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望保祿二世寬恕了兇手。 1983年聖誕節前兩天,若望保祿二世到監獄探望行弒他的刺客。 若望保祿二世具有非凡的使徒熱忱,特別是他對家庭、青年和病人的熱情。 聖若望保祿二世在任內進行無數次牧靈訪問,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他留給教會碩果纍纍,包括豐富的教會訓導。 他頒布《天主教教理》以及東西方《教會法典》。 2005年4月2日,復活期第二主日(天主慈悲主日)前夕,他在梵蒂岡安息主懷。
      www.olmcchurch.org.hk/saints/saint-john-paul-ii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若望保祿二世 ( 拉丁語 : 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 II ,1920年5月18日—2005年4月2日),亦被 中國大陸 的 基督新教 社群称作 约翰·保罗二世 (英語: Pope John Paul II ),是第264任 天主教會 教宗 ,本名 嘉祿·若瑟·沃伊蒂瓦 ( 波蘭語 : Karol Józef Wojtyła , 國際音標: [ˈkarɔl ˈjuzef vɔjˈtɨwa] , 波兰语发音 ⓘ ), 波蘭 出身,於1978年10月16日被獲選為教宗,是第一位 波蘭裔 及 斯拉夫裔 教宗,也是自1522年 亞德六世 離世後456年來第一位非 意大利人 出身的教宗,在位時間則是史上第三長,僅次於 聖伯多祿 和 庇護九世 。

  3. 2021年5月13日 · (梵蒂岡新聞網) 今年5月13日是聖若望保祿二世在聖伯多祿廣場上遭槍擊40週年為紀念這不平凡的日子,《羅馬觀察報》(L'Osservatoree Romano特別刊登一篇該報編輯多梅尼坎東尼奧Piero Di Domenicantonio的回憶文章使他親身經歷過的驚心動魄時刻再次呈現到世人面前。 多梅尼坎東尼奧寫道:“四十年前的今天,我高興地在聖伯多祿廣場,直到目睹那從未想到的事情發生的時刻。 ”“我那時才二十多歲,是報道教宗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新手。 “如同往常的週三一樣,我很早就到了聖伯多祿廣場,從容不迫地收集朝聖者和信友們的經歷。 那天一如既往,廣場上充滿著節日歡樂的氣氛:各種語言的歌唱、祈禱、歡呼聲此起彼伏,還有一群來自一個羅馬堂區的孩童們,他們手拿著彩色的氣球。

  4. 2024年5月14日 · 若望保祿二世 ( 拉丁語 : 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 II ,1920年5月18日—2005年4月2日),亦被 中國大陸 的 基督新教 社群稱作 約翰·保羅二世 (英語: Pope John Paul II ),是第264任 天主教會 教宗 ,本名 嘉祿·若瑟·沃伊蒂瓦 ( 波蘭語 : Karol Józef Wojtyła , 國際音標: [ˈkarɔl ˈjuzef vɔjˈtɨwa] , 波蘭語發音 ⓘ ), 波蘭 出身,於1978年10月16日被獲選為教宗,是第一位 波蘭裔 及 斯拉夫裔 教宗,也是自1522年 哈德良六世 離世後456年來第一位非 義大利人 出身的教宗,在位時間則是史上第三長,僅次於 聖伯多祿 和 庇護九世 。

  5. archive.hsscol.org.hk › Archive › database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 二救贖的奧蹟
    • 三被救贖的人和他的現代世界的情況
    • 四.教會的使令和人的命運

    7.在基督的奧蹟以內

    當這一世紀的大公會議安排教會要走的路,前任教宗保祿六世在他第一件通諭中所指出的路,要繼續成為在一段很長的時期中我們應該遵循的路時,我們同時在此新階段可以正當地問:我們應該如何、以何種方式繼續呢?我們應該做什麼,為使教會新的與接近二千年末相關的將臨期、帶領我們更接近聖經所稱的「永遠之父」(註二一)?這是新教宗以在信仰中服從的精神,在接受相當于基督所給伯鐸命令的召喚時,應該自問的問題,基督曾多次命伯鐸說:「你餵養我的羔羊」(註二二),就是:你做我羊場的牧人,另外又說:「待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兄弟」(註二三)。 親愛的弟兄、子女們,對此問題應該給予一個基本而主要的答覆。我們的答覆應該是:我們的精神是放在一個方向上,為我們的理智、意願和心的唯一方向是──向着我們的救主基督,向著人的救主基督。我們願意看看祂──因為除了祂,天主子以外,沒有別的救恩──重複伯鐸所說的:「主!唯你有永生的話,我們去投奔誰呢?」(註二四)。 藉着大公會議所已經相當發展的教會意識,藉著此意識的各個層面,並藉著教會表達、找尋和堅定自己的各種活動,我們應不斷地對準着祂「祂是頭」(註二五),「萬物藉祂而有,我們也藉祂而...

