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6月17日 · 香港癌症基金會指出大腸癌的成因仍然是未知之數但與自身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如高動物性脂肪高蛋白質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均有可能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基金會呼籲市民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多運動不吸煙保持適當體重少飲酒高纖飲食少吃紅肉和加工食品等50歲以上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或腸臟曾長有瘜肉均屬高危因素建議相關人士應適時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如檢查時發現瘜肉可即時加以切除有效預防大腸癌。 大腸鏡檢查及大便隱血測試為主要檢查大腸的方法,有助診斷和及早揪出大腸癌,可按需要與醫生商討作適合選擇。 假若出現以下症狀,便代表大腸可能出現問題,應從速求診。 糞便帶血 (鮮紅或深黑色) 或附有黏液. 大便習慣改變持續超過兩星期 (例如間歇性便秘或腹瀉,糞便幼如鉛筆,排便後仍想再大解。

  3. 2022年6月11日 · 大腸癌是少數可以預防的癌症大部分的大腸癌均由腸臟瘜肉發展而成適時進行大腸鏡檢查能及早發現瘜肉並加以切除有效阻止瘜肉增大及演變為大腸癌。 大腸癌患者若在早期得到妥善治療,5年相對存活率可以高達90%,但如果延遲確診至第4期,存活率僅剩9.3%*。 香港癌症基金會呼籲年過50歲以上、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或腸臟曾長有瘜肉,應適時進行腸鏡檢查,防範於未然。 癌症基金會呼籲 別讓疫情延誤腸鏡檢查. 早期的大腸癌可以是無明顯症狀,令人難以察覺。 不過只要適時檢查,仍然可以預防及降低風險,市民應該及早關注自身腸道健康。 過去兩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市民外出意欲大減,不少更會避免前往醫院檢查或就醫,進行腸鏡檢查的人數相對下降。

    • 甚麼是間歇性斷食法
    • 我適合間歇性斷食法嗎?
    • 間歇性斷食減肥效果
    • 傳統熱量控制 vs 間歇性斷食法,效果哪個好?
    • 斷食總結

    簡單來說就是不吃東西,不吃東西會不會死? 基本上是不會的,因為間歇性斷食還是可以吃東西的,只是進食與斷食的時間有明顯『區分』,並且要拉長斷食的時間,讓身體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反應。 間歇性斷食法的方法簡單分為: 時間控制斷食法 (16/8) (18/6) (20/4) 斷食時間/進食時間: 從16/8 (入門) 到 20/4 (進階) 的斷食法。 很難做到嗎?其實我把時間寫出來就發現沒那摸困難了。 假設,你早餐10點吃,你的最後一口飯要在6點前吃完,其實就有點類似以前和尚推崇的過五不食的概念,所以真的在初學者執行上不是那麼困難,也不會有謠傳餓死的可能啦!

    如果你符合以下條件之一,那你就不適合去執行間歇性斷食,因為以下的族群除了特別需要足夠的營養外,有一部分是因為疾病而要定時服用藥物,如果空腹吃藥除了有可能導致副作用外,也可以避免額外不必要的危險。 1. 患有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的人 2. 體重不足或營養不良的人 3. 有再使用處方藥的人 4. 想要或已經懷孕的女人、正在哺乳的女性

    這邊要先跟大家在重新灌輸一次正確觀念: 減肥主要減的是『體脂肪』,更理想的是增加肌肉量。 那有些人可能擔心會因為增加肌肉而變成肌肉棒子或是金剛芭比,請大可放心,因為要變成那樣所付出的時間精力絕對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 所以我們減肥不能只看體重上的變化,要多參考其他數據 (肌肉量、體脂肪、內臟脂肪…等) 才能真的準確知道自己是否有效減肥。

    就如同影片中所說到,對於體重跟體脂來說都是有顯著效果的,而且之間的差異不大。 但重點是在於肌肉量的差距,間歇性斷食是能有效的保留肌肉量的 (相對於傳統熱量控制法來說) 而在結婚前新人們減肥大作戰這篇也有分享了2013年的研究發現,如果持續進行12週的5:2間歇性斷食法,與第一天相比減肥效果是體重下降了5.2±0.9 Kg。 而與控制組相比,體脂肪量下降3.6±0.7 Kg;除脂體重沒有變化。 研究來源: 原文

    對於想要減肥的人來說,間歇性斷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只要早餐晚點,吃晚餐早點吃,基本上不用太多的飲食改變都能有效的去執行。也因為在進食期間是能夠吃任何東西,對於生酮飲食或是低醣 (碳) 飲食來說是相對親民一點的。 只是要注意的是斷食期間營養師建議咖啡、代糖飲料都是最好不要攝取的喔!!!

  4. 2019年2月20日 · 問題起源. 「腸胃不適」 (GI Distress) 是不少運動員經常遇到的問題,對需要在比賽期間不停補給水分和能量的長途耐力選手影響尤深。 常見的徵狀包括腹脹、嘔心、肚瀉、腹部抽筋和嘔吐等。 過往文獻提出的主要成因如下: 長時間劇烈運動時血液減少流向消化系統,繼而造成局部性缺血。 此時若大量飲食補給,對系統功能構成壓力。 身體攝取糖分的能力,很大程度取決於小腸内負責輸送糖分到血液的「運送器」 (sugar transporter) 多寡。 有研究指出,若我們運動途中攝取過多糖分,超出運送器所能運載 (消化)的能力,便有機會導致大量糖分滯留在消化管道內,影響水分平衡 (osmotic balance),帶來刺激。

  5. 2019年4月12日 · 網路上面其實有很多食測影片,在執行生酮飲食後有一段時間身體感到不適,大多是因為改變飲食所產生的不適症。 2014年研究 中發現,給予越野自行車運動員生酮飲食後觀察運動員的體能表現中發現: 1.長期高脂飲食再訓練期間,其實是對有氧耐力型運動員有利的 (推測是因為減少體重、並減少 ...

  6. 2016年1月12日 · 「鉀離子傷腎臟」,更是錯上加錯! 迷思二、「香蕉不但不能減肥,還會導致糖尿病!」 事實: 香蕉究竟是減重聖品?還是糖尿病的揠苗?在許多人心中一直是難解的疑問。原因在於解答也不難,最重要的關鍵點是在於「香蕉份量」!不過您知道

  7. 2018年4月4日 · 坊間一直流傳不同理論,當中不少人認為 DOMS 是運動時產生的代謝物「乳酸」堆積不散所導致,但近20年已有大量研究推翻這個說法。 (詳見: https://goo.gl/j71gEY) 真正的 DOMS 成因實為肌肉纖維在運動收縮時出現良性撕裂,形成微創傷 (Micro Trauma),繼而細胞輕微發炎 (Inflammation),擠壓神經痛楚感應器,並同時釋放化學物質刺激神經線,令腦部容易產生痛楚感覺。 當中最易引起 DOMS 的為「離心收縮」 (Eccentric Contraction) 活動,肌肉纖維發力收縮時被拉長,引起撕裂,常見的例子包括「以受控的速度放下重物」和「落斜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