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1年4月22日 · 納豆有強健骨骼、清潔腸道和增強免疫系統的功效。 麥片可以降低膽固醇、消除浮腫、通便、預防骨質疏鬆、防止貧血、降糖、護膚等。 兩者混着一起吃,有助增強體能。
2017年8月4日 · 1. 嚴重胃病患者不宜進食,因納豆可促進胃液分泌,且其膳食纖維,會對胃黏膜造成機械性損傷,故有胃炎者避食。 2. 腎病患者亦要禁食,納豆中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較高,對於腎炎、腎功能衰竭和腎臟透析患者,有害無益。 3. 痛風患者,納豆也不宜多吃,痛風成因是由於嘌呤代謝失常引起的,而納豆含嘌呤不少,故宜遠之。 4. 傷口未癒合者,請暫時不要食用,因納豆激酶抗血液凝固力強,手術後及傷口未癒合的患者,不慎食用了,容易造成傷口出血。 驚未? 所以呀,世事無絕對。 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所有事物因果都是相對的。 我們常說的「此消彼長」,就是這個意思吧! 【延伸閱讀】 五色豆營養大不同 營養師教整五色豆甜品【有片】 【延伸閱讀】 凍齡美肌3式食法 多吃提子奇異果補充骨膠原.
2023年7月4日 · 為了促進腸道微生物群的良好腸道健康、改善消化和支持免疫功能,可以在飲食中加入益生菌和益生元。 益生菌是在某些食物或補充劑含有的活細菌;益生元則是益生菌的食物,來自人類無法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纖維。 「我們日常的飲食,可以吸收足夠的益生菌,例如未經烹煮的新鮮蔬菜和水果,都含有豐富益生菌,而且這些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纖維和營養素,多吃對腸道健康非常有益。 」除此之外,豆奶製乳酪、納豆、味噌、韓式泡菜、德國酸菜(Sauerkraut)和印尼傳統食材天貝(Tempeh)都富含益生菌,有助改善腸道健康。 不過熊妙華提醒:「味噌、泡菜和酸菜都含高鈉,不宜進食過多。 此外,如有需要也可以服用益生菌補充劑。
2020年1月6日 · 功效:性平,具健脾益氣、消暑化濕功效. 適合人士:因脾虛有濕而食少腹瀉人士尤其適合,亦適合氣虛及痰濕體質人士服用. 不適合人士:容易便秘人士不宜多服. . 黑豆. 功效:性平,具補腎健脾、利水下氣功效。 有助紓緩因腎虛引起的腰痛、水腫、容易抽筋等症狀。 適合人士:各種體質. 不適合人士:脾胃虛弱者. 資料來源:梁尹倩 香港註冊中醫師. 原文刊於《CheckCheckCin》Facebook,文章標題及內文副標題為TOPick所訂,文章獲授權轉載。 更多不同食物的功效:
2016年4月19日 · 食療作用:蒜頭的辛辣特性,有助推動血脂化散「走得更快」。 以每人每日食用量約10-30克為有效分量(通常一瓣蒜頭為5克),可簡單的煲蒜頭粥,對通血管已很有幫助。 蒜頭約每天吃10至30克。 3.洋蔥. 性味:性溫、味偏辛甘,入肺入脾,寒底適用。 食療作用:洋蔥療效跟蒜頭相似,原理都是可將血脂打散化開。 以每人每日食用量約30-150克為有效分量,可加薑炒瘦肉,更帶出洋蔥甜味,令食物更易入口。 洋蔥每天約吃30-150克。 4.黑木耳. 性味:屬中平性食物,寒熱底人都適用。 味甘,對應脾臟,有助改善腸胃消化。 食療作用:黑木耳有「破血」作用,可將血管入面的血塊、膽固醇破開,使血液循環改善。
2023年6月8日 · 堅果的蛋白質、鋅含量豐富,有降低壞膽固醇和護心的功效。 哈佛醫學院建議,每天吃2安士約57克的堅果,可降低約5%的壞膽固醇。 6.植物油
2021年4月16日 · 富含膳食纖維,有助調理腸胃消化改善便秘。 赤小豆. 功效: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紓緩水腫、下肢浮腫、皮膚痕癢等症狀。 適合對象:濕熱體質、痛風人士. 注意:陰虛、血虛體質人士不宜食用. 白扁豆. 功效:健脾化濕. 適合對象:氣虛、痰濕體質,痛風人士。 因脾虛有濕經常食少而腹瀉人士尤其適合。 注意:容易便秘人士不宜多食。 黃豆. 功效:健脾利濕。 紓緩脾虛水腫、無胃口等症狀。 適合對象:各類體質人士。 注意:過量服用容易引致胃脹。 痛風患者忌食。 黑豆. 功效:補腎利濕。 紓緩因腎虛而引起的腰痛、水腫、容易抽筋等症狀。 適合對象:各類體質人士。 注意: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綠豆.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祛濕。 紓緩中暑症狀、水腫、皮膚痕癢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