    8.救確是新的創造

    世界的救主!在祂內曾以新的更奇妙的方式,啟示了有關創世的基本真理,創世紀證實造世而多次說:「天主看了認為好」(註三八)。善出自智慧和愛。在耶穌基督內,天主為人(註三九)所創造的有形世界──當罪進入而「屈伏於空虛中」的世界(註四0)──重新恢復它與天主性智慧和愛的來源的原始關係。的確,「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子」(註四一)。這種關係既因亞當這個人所中斷,卻在基督這個人身上重振(註四二)。我們二十世紀的人,還不信服外邦使徒有關「一切受造物直到如今都同受產痛」(註四三)和「熱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註四四),那「屈伏在敗壞狀態之下」的造物的那些極有力的話嗎?豈不是那先前不知道的龐大進步──尤其是在這一世紀內所發展的──在人控制世界的這方面──達到先所未有的程度,它本身啟示人多方面屈伏於「空虛」中嗎?只要舉出某些現象,例如在快速工業化區域中自然環境污染的威脅,或不斷發生的武力衝突,或因運用原子、氫氣、中子和類似的武器的自滅前途,或對未出生嬰兒生命的不尊重。這個新時代的世界,這太空飛行的世界,這個先前科技未能征服的世界──不正是「同受產痛」(註四五)的世界,在「熱切地等待...

    9.救贖奧蹟的天主性幅度

    當我們從大公會議的訓導,重新反省此了不起的文件時,我們連一刻也不忘耶穌基督,生活天主之子,成了我們與天父的和好(註四八)。是祂,也是祂一人,滿足了父的永恆的愛,那父性自起初就表達在創造世界、給予人創造的一切富裕並使人成為「稍微遜於天主」(註四九)、在人「照天主的肖像和模樣」(註五0)被造之中。祂,且唯有祂滿足了天主的父性,和人以廢除第一次盟約(註五一),以及天主以後「多次與人訂立的盟約」(註五二),而所捨棄的愛。世界的救贈──造物因而更新的這愛的駕人奧蹟(註五三)──是,從根本上,在一個人心──長子(基督)的心──中的正義的圓滿,為使它能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公義,他們自永恆被註定在長子內成為天主的子女(註五四)並被召獲得恩寵和愛。藉着在加爾瓦略山,耶穌某督──一個人,童貞瑪利亞之子,被認為是納匝肋若瑟之子的──「離開」世界的十字架,也是天主永恒父性的清新表示,天主在基督內再輿人類,與每一個人接近,給予他至聖的「真理之神」(註五五)。 這個在救贖奧蹟上烙上不滅印記的天父的啟示和聖神的流露,說明基督的十字架和死亡的意義。創世的天主被啟示為救贖的天主,「忠於自己的」(註五六)天主,並且如祂...

    13.基督與每一個人結合

    當我們藉人類快速和不斷增加的經驗,深入耶穌基督的奧蹟中時,我們更清楚了解,在教會今日應該遵循的一切途徑的基礎上,根據保祿六世的智慧(註八六),只有一條路:就是經歷許多世紀的考驗依舊屹立不動的,也是未來的道路。主基督曾特別指出這一條路:就是當祂,如大公會議所說:「因天主子降生成人,在某種程度內,同人人結合在一起」(註八七)。於是教會看到她主要的任務,是使這種結合能實現並不斷更新,教會願意對這唯一的目標服務:使每一個人能找到基督,使基督能與每一個人同走生命的道路,以在降生和救贖奧蹟中所包含的有關人和世界的真理的力量,以及從此真理所發射出的愛的力量,面對不斷成長的歷史過程,尤其在現代許多不同體系,世界的意識形態和政權的發展中,耶穌基督是以新的方式臨在,雖然外表看來沒有祂,而且教會有限的臨在並有限地做她制度性的活動,耶穌基督以真理和愛的力量臨在,這些力量以獨一無二和一勞永逸的圓滿在基督內表達出來,雖然祂在世的生命短暫,而祂公開的活動更短。 耶穌基督是教會的主要道路。祂自己是我們「去父家」(註八八)的道路,也是到每一個人去的道路。在這條從基督到人的道路上,在這條基督與每一個人結合的道路上,...

