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病毒不斷變異會不會變異到連打疫苗都無效是現階段大家最關心的事因為變種病毒在疫苗研發推出之後才發現要知道疫苗有沒有保護力現階段是以真實世界接種後的數據統計比對接種比率高的國家重症和死亡有沒有改善

    • 那麼我們不禁好奇,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
    • 患者症狀故事:新冠不只影響肺部
    • 長新冠公民運動:衛生服務部門的具體回應
    • 網路社群媒體的開放性

    現在若按照世衛的「長新冠」定義,感染三個月後持續二個月症狀合計至少五個月的病程,那麼文獻上 2020 年 5 月這個時間點,反應了歐美國家初期大規模感染後,累積一定數量患者在確診後「理論上康復」但卻持續有各種症狀困擾的情形。當時各國的衛生當局和醫療機構尚未認識到新冠感染造成長期後遺症的可能性,而世衛最初資訊亦表示新冠輕症感染者的病程平均持續兩周。 佩雷戈在 2020 年 5 月 20 日(英國時間)是目前文獻上記載最早的長新冠推文,後續網路社群媒體陸續出現如圖一所標示與長新冠有關的主題標籤。佩雷戈與其他科學家 2020 年 9 月發表了一封公開信,標題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患者所提出的『長新冠』術語」,說明長新冠一詞強調了當時輕症卻持續超過二周以上的多種後遺症,這個術語有助於認識新冠發病機制本身...

    佩雷戈與卡拉德指出,長新冠患者在網路社群的公民運動中通過與其他經歷長期後遺症患者集體分享而出現,提供了後來科學的新知,其貢獻包括:口頭、書面、視覺敘述、證詞和論點以及宣傳和政策干預,對傳統科學提出了挑戰,例如在大流行初期的新冠公眾資訊傳遞過程中僅限對肺部影響的討論,長新冠網路社群則協助擴大範圍。 2020 年 4 月一篇廣為流傳的推文,而後經由報紙專欄強調這位患者的後遺症「純粹是胃部症狀」而不是肺部系統,其他患者的多重器官後遺症則陸續在各種平台上,各自分享自身的醫學檢查,要求醫療單位進行更深入調查並向傳統研究團體致電等。現在這些「症狀故事」已在許多科學期刊的出版物中得到驗證,換言之,這些患者不僅提供了早期複雜的症狀,更有助於修正新冠損害的範圍,強調了需要關注所有潛在的面相,並提供有關疾病的機...

    佩雷戈與卡拉德提到的另一個網路社群運動也使得英國政府不得不採取具體行動。 2020 年 7 月,患有長新冠的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公共衛生教授尼斯林・阿爾萬(Nisreen Alwan)發起了社群媒體活動「#計算長新冠(#CountLongCovid)」,強調迫切需要正確的康復病例定義、收集數據的標準化方法以及大量基於人群的樣本資料,呼籲政府全面收集監測長新冠。 9 月,網友結合「六個月前」脈絡在推特上集合紛紛留下個人長新冠前後的對比故事。現在我們可藉由應用程式 Thread Reader App 將此推文串合併,一窺當時網路社群如何串連長新冠的個人經歷 12。 2020 年底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長新冠」監測數據,證實了真實患病率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高得多、患者症狀持續三個月或更長時間 13。 另...

    網路社群在 2020 年經歷了所謂的醫療煤氣燈(medical gaslighting)效應,當他們處於科學對長新冠不確定性的大環境時,經常覺得被敷衍或誤診,就像是 1944 年經典電影《煤氣燈下》(Gaslight)明明房間裡煤氣燈忽明忽暗,但影片中的老公卻堅持一切正常,這些求助無門的人們,經歷許多令人沮喪的醫療保健挫折,藉由網路群眾的長新冠公民運動,將確診後揮之不去的各種後遺症和醫療狀況與具有相同經歷的人們聯繫起來,以尋求資訊、支持和認可,最終獲得了疾病的驗證和社會的支援 15。 特納等人分析推特如何促進集體社會運動的形成社會共識,通過社群媒體的公開和開放的系統,推特的社交網絡使得以前互不相干的使用者能夠分享這些情緒、資訊與交換知識,從普通公民、醫生、科學家到世衛總幹事等知名人士。推特與...

