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荷樓 相關
廣告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booking.com
Booking.com 提供超豐富的住宿類型任你挑. 預訂飯店、B&B 等各種類型住宿
搜尋結果
美荷樓 (英語: Mei Ho House),位於清拆後分期重建的 石硤尾邨,1954年建成,是香港最早期、現時碩果僅存的「H」形6層 徙置大廈 [1],獲評為 二級歷史建築 [2]。 石硤尾邨舊型大廈重建,第41座美荷樓則獲得保留,耗資2億2千萬 港元 改建為 美荷樓青年旅舍 及旗下之 美荷樓生活館,於2013年12月開幕。 歷史. [編輯] 雙十暴動 期間, 防暴隊 在 石硤尾徙置區 與群眾對峙,美荷樓外牆懸掛大型「雙十」徽牌(1956年) 國共內戰 前後,大批 中國大陸 難民湧港,石硤尾 木屋區 便是移民其中一個聚居地。 1953年12月25日晚, 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造成3死51傷,並導致58,203人無家可歸。 港英政府在災場原址興建兩層高的包寧平房以及 徙置大廈。
美荷樓活化計劃. 美荷樓生活館之成立. 美荷樓生活館是第一間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設立及管理的公屋博物館。 美荷樓的誕生源於1953年12月25日夜晚在石硤尾發生的一場大火(後通稱「石硤尾大火」)。 大火發生在石硤尾山邊寮屋區,使接近58,000人喪失家園。 為了向災民提供長期的房屋設施,包括美荷樓在內的首批8座六層高的徙置大廈應運而生。 於1954年落成的美荷樓,標誌著香港公共房屋政策的開端,在原址設立生活館展示社區歷史、公屋環境以至巿民生活習慣的轉變,深具意義。 最新消息.
美荷樓 (英語: Mei Ho House),位於清拆後分期重建的 石硤尾邨,1954年建成,是香港最早期、現時碩果僅存的「H」形6層 徙置大廈 [1],獲評為 二級歷史建築 [2]。 石硤尾邨舊型大廈重建,第41座美荷樓則獲得保留,耗資2億2千萬 港元 改建為 美荷樓青年旅舍 及旗下之 美荷樓生活館,於2013年12月開幕。 歷史. 雙十暴動 期間, 防暴隊 在 石硤尾徙置區 與群眾對峙,美荷樓外牆懸掛大型「雙十」徽牌(1956年) 國共內戰 前後,大批 中國大陸 難民湧港,石硤尾 木屋區 便是移民其中一個聚居地。 1953年12月25日晚, 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造成3死51傷,並導致58,203人無家可歸。 港英政府在災場原址興建兩層高的包寧平房以及 徙置大廈。
旅舍內的特色社區博物館「美荷樓生活館」,透過模擬單位、昔日生活場景,帶你穿越時光隧道,認識香港公屋歷史,及50-70年代石硤尾徙置區居民的生活故事。
美荷樓生活館. 美荷樓屬於石硤尾邨的一部分,昔日是為安置逾50,000名因1953年石硤尾寮屋區大火而流離失所的難民而興建。 為了改善居民生活,邨內其他地方已進行重建,而這座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美荷樓則於2005年關閉,直至2013年才改建成為青年旅舍,並設立了1間生活館。 當前,美荷樓主題展覽「歲月留情」更加入口述歷史及各類型展品,以描繪50至60年代基層市民的生活世態,復刻香港精神的原點。
美荷樓生活館位於深水埗石硤尾,是香港青年旅舍協會在美荷樓原址所設立的私營民間博物館。 美荷樓是二級歷史建築物,現化身成為美荷樓生活館,向大眾展現香港早期公共屋邨居民的生活百態、居住環境及社會文化。
美荷楼 (英语: Mei Ho House),位于清拆后分期重建的 石硖尾邨,1954年建成,是香港最早期、现时硕果仅存的“H”形6层 徙置大厦 [1],获评为 二级历史建筑 [2]。 石硖尾邨旧型大厦重建,第41座美荷楼则获得保留,耗资2亿2千万 港元 改建为 美荷楼青年旅舍 及旗下之 美荷楼生活馆,于2013年12月开幕。 历史. [编辑] 双十暴动 期间, 防暴队 在 石硖尾徙置区 与群众对峙,美荷楼外墙悬挂大型“双十”徽牌(1956年) 国共内战 前后,大批 中国大陆 难民涌港,石硖尾 木屋区 便是移民其中一个聚居地。 1953年12月25日晚, 石硖尾木屋区发生大火,造成3死51伤,并导致58,203人无家可归。 港英政府在灾场原址兴建两层高的包宁平房以及 徙置大厦。
其他人也問了
美荷樓生活館為何設立?
美荷樓是什麼?
美荷樓為何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美荷樓是什麼?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為何設立美荷樓生活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