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衍聖公 是一個 中國 公爵 爵位 名,為 孔子家族 嫡系 後裔的 世襲 封號,始于 北宋。 此前孔子嫡長孫世襲爵位稱為奉祀君、褒成君、褒成侯、褒亭侯、奉聖亭侯、宗聖侯、崇聖侯、恭聖侯、鄒國公、紹聖侯、褒聖侯、文宣公等。 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是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 孔垂長。 1935年(民國24年), 國民政府 改“衍聖公”為“ 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 衍聖公之名號,從創立至廢止,達880年之久(1055-1935年);若包括 唐玄宗 設立公爵(文宣公)之位,達1116年之久(739-1935年);若從 漢高祖 十二年(前195年)創設世襲之奉祀君爵位算起,更達2130年(魏安僖王 設立的文信君、 秦始皇 設立的文通君,並非世襲,不計)。
衍聖公 是一個 中國 公爵 爵位 名,為 孔子家族 嫡系 後裔的 世襲 封號,始於 北宋。 此前孔子嫡長孫世襲爵位稱為奉祀君、褒成君、褒成侯、褒亭侯、奉聖亭侯、宗聖侯、崇聖侯、恭聖侯、鄒國公、紹聖侯、褒聖侯、文宣公等。 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是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 孔垂長。 1935年(民國24年), 國民政府 改「衍聖公」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衍聖公之名號,從創立至廢止,達880年之久(1055-1935年);若包括 唐玄宗 設立公爵(文宣公)之位,達1116年之久(739-1935年);若從 漢高祖 十二年(前195年)創設世襲之奉祀君爵位算起,更達2130年(魏安僖王 設立的文信君、 秦始皇 設立的文通君,並非世襲,不計)。
衍聖公是一個中國公爵爵位名,為孔子家族嫡系後裔的世襲封號,始於北宋。 此前孔子嫡長孫世襲爵位稱為奉祀君、褒成君、褒成侯、褒亭侯、奉聖亭侯、宗聖侯、崇聖侯、恭聖侯、鄒國公、紹聖侯、褒聖侯、文宣公等。
- 概览
- 爵号沿革
- 二宗并立
- 清廷承认
- 封号废除
- 世袭表
[yǎn shèng gōng]
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
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1055年(宋至和二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
册封孔子后裔始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为衍圣公 ,曾一度改为奉圣公,后又改回衍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封号。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称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子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孔德成,成为末代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衍圣公是中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 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其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曲阜孔氏家族受历代帝王追封赐礼,谱系井然,世受封爵。
“衍圣公”封号始于公元11世纪中国宋王朝,至1935年被中华民国政府废止,曲阜孔氏世袭“衍圣公”爵位累计八百八十年。
宋至和二年(1055年),太常博士祖无择上书仁宗皇帝:“按前史,孔子后袭封者,在汉魏曰褒成、褒尊、宗圣,在晋宋曰奉圣,后魏曰崇圣,北齐曰恭圣,后周、隋并封邹国,唐初曰褒圣,开元中,始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又以其后为文宣公。不可以祖谥而加后嗣。”意思是:唐朝开元年间追封孔子谥号“文宣王”,而孔子后裔封爵“文宣公”,将其先祖孔子的谥号加在孔子后裔身上,不可以,应当纠正。(《宋史·礼志·宾礼四》)
宋仁宗采纳这个建议,“遂诏有司定封宗愿衍圣公,令世袭焉。”其诏文曰:“孔子之后以爵号褒显,世世不绝,其来远矣。自汉元帝封为褒成君以奉其祀,至汉平帝时封为褒成侯,始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褒成,其国也;宣尼,其谥也;公侯,其爵也。后之孙虽更改不一,而不失其义。
至唐开元(713年—741年)中始追谥孔子为文宣而尊以王爵,封其嗣褒圣侯为文宣公。孔氏子孙去国号袭谥号,礼之失也盖自此始。朕稽考前训,博采群议,皆谓宜法汉之旧,革唐之失,稽古正名,于义为当。朕念先帝崇尚儒术,亲祠阙里,而始加至圣之号,务极尊显之意。肆朕纂临,继奉先志,尊儒重道,不敢失坠,而正其后裔嗣爵之号不其重欤!宜改至圣文宣王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
公元11世纪中国宋王朝皇帝宋仁宗的“衍圣公”封号,官职品级虽不高,但文化含金量甚足。与以往的褒成、褒尊、宗圣、奉圣、崇圣、恭圣、褒圣等封号相比,“衍”寓意圣裔持续衍展、世代繁衍无止境,代表了封建帝王尊孔崇圣的至高境界。
