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日 · 2024 年 3 月 1 日. 441. 0. 《彭博社》在2019年曾報導,一座城市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富豪人數,臺北高居世界第8位,但普遍的的特性是低調;與此同時,瑞銀集團(簡稱UBS)臺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客戶中有高達90%來自未上市公司;瑞士信貸(目前已被瑞銀集團收購)於2022年也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未來5年資產達100萬美元的高資產族群會增加4成,至於臺灣更是被預估到了2026年會增加9成,是趨近於翻倍的數字;再看UBS於2024年1月公布的《臺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當中所謂的「準富裕層」高達960萬人,在在都顯示出未來臺灣高資產族群將愈來愈多。

  2. 2024年2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4 年 2 月 1 日. 168. 0. 若問起成功的關鍵相信每位績優保險業務員給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而香港保誠保險首席財富規劃總監許曉蓉所給出的答案則是拓展思維積極學習再秉持以客為先的精神提供最佳服務。 保險的價值是什麼? 相信這是所有保險業務員都曾經思考過的問題,而他們的答案則決定了自己展業與規劃的方針。 香港保誠保險資深營業經理許曉蓉回顧從業20年的經驗與心得,總結出一個結果:保險的價值在於透過保障與理財,幫助客戶防患未然、薪火相傳,並確保夢想得以實現。 「保險業務員不只是保障的規劃人,更是客戶夢想的見證人。

  3. 2022年12月1日 · 2022 年 12 月 1 日. 0. 755. 一年即將結束,在歲末時分不妨回顧, 展業過程中何處可以更精進, 又有哪些亮點能保持及複製, 並檢視年度進度達成率, 為明年繪下新的願景。 不光是年底要自我檢視, 每月、每週、每日其實都可以進行反思。 本次每月特輯, 採訪3位多年榮獲國際龍獎IDA獎項的菁英, 看其是如何在展業日常中反思, 用不同的角度及切入點自我檢視, 找出全新做法及模式, 以在展業上不斷突破與創新。 用反思找出對的方向,讓展業事半功倍. 突破自我盲區,用反思引發多角度思考. 反思環環相扣,創造正向反思循環. 反思現況,突破僵局,創造第二成長曲線. 自我反思,向內提問達致卓越.

  4. 2023年3月1日 · 富邦人壽富創通訊處處經理許博堯表示據壽險公會統計2022年壽險業業務員登錄人數呈現負成長表現不佳最大原因在於疫情近3年受到一波波疫情的影響政策的管控讓保險業務員接觸客戶相當不易進而造成人員流失。 不過即使沒有疫情,由於產業性質關係,業務員是保險公司業績主要來源之一,因此當增員出現困難,保險公司也會受到影響。 疫情加速了數位轉型,許多業務作業,如拜訪、服務、需求分析等轉為線上進行,業務員在轉型過程中一旦無法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與過往有極大差異的作業模式,就很可能讓績效快速下滑,進而產生離開行業的念頭。 就他的觀察來看,疫情期間中、低產能的業務員,業績平均下降30%左右,而高績效的業務員則不受疫情影響。

  5. 2023年8月1日 · 特企內文. 從「印象深刻」埋下「推動力」的種子. 文 紹猷.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8 月 1 日. 265. 0. 當從業日久,初入行時曾經的拚勁及熱忱可能因為爾後的穩定與安逸而悄悄隱沒,畢竟不管從事什麼行業,在心態及狀態上要一直單純維持在直線往上或持平是很難的一件事,更可能像是一條波形曲線,既存在波峰也會存在波谷。 因此,延續幹勁與讓熱忱持久是保險從業人員事業長久的必修課題,而突破安逸心態,重燃迎向挑戰的意願──使自己莫忘初衷,更是從業生涯中的一門學問。

  6. 2020年5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0 年 5 月 1 日. 1492. 0. 有人說,高資產客戶是可遇不可求,要成交大額保單也是機遇和偶然,但是進入數位轉型時代,新時代的業務人員應將經常性的機遇和偶然變成必然。 許心華認為保險業務人員必須通透理解客戶的需求並以之打造全通路行銷思維同時帶給客戶什麼樣的觀念也就定義了我們是什麼樣的角色

  7. 2018年7月1日 · 1331. 雖然許多人確實體驗過幫助人的快樂但是真的奉行為人生圭臬者卻不多而中國人壽應許通訊處團隊在處經理徐苓芸的帶領下真的徹底實踐了助人的理念中國人壽應許通訊處目前是一支40人的團隊雖然團隊規模並不大但是入行年資超過一年的有35位13個月定著率高達87.5%,資歷達十年以上的有9位近團隊人數的四分之一。 如此高的定著率,實在令人想探究其中的奧祕,「因為他們喜歡我呀! 」徐苓芸說完臉上帶著深深笑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