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5日 · 從價位帶辨別電視的定位. 就傳統意義上的電視定位劃分,我們通常會把它區分為旗艦、高階、中階與平價入門等類型,多數廠商也會使用類似的字眼來介紹自家產品,以方便消費者進行比較,不過當我們把「品牌」帶入之後,會發現一個明顯的問題 ...

  2. 2024年2月26日 · Philips OLED+959:旗艦定位的高階 OLED 產品. OLED+959 作為 2024 Ambilight 電視系列的旗艦產品,主要特色在於全新、功能強大的雙晶片 P5 AI 處理器 META Technology 2.0 面板、全新 Ambilight Plus 系統以及整合式的 Bowers & Wilkins TV 5.1.2 音效系統。. Ambilight Plus 系統在前代 ...

  3. 2023年10月22日 · 其實三星於 2021 年時,便首度推出面向消費市場的 110 吋 Micro LED 電視,售價高達 1.7 億韓元,不過直到今年,三星才正式在台灣引進後續的 Micro LED 機種。 Micro LED 是什麼?

    • 重點 1:螢幕尺寸和距離的關係
    • 螢幕尺寸越大越好?掌握 30 度法則
    • 看電影?還是看電視?觀影類型也有差別
    • 重點 2:不同面板類型的選擇
    • 比手機還薄的 OLED 自體發光面板
    • LCD 面板的強化:量子點電視
    • 重點 3:影像處理與 HDR 格式支援
    • HDR 支援越發完整,確認支援格式是否齊全?
    • 重點 4:針對娛樂用途的專屬模式
    • 還原電影的觀影感受:Netflix 校正模式

    當前電視尺寸以 55 吋和 65 吋為主流,往上有 75 吋、88 吋,往下也有 49 吋、43 吋等多樣化選擇,有時你可能會聽到賣場人員建議,只要空間擺得下,那就盡量選擇大尺寸的螢幕,臨場感最讚!這種說法雖然不能算錯,不過卻忽略了兩個層面:首先,如果這是一台 1080p 的電視,過大的螢幕尺寸反而會拉大像素之間的間距,更容易突顯其影像解析度的不足,不過還好目前市面均以 4K 電視為主,比較不容易遇到這類問題;其次,臨場感其實並不直接等於觀看體驗,就像去看電影時只剩前三排座位,雖然震撼感十足,但兩個小時看下來絕對會頭暈眼花,更何況電視的使用時間經常遠超過電影院,因此更需要考慮到觀看時的距離,不是越大越好。

    根據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SMPTE)的建議,當螢幕佔滿觀看者的水平視野約 30 度左右的範圍時,可以獲得最舒適的觀影體驗,這其實跟人類的生理特性有關,人類兩眼重疊時的水平視野大約為 120 度左右,不過僅有正中央 30 度左右的區域最為清晰,其餘的範圍則是俗稱的「眼角餘光」,雖能感覺到周遭動態,但影像是模糊的,所以依此來換算的話,55 吋的畫面若要佔滿視野 30 度範圍的話,大約需要 2.28 公尺的距離,75 吋更需要 3 公尺以上的距離,才能讓觀看者在不轉頭的狀態下,看清楚電視畫面的每個細節。 ▲ 人眼在 30 度視野內涵蓋的畫面區域最為清晰,藉此便可依據電視尺寸來換算出最佳距離。

    30 度法則以觀看者的舒適度為考量重點,因此適用於各種影片節目類型,如果你大多數以欣賞電影、影集為主的話,想要稍微有臨場感一點,其實還可參考 SMPTE 針對戲院環境所提出的標準來調整,由於電影的聚焦感本來就比較強,因此他們將標準放寬至 40 度,藉此創造出與電視節目不同的體驗,在這種標準換算之下,55 吋電視大約只需要 1.68 公尺的距離就已足夠,就算是 80 吋,最佳的觀影距離也不會超過 3 公尺。 ▲ 在電視的選擇上,螢幕的尺寸及觀看時的距離,往往是首要考慮的重點。 1. 相關閱讀:如何決定買幾吋的液晶電視:電視尺寸怎麼量、如何算出最佳觀賞距離?

    電視的價格除了取決於面板的尺寸之外,所採用的面板類型差異,其實才是關鍵所在,不同面板技術的 4K 電視,市面價差甚至可到10萬元以上。目前市場上依然是以 LCD 為大宗,它的技術成熟,良率高且出貨量大,因此在成本降低之後,消費者可以用相對過去便宜許多的價格,買到大尺寸的 4K 電視,不過 LCD 電視的特性是必須搭配 LED 來作為背光源,因此背光模組的好壞,便直接影響到面板的對比以及色彩呈現,一般來說,LED 以陣列分布於面板後方的直下式背光,通常會優於 LED 配置於面板四周的側光式背光。 ▲ 8K 電視作為 4K 電視的接棒者,除了原生訊源的缺乏之外,價格也是逾越的高牆,如 88 吋的 LG OLED 88ZXPWA,定價便已飆破新台幣 200 萬。

    至於 LG 所力推的 OLED 面板技術,則是採用有機發光二極體,讓每個像素能夠自己發光,電視本身就不需要安裝額外的背光模組,所以螢幕的厚度可以做到比手機還要薄,甚至可以做到柔性彎曲,而在色彩方面,OLED 的純度也遠高過 LCD 螢幕,尤其是黑色畫面可以達到純黑的色彩,並擁有近乎無限的對比度,可視角度也更大。雖然 OLED 有著容易產生烙印的問題,但這幾年廠商透過軟體偵測的方式加以改善,已很少聽到重大災情產生,只是由於製程成本的關係,OLED 電視在市場上仍然屬於貴族產品。 ▲ OLED 面板無須背光模組,因此電視可以變得更薄,而在 OLED 面板技術的發展上,LG 依舊是領先各家廠商。

