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北宋著名政治家及文學家

      •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撫州臨川人。 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及文學家。 九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他的政績爭論不休,他所提出的「熙寧變法」(王安石變法),在當時引起很大爭議,結果失敗告終。 但在文壇上,他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成就甚高。
      chiculture.org.hk/tc/china-five-thousand-years/4065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14日 · 王安石 (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 字 介甫 , [a] 號 半山 , 撫州 臨川縣 鹽阜嶺(今江西省 撫州市 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實官至 司空 、 尚書左僕射 、 觀文殿大學士 、 鎮南軍節度使 ,封 荊國公。. [4] 身後追贈為 ...

  3. 王安石 (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 字 介甫 , [a] 号 半山 , 抚州 临川县 盐阜岭(今江西省 抚州市 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实官至 司空 、 尚书左仆射 、 观文殿大学士 、 镇南军节度使 ,封 荆国公。. [4] 身后追赠为 ...

  4.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撫州臨川人。. 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及文學家。. 九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他的政績爭論不休,他所提出的「熙寧變法」(王安石變法),在當時引起很大爭議,結果失敗告終。. 但在文壇上,他被譽為唐宋 ...

  5. 中国 北宋 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137-138] 庆历 二年1042年),王安石中 进士 ,历任 扬州 签判、 鄞县 知县、 舒州 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宋仁宗 末年,曾作《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但未被采纳。 宋神宗 即位后,任 翰林学士 ,上《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继续阐述变法主张,深得神宗赏识。 熙宁 二年(1069年),升任 参知政事 ,主持变法,陆续制定 均输法 、 青苗法 、 农田水利法 、 免役法 、 市易法 、 方田均税法 、 保甲法 、 保马法 、 将兵法 等。 次年拜相,大力推行改革,并积极促成 熙河开边 。 变法初期,神宗对王安石言听计从。

  6.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 撫州臨川縣(今屬江西省撫州市)人。. 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中進士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 宋仁宗末年,曾 ...

  7. 基本介紹. 本名 :王安石. 別稱 :王荊公、王文公、臨川先生. 字號 :字介甫. 號半山. 所處時代 : 北宋. 民族族群 : 漢族. 出生地 : 臨川. 出生時間 :1021年12月18日. 去世時間 :1086年5月21日. 主要作品 :《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 臨川先生文集 》 主要成就 :推行維新變法,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收復五州. 爵位 :舒國公→荊國公→舒王(後追奪) 官職 : 左僕射 、觀文殿大學士、 司空 等. 諡號 :文. 追贈 : 太傅. 地位 :“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人物生平. 少年英才. 宋真宗 天禧 五年(1021年),王安石出生於臨川( 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 )。 他的父親王益,時任臨川軍判官。 王安石題跋像.

  8. 中國文學. A. 聲音導航: |. 四川成都浣花溪公園詩歌大道王安石像圖片提供黃金國/FOTOE王安石與其說是文學家不如更確切的說是詩人的詩歌今存1600首,藝術成就超過了他的散文。 他的詩歌創作,具有和他散文相同的長於議論的特點,但其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詩人內心世界更為豐富,更為形象。 在漫長的創作道路上,他詩風的變遷軌跡也較為明顯。 由於王安石主張從事寫作要「務為有補於世」(臨川先生集七十七《上人書》),因此,他的詩歌與散文一樣,一般都具有較為充實的思想內容。 他寫了不少關心國家政治、反映社會現實、同情人民疾苦、主張改革弊端的作品。 這不僅大量存在於《河北民》、《感事》、《發廩》、《兼併》、《收鹽》、《禿山》等古風、律詩中,就是在絕句小詩中也時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