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4日 · 痛風是由血尿酸升高所導致的關節疼痛。. - 症狀特徵 - 可見發作部位突然紅、腫、熱、痛。. 多見於小關節,尤其是足拇指關節(因血運差、尿酸易沉積)。. - 誘發因素 - (1)飲食因素又被稱為「王者之疾」,因此症好發在達官貴人的身上,如元世祖 ...

  2. 2022年2月10日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關節炎基金會. 痛風的發生是因體內的普林代謝異常,導致高尿酸血,而使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腔內,造成關節腫脹和變形。 大部分的成因與飲食習慣有關係! 如何注意飲食中的細節呢? 美國關節炎基金會列出11項,什麼食物可以吃和避免吃什麼食物,作為控制痛風的建議。 尿酸值維持在6 mg/dl以下有助於降低痛風發作的機會....

  3. 2012年7月2日 · 日趨年輕化 早辨真假痛風.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近年本港痛風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而每當出現關節疼痛,尤其中老年人,很多時都會懷疑是由痛風引發。. 痛風固然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原因,導致關節痛和影響活動能力,但除此還有病徵類似,成因 ...

    • 紓緩痛風食物 — 芹菜素、芒果葉。多食天然保腎食物,有助減少尿酸形成和積聚,改善關節疼痛不適,例如芹菜素可以保護腎臟,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減少尿酸和易發炎物質的堆積。
    • 選擇合適保健品。都市人生活節奏急速,難確保三餐健康,亦不可能每日都食芹菜和芒果葉,可以考慮服用合適保健品。揀選時要留意大學研究報告,具有臨床實證功效,無副作用更安心,可以持之以恆地長期服用。
    • 補充足夠水分。平日多飲水有助增加尿量,促進排走尿酸。醫生建議,每日飲水量應該是「體重公斤 x 30毫升」,例如體重60公斤人士,每日便需要攝取「60 x 30毫升 = 1800毫升的水」。
  4. 2021年3月30日 · Health Concept Editorial. 2021年3月30日 · 2 分鐘文章. 痛風是本港常見的風濕科疾病,是關節炎的一種。 不少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痛風,身體關節反覆不定時出現腫痛,特別在夜間,主要痛部位包括大拇趾側、足踝、膝頭及手指關節。 要理解痛風成因,就需要先認識尿酸。 尿酸是嘌呤代謝時產生的代謝物,嘌呤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存在於不少食物當中及人體組織中。...

  5. 2018年12月2日 · 上醫堂創辦人張勇醫師. 【星島日報報道】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及尿酸排泄減少所引起的疾病。 當身體內含有過多的尿酸,尿酸鹽就會聚於關節內,引起發炎疼痛,這就是痛風。 當我們在日常飲食中,進食一些屬「濕毒」性質或含「嘌呤、普林」等高成分的食物,這些「濕毒」便會在人體內經過新陳代謝後,變成尿酸。...

  6. 2021年2月18日 · 痛風症可由持續無症狀高尿酸血所引致,即患者體內的「嘌呤」(Purine)新陳代謝紊亂,致血內尿酸過高,尿酸鹽積聚於關節或周邊組織,導致發炎及痛楚,嚴重更有可能使關節變形 [2], [3] 。 家庭醫生陳海聰曾指出,痛風症是尿酸過高所引起的其中一種病症。 血液中尿酸濃度愈高,患上痛風症的機會就愈高,但不一定會引致痛風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