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24日 · 這『一法』是什麼呢? 就是觀察思擇一切善法,心中時時想著,我該如何度過日日夜夜? 若能如是觀相續者,諸先覺云,此因果時,校對正法,全不符順,於此乃是我等錯誤,全無解脫。 若能如此檢視自己的身心相續,就會照見平日三門與因果相違的過失。 前輩祖師們說過:透過業果正見來觀察自心,若能覺察到自心與正法完全不相符,就能認識到原來自己過去所思所行是錯的,如果憑藉這種完全不相符的相續,將來完全沒有解脫的希望。 校對業果,是觀順否,若以法校自相續時,全無符順,而能至心了知如是,是為智者。 《集法句》云,「若愚自知愚,是名為智者。 比對業果,是為了觀察自心與正法是否符順,如果發現自心相續完全不符順正法時,還能夠真正看到自己的錯誤,這是智者。

  2. 2020年4月8日 · 五有覆蔽心,謂於瞋恚不覺羞恥,不知過患,及與出離。. 瞋恚心也有五種心,若五種心都具足了,就是瞋心圓滿,如果有所欠缺,瞋心就不圓滿。. (1) 憎惡心,就是認為他人對不起自己或損害自己,隨不同情況而生起不同程度的憎恨。. 合註語譯 ...

  3. 2020年4月25日 · 若是在造惡中,內心生起強猛的煩惱,而且是長時間的造惡,其惡業力就很強大;其中又以瞋恚心的力量最大。. 《入行論》中說:「以千劫時間修布施、供養佛等所累積的一切善行,只要一念瞋心,就能毀之殆盡。. 此復若瞋同梵行者,及瞋菩薩較前尤重 ...

  4. 【所言修者。 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 所謂修行,是指守護所緣行相,使心一再地專注在所緣境上。 合註 註釋2. 所緣行相 指心的「所緣」及「行相」二者。 例如執持聲音是無常法的心,即是以聲音為所緣,無常為行相。 其他心識依此類推。 【蓋從無始,自為心所自在,心則不為自所自在。 因為從無始以來,我們一直被自己的心所操控,心則不受自己的主宰。 【心復隨向煩惱等障,而為發起一切罪惡。 而我們的心又一直依著種種煩惱等障的支配,以致引生一切的惡業。 【此修即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 修行就是要讓我們的心能被自己主宰,隨自己的欲趣向善所緣。 合註 註釋. 3煩惱等障 指煩惱障和所知障. 【煩惱障】主要障礙眾生獲得解脫的果位,包含貪瞋癡等眾多煩惱及其種子。

  5. 2021年2月13日 · 《大乘起信論》依眾生心(法)顯示體、、用(義),以說明大乘法 大乘起信論講記 印順導師 參透人間世事禪,半如雲影半如煙; 有朝得遇東風變,直向山頭駕鐵船!

  6. 《大乘起信論》依眾生心(法)顯示體、、用(義),以說明大乘法 大乘起信論講記 印順導師 參透人間世事禪,半如雲影半如煙; 有朝得遇東風變,直向山頭駕鐵船!

  7. 由這段經文顯示,不論修何種功德之法,都需要這兩個必要條件——“心不散亂”和“如理思惟法、義”。. 【故說引發三乘一切功德,皆須二事:一、 除善所緣心不餘散、專一而住真奢摩他或其隨順;二、善觀察善所緣境如所有性盡所有性,毗缽舍那或其隨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