“衍圣公”爵号问世后,女真人、蒙古人争相窃取借以笼络人心。公元12世纪宋、金、元政权各拥“衍圣公”,一在衢州、一在开封、一在曲阜。宋崇宁三年(1104年),诏宣议郎孔端友袭封奉圣公(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复改封衍圣公),为通直郎、直秘阁,仍许就任关升,以示崇奖。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以四十九代孙孔玠袭封衍圣公。其后,以搢、以文远、以万春、以洙,终宋世,皆袭封主祀事。13世纪元王朝统一中国版图后,蒙古族统治者试图收买宋衍圣公孔洙,孔洙运用儒家智慧全身而退。14世纪初元仁宗恢复曲阜孔氏嫡长孙袭封衍圣公爵号,确认“以嫡应袭封者思晦也”。(《元史·列传·孔思晦》)明王朝、清王朝均沿用此封号。
也是从孔端友以后,由于宋金元三朝并起纷争,使得孔子后裔册封出现了南宗和北宗。北宋后期,女真族南下,赵构渡江于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孔端友于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随高宗南迁,遂寓于衢州(今浙江省衢州),是为南宗。其后南宗袭封衍圣公的有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等人。
宋廷南迁后,刘豫建立了伪齐政权,于阜昌三年(公元1132年)封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庙祀事。伪齐政权被推翻后,金熙宗于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继封孔璠为衍圣公,其后有孔拯、孔摠、孔元措等袭封衍圣公,是为北宗。
后因蒙古族起兵南下,孔元措随金政权迁往汴京,曲阜孔庙则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蒙古族占领曲阜,先后以孔元用、孔之全父子为衍圣公。这样,宋金元三朝并起,各有一个衍圣公。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蒙古骑兵攻下金汴都,金封衍圣公孔元措被元政权所得,仍封孔元措为衍圣公,而改封孔之全止充曲阜令。北宗孔元措无子,由其弟孔元綋的孙子孔浈为嗣。孔浈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袭封衍圣公。后来,元政权先前所封衍圣公曲阜令孔之全之子孔治率孔氏族人上书皇帝,言孔浈不修祖祀,且非孔氏之宗,而系孔元綋的儿子孔之固侧室所生,且生母早已改嫁驱口李氏,孔浈曾随李氏姓李,不可为孔氏宗。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皇帝下诏免去孔浈衍圣公封号。其后相当一个时期没有任命新的衍圣公。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后,宋所封衍圣公五十二世孙孔洙归元。元朝统一,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访查孔子后裔宗子,曾召孔洙至京师,孔洙让位于曲阜宗子,忽必烈对孔洙大加赏识曰:"乃真圣人后也。"于是命孔洙为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赐护持林庙玺书,免去衍圣公封号。
此时,南北宗的衍圣公均被免职,十余年后,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因孔之全长子孔治权奉祀事三十余年而奉诏袭封衍圣公。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双宗并立。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孔氏族人又上书皇帝,说孔治之子孔思诚是庶支。仁宗皇帝派大臣元明善调查,并亲取孔氏族谱查考,确定宗子继承人应该是孔思晦。孔思晦和孔思诚均为四十五代孔宗愿三子孔若愚的七世孙,孔思晦是四十九代孙孔拂长子孔元孝的嫡长孙,孔思诚是孔拂次子孔元用的嫡长孙,因此,元仁宗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罢黜孔思诚而以孔思晦袭封衍圣公,并授阶为中议大夫,列正四品。从此,衍圣公之位在此一脉中延续。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承认衍圣公在明代享受的全部特权,六十四代衍圣公孔衍植仍任衍圣公加太子太傅。朝见时衍圣公仍列内阁大臣之上。
衍圣公与朝廷的密切关系,到乾隆时期达到巅峰,乾隆帝曾多次来曲阜,并颁御书“与天地参”、“时中立极”、“化成悠久”等匾额,重建棂星门,易木为石。对于乾隆帝与孔府的关系密切,多有猜测,包括七十一代衍圣公孔宪培的一品夫人于氏(无后),与乾隆帝关系密切,孔府盛传于氏为乾隆帝之女。据考证,乃乾隆帝义女(官臣于敏中之女)。后于道光年间于孔府东路建有于氏的祭祀专祠沐恩堂。于敏中被罢官后,其后裔也多寄居孔府。
第七十六代 衍圣公孔令贻,是倒数第二代衍圣公,他倍受皇恩。在京为慈禧太后祝寿时,赏戴双眼花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又赏穿带嗉貂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袁世凯下令所有衍圣公暨配祀贤哲后裔所受清代的荣典一切照旧,颁给衍圣公孔令贻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孔令贻于1919年病逝北京,1920年2月其遗腹子孔德成出生,4月大总统令孔德成袭封衍圣公。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民国政府令孔子嫡系裔孙改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至此,延续了八百多年的衍圣公封号被废除。
宋代与金代