    除此之外,量子點電視在近兩年的能見度也越來越高,且不限於韓系品牌,其本質依然屬於 LCD 液晶電視,只是透過特殊技術來強化色彩表現,例如三星的金屬量子點顯色技術,就是在既有的 LCD 面板上,透過覆蓋一層特殊處理的粒子薄膜,透過背光模組激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以提高電視的色域表現,而 LG 的所強調的 Nano Cell 技術,則是藉由 1 奈米大小的晶體粒子薄膜,吸收、過濾光譜中多餘的色光,保留 RGB 三原色的純淨度。面對高不可攀的 OLED 電視,又對於畫質有一定要求的用戶,這類型強化版本的 LCD 電視,也是現階段值得考慮的選項之一。 ▲ 三星的設計生活系列電視,不但搭載金屬量子點技術,亦從美學、風格出發,透過獨特的工藝設計,替電視找到全新的應用思維。

    好的面板對於畫質來說固然重要,但它也形同未經處理的食材,還需要經過巧手廚師的料理,才能完全發揮出它的美味,而這校色、調色的功夫,就是各廠商的技術力之所在,畢竟不是每家電視品牌都像三星、LG 或 BenQ 一樣,背後都有著自家面板廠的支援,而全球擁有大量供應能力的面板廠就這麼幾家,因此像是 Sony、Panasonic、Philips 等品牌,就特別專注於影像處理技術的研發,目的在使影像的再生還原能力最大化,如 Sony 就是透過內建的影像數據資料庫,與電視影像進行即時的比對,將色調、飽和度、亮度最佳化,甚至不吝惜下放前代高階機種的晶片至新機之中,比起單純的二三線品牌的組裝電視來說,就算搭載相同的面板,也難以達到同等的畫質表現。 ▲ Apple 去年起就積極進入 OTT 市場,如今 Sony、...

    目前 4K 等級以上的電視,HDR 已經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要留意的反而是支援的格式種類是否齊全,由於 HDR 並非單一標準,如果要播放相對應的 HDR 訊源,就需要電視本身有支援才行,常見的格式有 HDR10、HDR10+、Dolby Vision 和 HLG 等好幾種,其中最普及的就是採用共享免授權的 HDR10,就連美國消費電子協會(CEA)都把是否能夠解碼 HDR 10格式,當成判定 HDR 顯示器/電視的標準之一。HDR10亦獲得三星及 Panasonic 等公司大力支持,並推出升級版的 HDR10+格式。 1. 相關閱讀:液晶電視如何挑選?找出關鍵需求、教你看懂規格 ▲ 今年 HDR10+技術公司,再推 HDR10+ Adaptive 新標準,確定將與 Amazon Prime V...

    電視有了先進的面板技術、卓越的影像處理科技,便能夠在原始訊源的基礎之上,創造出更為飽和鮮明的色彩,廠商們雖認為這是一種提昇觀影體驗的方式,但好萊塢的大導演們卻覺得,這種作法嚴重破壞了電影原有的表現手法,無法正確傳達電影導演想傳遞給觀眾的概念,因此在去年的 CES 上,UHD 聯盟攜手馬丁‧史柯西斯、克里斯多福‧諾蘭、詹姆斯‧卡麥隆、J.J 亞伯拉罕、李安…等多位大師級名導,倡議電視廠商應內建「Filmmaker Mode」(電影製作者模式),獲得 LG、Vizio和 Panasonic 的率先支持,三星以及 Philips 也陸續加入,並從去年起於旗下多款電視產品新增電影製作者模式。

    開啟電影製作者模式之後,會將電視額外的影像處理功能關閉,包括動態補償、雜訊抑制和影像銳化等等,並保留原始的色調和對比,就近來電視所主打的畫面增強功能來說,這等於是一種「降級」,不過如果你相當重視還原電影的觀影感受,不想加入太多調味料,這項模式依然有其必要性。而本身在電影界佔有一席地位的 Sony,其實早在 2018 年時,便開始在旗艦電視產品中導入「Netflix 校正模式」,這是由 Sony 畫質和裝置專家與 Netflix 色彩學家合力開發的功能,可支援 Netflix 的所有內容類型(包括 4K 和 HDR 等),結合了 Sony 的影像處理強項,故能在電視上呈現出,和創作者在後製期間進行校色後的螢幕同樣的品質,這項功能如今也導入到 Sony 中階價位的機種當中。 ▲ Netflix ...

  4. 2019年11月21日 · 在大多數情況下,與有線電視、MOD 比拚的本體,都不是單純指 Android 機上盒,而是得加入 OTT 平台共同考量。 收費方式多元發展 前述的硬體雖然可以見出有線電視、MOD 與網路 OTT 三者的區別,但消費者最關注的差異,仍然在於節目內容的收費方式。

  5. 2024年1月9日 · Relumino Together 則能將標準螢幕 Relumino 模式並排顯示,視障者從此能家人一同共賞電視節目。 透明 MICRO LED 智慧顯示器 三星以全新透明 MICRO LED 向世人展示智慧顯示器的無限可能。

  6. 2024年5月29日 · 全新的 Ultra U2 4K 無線顯示接收器繼承了 Ultra U1 的真 4K 解碼技術,並全面升級至 Wi-Fi 6,從而以更快的傳輸速度播放穩定的 4K Ultra HD 內容。. 此外,創新的 P2P 模式融合了 Airplay P2P(iOS/macOS)及 Miracast(Windows/Android),無需外部網路連接,即可在大型電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