    14.教會的一切道路都指向人

    教會不能放棄人,因為人的「命運」,即他的被選、被召、生與死。得救或喪亡,與基督是密切和不能分地連結在一起。我們是說生活在此星球上的每一個人,住在造物主給予第一個人,向男人和女人說:「充滿大地,治理大地」(註九四)的世界上的人。我們是談每一個人,他的存在和行為,理智和意志,良知和心都是完整而獨一的實體。因為他是「位格」,人在他自己的實體中,有他自己的生命歷史,更重要的是,有他自己的心靈歷史,人為了保持他精神的豁達,和他肉體和今世生存約各種需要,經由連接他和別人的許多關係、接觸、現狀和社會架構而撰寫他個人的歷史,從他存在於世的一刻,從他受胎和誕生開始。就是這整個的人,他的存在、他的位格和他的團體性和群體生活的人──在他自己的家庭方面,在他的社會和非常不同的環境方面,在他自己的國家或民族方面(或他的部族或部落方面),以及在整個人類方面──此人是教會在完成她使命的旅途中應該走的第一條路:人是教會第一條主要的路,是基督自己規劃的路,是經由降生和救贖的奧蹟而不斷走的路。 就是這個人,他的整個生命、良知、不斷傾向於罪惡並同時不斷嚮往真善美。正義和愛,就是此人,是梵二大公會議在描述他在現代世界時...

    15.現代人所害怕的

    因此,當我們回想梵二曾如此明晰而有力地描述的圖像,我們再一次地要設法因應「時代的訊號」。和不斷在變化並向某些方面發展的環境需要。 今天的人似乎受到他所出產的東西的威脅,就是說受他雙手的產品和尤其是他理智的工作和意志的趨向的威脅。人的不同活動所給與的一切,很快並以不可預料的方式,不但使人受到「剝削」──即將人所出產的奪走,而且轉而反擊人本身,至少一部分因產物的間接的後果轉而相反人的本身。它轉向或能轉而攻擊人。這似乎成了現代人生存的最辛酸的一章,其幅度非常廣晄而又普遍。因此人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他怕他所出產的──當然不是全部或大部分,而是其中一部分,尤其是含有他的才幹和創新的特別部分──能徹底地轉而反擊他自己;他怕這些東西能成為想不到的自滅的方法和工具,有史以來的一切動亂和災禍與它相比都相形見絀,這就興起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從起初給人統治大地(註九八)的權力,卻轉而成了反對人的力量,引起一種可以了解的不安情緒,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恐懼,以及以不同的方式傳給了整個今日的人類家庭,並且以各種形態顯示出來的威脅呢? 這種從人所出產的東西而對人所有的威脅,以不同方向和不同的強度表現出來。我們似乎...

    18.教會關心人在基督內的召𠺫

    這種對人在現代世界的情況的簡略觀察,引領我們的心思指向耶穌基督和救贖的奧蹟,因人的問題是以特有的真理和愛的力量銘刻于此奧蹟的。假如基督「與人人結合在一起」(註一一五),教會藉着深入此奧蹟和其豐富的普世性的說法,也更深刻地體驗她自己的本質和使命。聖保祿以基督的身體來稱呼教會(註一一六),不是沒有理由的。假如基督的奧體是天主的子民──如焚二根據聖經和教父的傳承所說的──這是表示每一個人都在此,充滿着來自基督生命氣息的奧體內。這樣,有關人和他實在的問題,他的希望和痛苦,他的成功和失敗,也都便是一個身禮、一個有機體、一個社會單元的教會領會到天主性的衝擊,和從被釘而復活的基督而來的聖神的光照和力量,教會存在的理由也就在此。教會只有一個生命:就是她的夫君和主給她的生命。的確,就是因為基督往祂的救贖奧蹟中,與教會結合一起,教會應該緊緊地與每一個人結合在一齊。 這種基督與人的結合,本身就是一種奧蹟。從此奧蹟誕生了「新人」,他被召分享天主的生命(註一一七),在基督內他被再造為了接受恩寵和真理的圓滿(註一一八)。基督與人的合一是力量也是力量的源泉,如聖若望在他福音的序文中敏銳地指出:「(聖言)給人成...

