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因為平聲「平道莫低昂」,聲調不高也不低,平平又牽很長,適合做韻腳以方便放聲吟

      • 因為平聲「平道莫低昂」,聲調不高也不低,平平又牽很長,適合做韻腳以方便放聲吟哦,所以漢詩,尤其是唐朝的近體詩,大部份是用平聲的字來做韻腳,感情可以牽扯得很長。
      cls.lib.ntu.edu.tw/300/All/media/poem/ch1-2.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那麼為什麼格律詩(即近體詩)都押平韻呢?這裡先說一說平韻和仄韻區別。古今韻書都對漢字讀音作了分類,凡劃入平聲,都稱為平聲韻。平韻就是依照平聲韻的方式來讀字,而平聲韻是漢語中讀音為平聲單字歸類。仄韻則與之相對。

  3. 2023年2月7日 · 從平水韻發展可以看出,在《切韻》之後,唐代開始,韻變化基本不大,只是在韻部劃分上有所變動,這就是為什麼唐詩都符合清代所編平水韻原因所在了。

  4. 因為平聲「平道莫低昂」,聲調不高也不低,平平又牽很長,適合做韻腳以方便放聲吟哦,所以漢詩,尤其是唐朝的近體詩,大部份是用平聲的字來做韻腳,感情可以牽扯得很長。 我們來聽一首仄起的七言律詩,

    • 概觀
    • [押韻規則]
    • 押韻須注意事項

    古詩詞韻律,是指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 韻。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 韻部。

    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 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 寄揚州韓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 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於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 請參照“平仄簡表”。

    只押平聲韻

    近體詩規定,只能押平聲韻,這幾乎是一條死規矩,事實上 以近體詩為例,若押仄聲字會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覺 遵守這一規則。

    中間不能換韻

    古詩(古風)允許中途換韻,但近體詩不允許這樣。 首句押韻可借鄰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 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 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 韻),也不能摻雜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 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 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 《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余甘漱晚汀。軟沙倚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數杯君不見,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 了八庚的“清”。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 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忌重韻

    即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的韻腳里重複出現,此乃大忌。

    避免同義字相押

    如一首詩中同時使用“花”、“葩”,“芳”、“香”等。

    避免出韻

    古人寫詩多依官韻,而許多我們認為是同韻的字在官韻中被分別列入不同的韻部之中,如“冬”與“東”之類,如果在同一 首詩中相押,即為出韻。這主要是因為古今語音變化的原因,現 在已沒必要再強調這一點。 [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別人詩中所使用的韻字來押韻做詩,叫做“和 韻”或“步韻”,主要有三種方式: 1、次韻:又稱步韻,即用原詩相同的韻字,且前後次序都 必須相同,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2、用韻:即使用原詩中的韻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韻:即用與原詩同一韻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5. 陸、 各種詩體押韻的規則. 1. 第一句可押韻,可不押韻,以不押韻居多,如果押韻可押鄰韻。. 2. 第二、四句一定要押韻,而且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不能換韻。. 3. 第一句的最後一個字若不押韻時,限用仄聲字。. 4. 第三句的最後一個字限用仄聲字。.

  6. 基本含義. 用以構成詩詞等韻文迴環往復和諧的韻母叫做詩韻。. 華夏以來自古都注意詩文的和諧用韻,如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 》就已完整的注意用韻。. 詩三百第一首《風·周南·關雎》前四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一韻 ...

  7. 近體詩 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 絕句 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 平仄 聲,有一定的規律, 韻腳 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 對仗 。 古體詩 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 古風 。 近體詩有嚴整的 格律 ,所以有人又稱它為 格律詩 。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 推陳出新 的。 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 樂府 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 歌行體 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 七言古詩 ,並且發展為 敘事 言情的長篇巨製;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 近體詩是當時的 新體詩 ,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