46代孔宗愿,字子庄,宋宝元二年(1039年)袭文宣公,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衍圣公,孔延泽(孔宜次子,孔宜长子孔延世之弟)子、孔圣祐(孔延世子,无后)从弟 47代孔若蒙,字公明,宋熙宁元年(1068年)袭衍圣公,元祐元年(1086年)改封奉圣公,授承奉郎,后废,孔宗愿长子 47代孔若虚,字公实,宋元符元年(1098年)袭奉圣公,孔宗愿次子 48代孔端友,字子交,宋崇宁三年(1104年)袭奉圣公,授朝奉郎、直秘阁,宋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复改封衍圣公,1128年南渡,孔若蒙长子,无后 49代孔玠,字锡老,宋绍兴二年(1132年)袭衍圣公,南宗,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之弟)长子 49代孔璠,字文老,伪齐阜昌三年(1132年)封衍圣公,金天眷三年(1140年)封衍圣公,未袭,1140年卒,北宗,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之弟)次子 50代孔搢,字季绅,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袭衍圣公,南宗,孔玠子 50代孔拯,字元济,金皇统二年(1142年)袭衍圣公,授文林郎,北宗,孔璠长子,无后 50代孔摠,字元会,金大定三年(1163年)袭衍圣公,兼曲阜县令,北宗,又名孔詌,孔璠次子 51代孔文远,字绍先,宋绍熙四年(1193年)袭衍圣公,南宗,孔搢子 51代孔元措,字梦得,金明昌二年(1191年)袭衍圣公,随金迁汴京,蒙古太宗五年(1233年)封衍圣公,北宗,孔摠长子,无后 51代孔元用,字俊卿,蒙古太祖十五年(1220年)封衍圣公,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罢,北宗,孔拂次子、孔琥孙、孔端立的曾孙、孔若愚(孔宗愿第三子,孔若蒙、孔若虚之弟)的玄孙、孔宗愿的第5世孙 52代孔万春,字耆年,宋宝庆二年(1226年)袭衍圣公,南宗,孔文远子 52代孔之全,字工叔,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封衍圣公,蒙古太宗五年(1233年)罢,专任曲阜县令,北宗,孔元用子 53代孔洙,字景清,宋绍定四年(1231年)袭衍圣公,1282年让位,南宗,孔万春子 53代孔浈,字昭度,蒙古宪宗元年(1251年)袭衍圣公,次年(1252年)免,北宗,孔之固子、孔元紘(孔摠次子,孔元措之弟)孙
元代
53代孔治,字世安,元元贞元年(1295年)封衍圣公,孔之全子 54代孔思诚,字致道,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袭衍圣公,1316年罢,孔治子 54代孔思晦,字明道,元延祐三年(1316年)封衍圣公,孔浣子、孔之厚孙、孔元孝(孔拂长子,孔元用之兄)的曾孙、孔拂的玄孙 55代孔克坚,字璟夫,元至元六年(1340年)袭衍圣公,孔思晦子 56代孔希学,字士行,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袭衍圣公,明洪武元年(1368年)封衍圣公,孔克坚子
明代
57代孔讷,字言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袭衍圣公,正一品,班列群臣之首,孔希学子 58代孔公鉴 字昭文,明建文二年(1400年)袭衍圣公,孔讷子 59代孔彦缙,字朝绅,明永乐八年(1410年)袭衍圣公,孔公鉴子 60代孔承庆,字永祚,早卒,明景泰六年(1455年)追赠衍圣公,孔彦缙子 61代孔宏绪,字以敬,明景泰六年(1455年)袭衍圣公,后废,孔承庆长子 61代孔宏泰,字以和,明成化六年(1470年)袭衍圣公,孔承庆次子 62代孔闻韶,字知德,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袭衍圣公,孔宏绪子 63代孔贞干,字用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袭衍圣公,孔闻韶长子 64代孔尚贤,字象之,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袭衍圣公,孔贞干子,无后 65代孔衍植,字懋甲,明天启元年(1621年)袭衍圣公,清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二日封衍圣公,孔尚坦子、孔贞宁(孔闻韶次子,孔贞干之弟)孙、孔闻韶的曾孙、孔宏绪的玄孙
衍聖公,為孔子嫡長子孫的 世襲 封號,始於1055年 [宋 至和 二年],歷經宋、金、元、明、清、民國,直至1935年 [民國二十四年]國民政府改封衍聖公 孔德成 為 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為止。. 冊封孔子後裔始於公元前195年 [漢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8世孫 孔騰 為 ...
衍圣公是一个中国公爵爵位名,为孔子家族嫡系后裔的世袭封号,始于北宋。 此前孔子嫡长孙世袭爵位称为奉祀君、褒成君、褒成侯、褒亭侯、奉圣亭侯、宗圣侯、崇圣侯、恭圣侯、邹国公、绍圣侯、褒圣侯、文宣公等。 现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是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孙孔垂长。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1月26日) Quick Facts衍圣公, 创始日期 ... 衍圣公. 创始日期. 1055年. 授予君主. 中国皇帝(1911年以前) 中华民国大总统(1912年-1928年)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928年-1935年) 爵位种类. 中国爵位(公) 首任持有者. 孔宗愿. 末任持有者. 孔德成. 附属头衔. 述圣奉祀官(无兄弟情况下兼任)
衍聖公是一個中國公爵爵位名,為孔子家族嫡系後裔的世襲封號,始于北宋。 此前孔子嫡長孫世襲爵位稱為奉祀君、褒成君、褒成侯、褒亭侯、奉聖亭侯、宗聖侯、崇聖侯、恭聖侯、鄒國公、紹聖侯、褒聖侯、文宣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