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29日 · 中醫認為立冬後人體隨自然界轉變而陽氣內潛養生以補腎防寒斂陰護陽為原則是為補冬的好時機註冊中醫師梁志軒指大家進補時應考慮個人體質不宜過分。 來到十月下旬,早晚見涼意,即使中午時份,走在街上縱陽光明媚亦需添衣。 「以節氣來說立冬過後就標誌為冬季時間所以在飲食上養生方面等都會有所調整。 雖然香港屬於南方地區,氣候上不會一下子就變冷,但其實人體的氣,亦會順隨着大自然的規律而有所轉變,所以亦應該注意節氣的轉換。 」梁醫師解釋道。 最新影片推介: 湊得輕鬆啲. 【湊得輕鬆啲】爸媽代子女答問題影響表達能力 辯論尖子拆解入學面試失分位. 中醫認為,針對不同季節,人體的五臟六腑亦有相應的養生準則。 如春季養肝、夏季養心、秋季養肺、冬季則養腎。

  2. 2022年11月7日 · 今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九個節氣立冬」,象徵冬天的開始節氣轉變人體也會出現變化入冬後可怎樣養身註冊中醫師陳嬿珺分享入冬後常見病飲食指南及養生注意事項。 最新影片推介: 陳醫師表示,人體在入冬

  3. 2023年11月7日 · 立冬象徵正式踏入冬季此時天氣寒冷萬物潛藏人體也會順應著大自然而變化那麽入冬後可以怎樣養生TOPick邀請了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推介了2款養生食療並分享立冬養生貼士最新影片

  4. 2023年11月8日 · 立冬後最好早睡早起. 俗話說秋冬養陰」,而一天晚上21點開始就是陰氣的開始因此立冬後最好早睡早起睡眠時間睡長才能補足精氣讓我們身體不斷活化。 立冬5大傳統習俗. 1. 立冬一般俗稱要補冬. 古人認為立冬寒氣重身體容易不適因此要補冬建議喝羊肉爐或薑母鴨來補氣血。 2. 立冬拜祖先. 立冬可拜祖先,感謝祖先一年幫忙,拜完後可以吃湯圓,代表家家團圓。 3. 吃餃子.

  5. 2021年12月10日 · 近日天氣顯著轉冷,冬季已然來到。 節氣中的大雪亦在前兩天開始。 過去小雪、大雪這兩個節氣代表下雪量,然而在中醫角度,此時正是冬天進補的大好時機。 正所謂「大雪補得當,一年不受寒。 」除適當進補外,如何去寒保暖,避免患病,同樣需要注意。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而養生則要順應自然規律。 註冊中醫師陳志勇指:「冬藏的概念是冬天通人體的腎器,腎器亦是先天之本,補好腎的話,有助我們度過寒冷的冬季。 而且在冬季,身體更能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故補好腎,對於養生亦會有益有利。 最新影片推介: 靚太廚房. 【靚太廚房】SHARP 3合1微波蒸焗爐 一爐輕鬆炮製節日派對美食. 「大雪」過後應保養脾胃,食物選擇上以辛溫為主,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如羊、雞、山藥、生薑、蒜等。 (圖片:iStock)

  6. 2021年10月30日 · 11月7日為廿四節氣中的立冬」,天文台預計下周的天氣會顯著轉涼11月8日周一早晚較涼市區的最低氣溫只有攝氏19度打鼓嶺更得17度天氣轉冷要注意保暖薑是禦寒好幫手秋冬不妨可以進食薑養生

  7. 2023年11月18日 · 冬季濕疹以血虛者最常見。 由於皮脂腺與汗腺功能下降,使罹患冬季濕疹的機率比年輕人增加。 另外,乾性皮膚者、乾皮症、魚鱗癬患者或因疾病或營養不良導致的皮膚乾燥者,也較易患乾燥性濕疹。 其臨床表現為乾和痕。 皮膚表皮含水量下降,皮膚比較乾燥粗糙、無彈性,有時甚至有網狀裂紋或落屑,時或有強烈痕癢感。 搔抓之後可見丘疹、水疱、糜爛及滲出,色鮮紅,灼熱或瘙癢等。 多發生在四肢伸側或腰部,下肢也較為常見。 冬季若多吃甜食、冷食、煎炸熱氣食物、辣、酒及咖啡,都易令皮膚處於慢性發炎狀況;生冷食物則易損傷脾胃,脾胃虛弱會形成濕;脾濕健運,濕熱內蘊,皮膚則會發疹、痕癢,令濕疹更加嚴重。 要改善濕疹,最重要戒口,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維他命的食物,並適量進食雪梨、蜂蜜、甘蔗、百合等滋陰潤燥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