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米高·佛利民(英語: Michael Freedman,1951年4月21日 — ),美國 數學家,主攻龐加萊猜想。 他是1986年的 菲爾茲獎 得主,目前任職於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微軟研究院 和數學系 [1] 。

    • 塑造二十世紀的經濟學家
    • 經濟自由是政治自由的條件
    • 政治經濟的自由至上主義
    • 「香港模式」死硬粉絲
    • 自由,太自由了?

    大學畢業後,佛利民曾在多個部門任職,包括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推行新政(New Deal)的團隊;身為猶太人,佛利民曾受反猶主義的排擠而要放棄大學教席。佛利民終於在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長期擔當教授,直至退休,成為有名的芝加哥學派第二代掌陀人。 七十年代佛利民常到英國講課,影響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及其「戴卓爾主義」深遠;及後佛利民首先成為美國總統列根(Ronald Reagan)的非官方競選顧問,列根當選後亦擔任內閣的經濟政策顧問。戴卓爾夫人與列根份屬好友,連同佛利民三人,皆是新自由主義的重要推手。 戴卓爾夫人:沒有社會這回事,只有男人、女人和家庭 佛利民才思敏捷、言詞鋒利,他善於演說,亦擅長以簡明的語言講述經濟學的概念。我們...

    佛利民的成名作《資本主義與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出版於1962年,當時亦正值凱恩斯政策得到極高成效,英美兩國都在增加國家開支以利經濟,佛利民卻要唱反調,提倡最低度干預的自由放任市場。本書成功從學院走向大眾,成為暢銷書,影響深遠。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之父,無形之手不會有效 佛利民於全書開首,即批評一般大眾將政治與經濟當作兩個互不相干的領域,並以為一個政府可以任意配搭不同的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佛利民主張政治自由與經濟自由密切相關,更指經濟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必要條件。 以佛利民經常攻擊的共產主義為例,他指在共產主義社會之中,人的經濟自由受限,無法任意選擇賺錢的手段,此時即使有人認為資本主義較共產主義好,但他連想推行資本主義改革所必須的宣傳與行動資金都欠缺,從而變相失去...

    佛利民雖自稱是古典自由主義者,但更準確地應該稱他主張的是自由至上主義(libertarianism,又譯自由意志主義),這套政治哲學主張最大化個人的自由與自主(autonomy),除了某些侵犯或損害到他人自由的行為(例如殺人、盜竊)應該被政府監管與懲治之外,所有其他事都應該放任人自由去做。 在經濟與政治交纏著的意義之下,佛利民主張要讓所有能夠買賣的商品或服務,都交由市場的價格與供求運作。例如佛利民反對職業執照制度,認為它根本毫無合法性可言(或美言之要保障專業領域的服務質素),實質只讓執業者阻礙外來者進場以保護自己,從而減少競爭,這等於以非自由市場的手段提高了服務的價格。 自由至上主義者——諾齊克:《正義論》羅爾斯的論敵 另一個方向的自由主義理論 佛利民甚至提倡應該開放毒品、娼妓與軍隊的市場。...

    直至1997年,佛利民一直是「香港模式」的堅定支持者,認為香港是最成功的資本主義社會、自由經濟的最後堡壘。佛利民曾來香港拍攝電視節目,面對鏡頭前以猶如旅遊大使的口吻說:「如果你想看看真正的自由市場是怎樣的,你來這裡就對了!」 佛利民至94歲高齡仍極為關注香港的問題,甚至在逝世前一週,他仍撰文批評當時的特首曾蔭權領導下的香港不再奉行「積極不干預主義」(positive non-interventionism),這篇文章的標題為〈香港,錯了!〉(Hong Kong Wrong)。 回到1998年,索羅斯(George Soros)與大鱷集團狙擊港股市場與港幣,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與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從政府儲備中調動鉅額資金出手救市,然而佛利民強烈批評此舉違反了香港的自由市場精神,更指港府簡...

    佛利民於2006年逝世,緊接的2007、08年即迎來全球金融海嘯,政經界與學界質疑起佛利民式的自由市場。佛利民曾主張「去除管制」(deregulation),放寬對於金融產品的限制,投資銀行開始發明各種衍生工具與高度複雜的金融產品。這股風氣延續至2000年代變本加厲,如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等美國投資銀行與金融機構,為了賺取佣金與花紅,將美國已經氾濫的次級房地產按揭(mortgage,住宅抵押貸款)包裝成貌似低風險、高回報,而實際運作與原理極為複雜難懂的衍生金融產品(簡單來說,其所謂的低風險是指美國房地產市場廣泛而同時出現信貸違約,因而觸發金融危機的機率極低),並大量出售給世界各地的投資者。結果美國樓價下跌,導致真的出現大規模的貸款呆壞賬,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引發連鎖效應,...

  2. 2018年11月16日 · 美國經濟學大師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於十二年前的今日離世,生前他曾奪諾貝爾經濟學獎,是提倡自由市場思想的先驅者之一,對學界有甚大貢獻,其名言「世上並無所謂免費午餐」更是無人不知。 Photo from Internet. 佛利民在上世紀50年代起曾多次到訪香港,更認識時任財政司郭伯偉。 香港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讓他感相當興趣,他更於1980年拍攝《選擇的自由》的經濟學節目中提到:「想要了解自由市場真正運作,就要去香港。 」足見他對香港的印象甚好。 Photo from Internet. 然而在佛利民於2006年11月16日離世前的在40天,他卻以「香港錯了」為題,發表文章批評當時港府。

  3. 米爾頓·利民 (英語: Milton Friedman ,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 美國 著名 經濟學家 , 芝加哥大学 经济学教授、第二代 芝加哥经济学派 领军人物。. [1] [2] 佛利民以研究 宏觀經濟學 、 微觀經濟學 、經濟史、 統計學 、及主張 自由放任 資本主 ...

  4. 2023年12月26日 · ·佛利民 (英語: Milton Friedman ,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 美國 著名 經濟學家 , 芝加哥大學 經濟學教授、第二代 芝加哥經濟學派 領軍人物。. [1] [2] 佛利民以研究 宏觀經濟學 、 微觀經濟學 、經濟史、 統計學 、及主張 自由放任 資本主義 ...

  5. 在當今的經濟學家群中,相信 佛利民 (Milton Friedman)的名字最為人們所熟悉。 一直以來佛利民的名字和 芝加哥學派 及 貨幣論 (Monetarism)連在一起,許多人以為芝加哥學派就是佛利民,而佛利民就是貨幣論。 在這次訪問中,他設法澄清一下這種「招牌」的混淆。 在訪問的過程中,較為令筆者驚奇的,是他對香港貨幣制度的了解,雖然他只在 1963 年到港對貨幣制度作研究,但時到今日,他對香港的情形仍有深刻的認識。 從訪問中,可以看出,佛利民的思想政見有一個很奇怪的地方 ── 在任何其他活動上,如教育、消費者的福利等,佛利民都不以為政府有干預的需要,但在貨幣政策上,偏偏他卻以為要加以政府的干預,只不過是干預的形式是要採取穩重的貨幣發行量為重心。

  6. 米爾頓·佛利民,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第二代芝加哥經濟學派領軍人物。 佛利民以研究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史、統計學、及主張自由放任資本主義而聞名,1976年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他在消費分析、貨幣供應理論及歷史、和穩定政策複雜性等範疇的貢獻,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