  2. 2021年12月14日 · 1. Omicron 變體病毒能降低兩劑 COVID-19 疫苗的有效性,尤其是對Coronavac(科興)。 因此,COVID-19 疫苗接受者或康復的 COVID-19 患者有感染或再感染的風險。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下一代 COVID-19 疫苗的設計應考慮覆蓋這種新型的病毒變體 。 2. 需要第三劑 COVID-19 疫苗來增強針對 Omicron 變體的抗體反應。 3. 第三劑Coronavac(科興)疫苗是否可以增強針對 Omicron 變體的抗體反應仍有待確定。 關於研究團隊. 袁國勇 ,霍英東傳染病學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及香港大學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杜啟泓 ,微生物系臨床副教授. 陳鴻霖 ,微生物學系教授.

  3. 2021年11月27日 · 為何可怕. 南非科學家稱最新變種是COVID-19病毒的演化大躍進」。 Omicron變種有異常多的約50項突變包含棘蛋白的30多種變異冠狀病毒藉棘蛋白附著人類細胞當前的各種COVID-19疫苗也是鎖定病毒的棘蛋白紐時指出棘蛋白突變尤令人擔憂因為無論痊癒後或是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抵抗病毒時主要是識別和鎖定棘蛋白。 「華盛頓郵報」報導,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病毒學家布倫(Jesse Bloom)做過掃描試驗後覺得,Omicron的其中3項突變,恐讓它能躲過痊癒或打疫苗產生的抗體。 科學家們擔心這恐意味Omicron更易傳播、更能躲過人體的免疫系統,並拉低疫苗效果。 新變種病毒Omicron可怕嗎?

  4. 2021年12月28日 · 防控變種病毒 力保動態清零. 2021年12月28日. 變種病毒Omicron快速蔓延導致全球新冠疫情再趨嚴峻部分國家更錄得自兩年前疫情開始以來最高的單日確診個案數字一些早前決定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全面放寬入境限制和社交距離措施的國家近日亦要重新考慮收緊措施。 香港近月一直透過嚴格的外防輸入措施,力保本地個案的清零狀態,一方面讓市民的日常生活大致回復正常,另一方面為與內地逐步有序恢復人員正常往來(即「通關」)創造條件。 至今香港可以說是力保不失,但面對變種病毒威脅,疫苗接種率必須進一步提升,方能為社區提供足夠的保護力。 疫情發展. 過去一個月本地疫情持續穩定,至今已連續80日沒有錄得本地個案;然而隨着全球疫情近日升溫,輸入個案有所上升,12月25日單日就錄得25宗輸入個案。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3年12月12日 · 按照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和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建議高風險優先組別的人士即年屆50歲或以上包括居於院舍的長者18至49歲有長期病患的成年人六個月大或以上免疫力弱的人士孕婦及醫護人員),無論以往已接種多少劑新冠疫苗若距離接種上一劑新冠疫苗或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康復後已超過六個月可免費接種額外的加強劑。 首批XBB變異株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將優先提供予較高風險人士,即居於院舍成年人士及65歲或以上長者。 第一階段接種安排.

  7. 2020年12月22日 · 新冠疫苗開打 你應當知道的幾大問題. 英國變種病毒引發封鎖潮歐洲多國和香港緊急實施旅行禁令. 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談群體免疫與新冠疫苗研發. 為什麼變種病毒引起擔憂這三件事合在一起這個變種病毒引起了高度關注它正在迅速取代其他新冠病毒版本. 這種突變會對病毒的一些組成部分帶來重要影響. 實驗室的結果發現,一些突變會增強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