),成為本真(屬己)整體能有(Das eigentliche Ganzseinkönnen)。 最後比較四種常見對於死亡的話語之間差異:1. 醫藥技術話語(the discourse of medical technology);2.

  6. 「某些東西是什麼( was etwas ist )」如何被確定,哲學傳統選擇解決問題路徑存有論還原主義( der ontologische Reduktionismus ),在海德格看來有缺陷,當這種理論試圖把所有存有還原到一個最初原理( ein Urprinzip )或者一個存在

  7. 2022年7月26日 · 海德格是十九世紀著名德國哲學家,他在哲學中的現象學、存在主義、解構主義、詮釋學、後現代主義、政治理論、心理學及神學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其所著的《存在與時間》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它奠定了存在主義的基本意涵;它談的不僅是哲學,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看待「生」和「死」的方式。 那到底海德格的《存在與時間》是在談什麼? 它的論述對當世的我們又有著什麼意義與影響? (利申:本人只是業餘哲學愛好者、未經系統哲學訓練、不排除在演譯過程中有偏差;本文只志在以非常白話易懂方式解釋當中精要內容,絕無可能講述全部。 本人亦未有看過《存在與時間》原書,只基於二手資料進行分析與整理;如任何人希望獲得相關學術資料,敬請自行搜尋相關一手資料為荷。 Photo Credit: AP Photo / 達志影像.

  8. 海德格的思想. 德國 哲學家 馬丁·海德格 畢生致力於對 西方哲學史 的批判,試圖發展出一種對於人和世界的新的理解。. 1927年他的第一本主要著作《存在與時間》出版,這本著作奠定了「基礎存在論」哲學路向的基礎。.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起海德格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