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18日 · 不法之徒收藏瀕危物種手法亦層出不窮,例如將穿山甲鱗片冒充薯片,放入筒裝薯片罐內掩人耳目。 【明報專訊】海關及漁護署近年加強打擊走私瀕危物種,海關在今年首8個月破獲近300宗同類案件,較去年同期增近三成,其中價值不菲的象牙仍為最常見 ...

  2. 2023年7月7日 · 丹麥來港女子以曲奇薯片罐販毒被捕 涉700萬可卡因. 圖3之1 - 涉案曲奇罐。. 一名62歲外籍女子昨日(6日)下午於香港國際機場被發現涉嫌携帶6.5公斤懷疑可卡因入境,市值約港幣700萬元,涉嫌販運危險藥物罪被捕,現正被扣查。. 海關毒品調查科機場 ...

  3. 2020年10月18日 · 眼鏡蛇身上有細環紋、頸背有白色環紋,含劇毒。 眼鏡蛇因被激怒時前身會昂起,膨大頸部後方的花紋呈眼睛狀而命名,在香港俗稱「飯鏟頭」。 原矛頭蝮(龜殼花 )

    • 薯片罐藏眼鏡蛇1
    • 薯片罐藏眼鏡蛇2
    • 薯片罐藏眼鏡蛇3
    • 薯片罐藏眼鏡蛇4
    • 薯片罐藏眼鏡蛇5
  4. 2020年8月17日 · 29款預先包裝薯片條樣本全部檢出丙烯酰胺,其中9款樣本的丙烯酰胺含量超出歐盟法規的基準水平。 而10款非預先包裝樣本中,3款的丙烯酰胺含量高於歐盟為即食類條制訂的基準水平。

  5. 2021年10月18日 · 消委會測試市面上60款預先包裝餅乾樣本,發現全部樣本檢出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當中55款驗出基因致癌物丙烯酰胺。 其實一般煮食方法如煎、炸、烘焙,以至近年流行的氣炸,都會令澱粉類食物在高溫烹煮或煮焦下產生丙烯酰胺。 明報電子平台組整理食物安全中心就避免煮食時產生丙烯酰胺的注意要點,供讀者參考。 什麼是丙烯酰胺? .食物烹煮時產生的污染物,會破壞人體基因,有可能致癌,亦會損害神經系統,並無安全食用量. .仔、芋頭、麵包等澱粉類食物,經煎炸、烘焙、烤焗或氣炸等方式,以超過攝氏120度高溫烹調或煮焦,容易形成丙烯酰胺. 避免煮食時產生丙烯酰胺煮食3注意: .烹煮澱粉類食物時盡量煮至金黃色或淺黃色便足夠. .曾雪仔一經高溫烹煮,會形成更多丙烯酰胺,故不應把仔放入雪櫃,放在陰涼處即可.

  6. 2021年5月8日 · 最初郭嘉駿(193)以為是該整蠱環節的主持,當他打開巨型道具箱時,被在箱內的導演Mike用玩具槍射到滿面麵粉。 梁業(肥仔)則要站在梯上玩「燒眼遊戲」,向前彎腰時被推入水池。

  7. 2020年8月17日 · 消委會測試中有55款預先包裝香脆零食樣本屬於高脂,當中預先包裝薯片條類最嚴重,其中3款比高脂標準超出一倍,每100克食物總脂肪含量逾40克,分別為:(產品名稱及描述/聲稱來源地/大約零售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