    19.教會對真理負責

    按照梵二大公會議的神聖訓導,教會在我們看來是負責神性真理的社會主體。我們以感動的心聽基督自己說:「你們所聽到的話,並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來的父的話」(註一四一),在我們師父的這項肯定中,我們豈不注意到對啟示真理的責任嗎?此真理是天主自己的「專有」,因為連祂,生活「在父懷中的」(註一四二)「唯一子」,在以先知和導師的身份傳授此真理時,覺得必需聲明祂是完全忠於天主性源流而行動的。這種忠誠該是教會信德的構成特性,無論她是在教導或是表白此真理。傾注給人靈的特殊的超性德行──信德,在我們答覆天主啟示的聖言時使我們分享天主的知識,因此,當教會宣信和教導信德時,必需嚴格地信從天主的真理(註一四三),並且將之移為「附合理智的服從」(註一四四)的生活態度。基督目己,為了保證對天主真理的忠信,許給教會真理之神的特別幫助,將不能錯的特恩(註一四五),給予那些祂授命傳授並教導此真理(註一四六)的人──如梵蒂岡一次大公會議清楚地所欽定(註一四七),而梵二又重申過(註一四八)──而基督又將特殊的信仰意識(註一四九)授予整個的天主子民。 於是,我們分擔基督先知的使命,而因比使命,我們和祂一齊在教會內為天主的真...

    20.感恩聖事與懺悔聖事

    在救贖的奧蹟中,就是在耶穌基督救世的工作中,教會不但藉着忠于聖言和服務真理而分享她師父的福音,她也因為充滿着希望和愛的服從而分享祂救贖行動的力量,此力量是基督在聖事中,尤其是在感恩聖事(聖體聖事)中所表達和蘊藏着的(註一五四)。感恩聖事是整個聖事生活的中心和頂峰,經由它每一個基督徒領受救贖的救援力量,從聖洗的奧蹟開始,在洗禮中,我們沉浸在基督的死亡中,為了如保祿所說,分享祂的復活(註一五五)。根據此訓導,我們更清楚的看出,為什麼教會和每一個信友的整個聖事生活在感恩聖事中,達到它的顛峰和圓滿的理由。因為依照基督的意願,在這件聖事中,基督在十字架的祭台上自獻於父的奧蹟,還繼續不斷地再度實現:此祭獻為父所接納,把「聽命至死」(註一五六)的聖子的自我奉獻,交換成天父自己的恩惠,就是說在復活中所給予的新而不死的生命,因為父是生命的根源,從起初就給予此生命。此包括被釘基督的肉身受光榮的新生命,成了給予人類的新恩惠的有力記號,此恩惠就是聖神;因着聖神,父在自己內所有而給予聖子的天主性生命(註一五七),傳給了所有與基督合一的人。 感恩聖事是這種合一的最完美的聖事。因着舉行和分享感恩聖事,我們與在...

  6. archive.hsscol.org.hk › Archive › database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論和好與懺悔」勸諭 Reconciliatio et paenitentia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日 天主教中國主教團秘書處編譯 ... 所以慈愛的聖或奧 真是基督的奧。簡而言之它是天主子與瑪利亞之子耶穌降生與救贖和全部踰越奧:祂受難受死,復活和榮 ...

  7. archive.hsscol.org.hk › Archive › database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一九八四年繼教宗位的第六年二月十一日露德聖母紀念日發自羅馬聖伯鐸大殿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論得救恩的痛苦牧函 附註 註 一 哥一:二四。 註 二 同上。 註 三 羅人:二二。 註 四 參閱「宗座公報」七一。

  8. October 22.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原名嘉祿若瑟沃以蒂瓦1920年於波蘭南部華杜懷斯出生1938年進入大學主修語言學同時研究戲劇加入了學校的劇團。 1939年納粹德軍佔領了波蘭,並關閉了各間大學,沃伊蒂瓦被迫結束學業,同時被強制到採石場和化工廠工作。 1942年10月,他一邊在化工廠工作,一邊秘密在地下神學院讀神學。 1946年在羅馬晉鐸,並於1948年在羅馬取得神學博士。 返回波蘭,於克拉科夫服務多個堂區及參與各種牧靈和學術工作。 1958年,他被任命為克拉科夫輔理主教;1964年,任克拉科夫總主教,其後出席了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1962-1965年)。 1978年10月16日,他當選為教宗,取名若望保祿二世,並於10月22日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